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界限」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書作者是知名的療癒心理學家蘇絢慧所著,由天下於2021年出版,共計四十篇短文分成四大部份,首先羅列人際關係界線失守的十種類型,其次是告訴讀者這些失守的關係帶給自己的傷害有那些,接者是教導自己如何修復或是療癒這樣的關係,最後告訴讀者們個體如何保護自己立下與人際關係的界限,讓自己成為平靜且有力量的人。

我會閱讀這本書,是某天聽到吳淡如主持的podcast,她在介紹本書中的第一部份,列舉十個有害的人際關係,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彷彿是”自我犧牲者”,因為我的總是把別人的事攬在自己身上,年輕的時候無論是同事、朋友,到後來每一位家庭成員,他們遇到任何狀況,幾乎都會主動跳出來承擔,而且事情愈做愈多,面向包山包海,輪到自己需要協助時,不會主動求助,凡事靠自己解決,大家都覺得有事找我就對了,惡性循環下對「責任感」產生一種偏執,寧願犧牲自己也要達成他人所願。

作者認為這種偏執的行為,好像很有責任感,但其實是掌控欲在作崇,認為世界上的所有人應該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無法接受失序或是不完美的情況發生。這種態度和反應,是出於自己的自卑感所反彈出的優越情結?還是自己根本無法面對真實內在的匱乏,所形成的自戀性人格?總是想負責這個,承擔那個,卻忘了回頭想想自己。

我看到這裡心中不禁回想起,似乎從未問過自己,「我真的是心甘情願幫他做這件事的嗎?」、「幫他完成這件事我感到開心嗎?」,只要對方一開口,我總是一秒之內馬上答應,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勝任?有時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無法替對方解決,卻換來的是不諒解與埋怨。但下一次受到他人的請求壓力時,我又沒有拒絕。

現在回想起來,我其實沒有善待自己,也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在沒有尊重自己的感受與想法之下,一味的先顧及他人,把自己的意願先擱置一邊,自以為只要可以幫對方解決問題,就是自我實現與成就感的最大來源,但多年後才發現,如果自己沒有立下界限,任由他人允取允求,無疑只是不停的掏空自己。

我們常說要”愛自己”,說實話很抽象,並不是成天吃喝玩樂,或是隨心所欲,才是愛自己的方法,人類是群居動物,不太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的人際關係,但作者提醒,我們要做好如果今天沒有任何朋友,或是來往的人,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生活,透過學習、透過閱讀、透過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過好每一天,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知道自己確切希望得到的和需要的是什麼,是一項難得的心理成就。”

我認為,這是一本在心理層面上教人「如何真正愛自己」的最佳指導書。正如作者所言,敢於不迎合他人,才是真正自由的起點。當面對那些說著「我這都是為你好」、「別那麼計較」、「不要那麼自私」的人時,我們應學會卸下心中的內疚與羞愧,避免陷入自我批判與譴責的漩渦。要勇敢表達自己的立場,接受自己的限制與不足,才能找回內在的平靜,並真正學會善待自己。共勉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vian Wang's 自我療癒小天地
5會員
109內容數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關係中學習到的四個步驟,幫助她不再委屈自己,並且勇敢表達感受與界限的經驗。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關係中學習到的四個步驟,幫助她不再委屈自己,並且勇敢表達感受與界限的經驗。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建立健康的界線,才能真實的尊重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透過練習接納自己去更深入的自我,透過認識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差異以及和諧之道。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