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開發模式,最終都是要解決「溝通」這個問題。
因此設計師著手製作 Wireframe 、功能架構圖、顧客旅程圖等方式,將產品需求,藉由各種視覺化的方式讓開發人員可以理解,確保設計與開發的一致性。
開發就像傳聲遊戲,過一手就可能完全不同
我自己再進行設計時,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努力的將 Wireframe 與功能架構圖製作好。
與開發人員做會議的溝通,確保他已經理解產品的設計方向。
但最後實際製作的產品,仍與心中的設計有不小的差距。
顯見即便已經有眾多的工具與方法,「溝通」仍是最難的議題。
我們設計的圖,對方不見得有相同理解。
最後解決的方法,不是更努力專研工具的應用。而是持續溝通尋找彼此的默契,並加大溝通的深度與廣度,找到適合彼此的工作方法。
經由實際測試 Google Stitch ,我認為它是可以妥善的增加溝通效率的工具。而不單單只是一個新的設計工具
Google Stitch 是什麼?
Google 將 Stitch 定義為新的 UI 設計方式。
如 Google 的官方部落格所述:傳統上,要將設計理念跟程式碼連結起來,一直都是仰賴大量的努力與反覆。
現在藉由 Google Stitch ,我們可以用文字,就讓 Google Stitch 生成一定水準的畫面與程式碼。
就能加速在草圖製作流程的效率,讓溝通的效率可以上升。
Google Stitch 怎麼用?
1.首先要有 Google 帳號。並打開 Stitch 網址: https://stitch.withgoogle.com/
2.在 New Design 輸入你的設計概念,並點選 Gererate designs,如下圖:

3.Stitch 大部分會直接開始進行繪圖,或者是向我們確認設計的細節,它才會開始進行製作,我們可以在下方的 Describe your design 輸入我們進一步的指示。

4.最後就會進行 UI 圖像的製作。

5.可以點選圖片,進一步的去看程式碼或是將圖像複製到 Figma ,再自行做進一步的精細修正。

6.如果需要做細節的修正,仍可以針對單一圖像,點選圖像上的 Edit 提出修改建議:

Google Stitch 的優勢
- 自然語言與草圖的快速轉換:不只可以用自然語言做出圖像,也能用簡單的草圖就能快速轉換成圖像。
- 溝通加快:讓設計師與開發人員的溝通可以更加快速。
- 可連結開發:可轉換程式碼與 Figma 的檔案,做程式的轉換與細節的調整。
Google Stitch 對設計師影響
儘管 Google Stitch 讓更多人能輕鬆製作漂亮的設計,也縮短了設計師與一般人之間的實作落差。
但它無法取代設計師在「洞察需求」與「溝通協作」上的專業。
這些能力,正是設計價值的核心所在。隨著工具進步,設計師將能把更多心力放在策略與思考層面,發揮更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