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修補的不只是陶器,而是日常的心

修復的不只是陶器,也是一段段與食物、生活和記憶的關係。
在「良繕製砌」,威儒老師用金繕(Kintsugi)這門傳統陶瓷修復技藝,不只賦予器皿新生命,也賦予了它們「破碎後仍能美好存在」的哲學。
威儒老師至大學時期就投入陶藝當中,我們是同學,曾一起上過陶藝課兩年的時間,是那時候很好的朋友。我們的聚會比起被我採訪,更像是閒聊自己的生活,而我把對話給記錄下來,將他真誠善良的性格分享出來。
而我對金繕的第一印象:不只是技法,而是一種安靜的信任。
延續著匠人到親友手中使用的溫度,多了一條條細緻金線,典雅也能笑說當時的記憶。
來自親愛之人的手藝,來自專業人士呈上的擺盤,金繼(金繕)畫龍點睛的精巧工法,讓整個餐桌多了一份亮點,讓食物更加誘人。
什麼是金繕?|從破碎中誕生的第二次美
金繕(Kintsugi)源自日本,強調在不完美中看見價值。從侘寂美學到生活修復。
它以天然漆混合金粉,將破損的陶器重新接合,並在裂痕上留下金色紋路。
每一道痕跡,都是物件曾經歷過的歷史與延續的證明。
我們聊到:
「長大後我們好像都在療小時候傷?」
「因為長大的我們相信,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治癒力。」
這段對話讓我想到就像金繕一樣,我們試圖修補破碎的家庭關係,彌補受傷的伴侶,還有被忽略的朋友。長大的我們更成熟,有更有柔軟的立足點可以輕輕提醒對方,我們愛著這段關係。


金繼的修復過程包括:
黏合碎片:使用漆將陶瓷碎片精確地粘合在一起。
填補缺口:對於缺失的部分,使用漆與填料混合填補。
打磨表面:待漆乾燥後,將表面打磨平整。
塗抹金粉:在裂縫處塗抹金粉,形成金色的紋路
「這些金線,是時間與用心的證明。」
你呢?也有特別回憶的器皿想修復嗎?
盛皿與盛情|盤與食物的情感搭配


在威儒老師的創作理念中,盤不只是盛器,更是餐桌上情感的延伸。
他重視器皿的「實用性 × 美感 × 比例感」:
「漂亮的盤子適合拍照,實用的盤子適合留下來。」
「我想做漂亮又實用的盤子。」
這些陶盤延伸出獨特的「陶盤 × 食物 × 情感配對法」:

關於陶藝師|威儒老師的創作與教學歷程
威儒老師在金繕有6年的經驗,經手不少過收藏者喜愛的器物,除了修繕,也指導陶藝教學,威儒老師除了有茶般馥郁的思維,還有咖啡般淺中深與各種技法的陶藝表現。有他對細節可控的自然變化,將之視為一種生命的可延展性。

繁花盛花的季節|高雄鹽埕 屋物工作室
https://www.instagram.com/p/DG2jZkZzIO2/?img_index=1
教學與創作|課程資訊與器皿哲學
想親手為器皿留下新的篇章嗎?
威儒老師提供的自由式金繕修復課程與陶製體驗:
【金繕修復課程簡介】
- 每期 4 堂課,每堂 3 小時,共 12 小時
- 課程採自由搭配時段,彈性安排
- 地點:高雄市鳳山區(近捷運衛武營站與台鐵正義車站)
- 費用:NT$5500(含材料與工具)
- 報名網址:點我前往
※請攜帶有意義的破損陶器參與,讓修復成為回憶的延續。

良繕製砌|威儒老師:
“「保存」
醃漬,保存食物
蒸餾,保存氣味
攝影,保存影像
錄音,保存聲響
而
修復,則保存物件。
- 正因為事物不會恆久不衰與不變,人類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思考,「保存」的方法與手法。
- 為了在未來,仍然有一刻,可以回味。”
結語|從關係中看到器皿的餘光

陶藝與食物都在告訴我們:真正的美,不在於完美,而在於可被珍惜。
在良繕製砌,器物不只是製作出來的,更是被「生活與記憶」共築而成的。
「食物與盛盤的過程同等重要!」威儒老師對食物的色香味、擺盤的布局、到使用盤子的比例細節合乎人體工學,例如盤子端起時手與桌面的指高,都在使用上可以體會這樣的細膩。
「曾經我對生活的姿態狂野,當我崇善之後,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而我很深深感受這得來不易的珍貴。」
日常的切片都是人生的一道軌跡,想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當下能做的事。這是他的生活哲學。
「我們對器物的用心,其實也在療癒曾經的破碎。」
當你坐在餐桌前,端起那隻曾經破碎又重生的盤,你也正在參與一場情感修復的儀式。
常見問答 Q&A:
Q:金繕陶藝適合新手學習嗎?
A:適合。雖然工藝精細,但透過自由式課程,新手也能用心修復有意義的器物,成為專屬的記憶載體。
Q:金繕的器皿可以用來裝食物嗎?
A:可以,但須確認使用天然漆與安全材料。良繕製砌的器皿皆以實用與安全為前提製作與修復。
嗨,如果你喜歡我這種方式的文字,歡迎分享,但也歡迎標註出處。
你可以這樣寫:「語錄風格來自 墨雪鳶紅」或「靈感來自某位喜歡用茶和花說故事的作者」。
如果你有了新的延伸創作,請讓我知道,我會高興地替你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