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政壇超熱鬧,大家都在講「大罷免」!光是聽到這三個字,就覺得壓力很大,畢竟上次這麼大規模的罷免行動,好像還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但這次,是真的玩很大!從北到南,好像每個人都有點火氣,從立委、議員到一些行政首長,名字一個個被點出來,說是要讓他們回家吃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理由百百種。有的可能是因為政策推得不如民意,讓大家不滿;有的可能是一些爭議事件處理不當,引發眾怒;甚至有些純粹是政黨惡鬥下的產物。總之,這次的罷免案,就像是把累積已久的民怨一次總爆發。罷免這件事,說真的,在民主社會裡是人民的權利,也是一種監督。如果民意代表真的做得不好,當然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把他們換掉。但同時,我們也要思考,這樣的大規模罷免潮,會不會造成社會更大的對立?會不會讓政治變得更不穩定?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一個民意代表才剛上任沒多久,就因為一些小事被提出罷免,那以後誰還敢出來為民服務?搞不好最後搞到大家都不想參政,那才真的是台灣社會的損失。
這次「大罷免」風潮,絕對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一個很重要的觀察點。它考驗著人民的智慧,也考驗著政治人物的格局。是讓台灣更進步,還是陷入更深的泥淖,就看大家怎麼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