自從開始認真理財後,閱讀相關書籍就變成我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某次聽Podcast時,有位來賓提到,投資最重要的觀念就是“Buy and Hold”。但他還特別強調,在“Buy”的部分,不能只是一次性買進,而是要「持續地買」,並且堅持「一張不賣」,這樣時間久了,奇蹟自然會發生。
這個觀念正好呼應了《持續買進》這本書的核心精神。作者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認為,「持續買進」的威力就像原子習慣一樣,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累積出驚人的效果。他特別推薦大家與其花心思選股,不如定期買ETF,不需要太在意是不是買在低點,只要做到「儘早買、經常買、持續買」,財富就會慢慢累積起來。
書中用了很多數據、圖表和模擬情境,幫助我們理解各種投資決策的結果。他想傳達的一個重點就是:與其苦等所謂的“最佳進場點”,不如早點開始,然後持續投入,長期下來,效果反而會更好。書的內容主要分成「儲蓄」和「投資」兩大部分。作者提醒我們先認清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是該專注儲蓄,還是該開始投資?對剛進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財富的累積應以儲蓄為主;而隨著收入增加,就該讓投資發揮更大的影響。簡單來說,當下如果還沒存到可以投資的錢,那就先專心存錢。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完全沒有理財概念,只知道定存最安全。那時有很多新銀行開業,為了吸引客戶,會提供高利率,我就會四處比價哪家利率高就去開戶。從一萬、五萬、十萬這樣慢慢累積起來。雖然當時完全沒概念通膨其實正在吞噬我的利息,但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存錢的習慣一點一滴建立起來。雖然我開始投資的時間不算早,但還好現在還來得及,總算邁出了那一步。
另外,作者也談到一個觀念我很喜歡。他認為我們不需要為了省錢,把生活過得太節儉。如果真的很想買個奢侈品、或吃頓大餐來犒賞自己,花一千美金沒關係,只要你同時也願意再拿出一千美金投資,那麼你就能「魚與熊掌兼得」。這樣的理財態度比一昧壓抑慾望來得健康。
我很認同這樣的平衡做法。畢竟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多時間我們應該放在創造美好的生活、累積人生的體驗上。這本書就像一個清楚又實用的指引,幫助我們更聰明地投資,也不忘好好過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