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國打工度假,可以說是我夢想清單裡的其中一項,抽了三次抽籤都沒中,我選擇前往奧地利打工度假,在那裡度過我的29歲。原本和自己約定好了,去一趟歐洲就可以清單上打上勾勾,在這趟Gap year之後,回來好好正視自己的職涯吧!
然而,在2025年初,滿31歲前還是參加了英國YMS的抽籤。為什麼跟當初說的不一樣?我這樣問自己。回台灣後,我一邊打工一邊準備轉職,也一邊思考著我的下一步該怎麼做。剛好妹妹的提議,我寫了一份夢想清單,其中我寫下了:再度到歐洲生活、成為自由工作者、我是網頁設計師。再加上讀了《普通人的海外求職指南》,我決定再抽一次籤。
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抽籤的機會了,超不迷信的我聽了朋友建議每日念菩薩咒(看樣子很想去),就在某天晚上我的眼皮抽動一下,心想這難道是個sign? 打開電子信箱看到"This email confirms that you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hosen to apply for the 2025 Youth Mobility Scheme" 第一秒超開心,下一秒壓力油然而生,茫然了起來。
去還是不去?我是這樣得出答案的
『我真的要冒這個險嗎? 我轉職還沒成功就要越級打怪嗎?我會不會浪費了兩年的時間?我回來之後會不會後悔?』我有數不清的自我懷疑與緊張,一邊用ChatGPT梳理想法、分析優劣,一邊去廟裡求籤解惑,我得到的答案卻一樣:都可以,看你。
我開始想,我的擔心是什麼?沒有進步。
我在奧地利的一年,是認真在放空,除了佛系接案外,幾乎沒有額外撥時間再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我想我是擔心自己又再次放飛自我了。但是回頭想,當初要去奧地利所設定的目標是好好探索、好好生活、放鬆放空,我並沒有把提升技能放在目標裡,所以我也不能完全怪罪過去的自己為何不長進,因為我根本沒有排進去!
好,那我設定具體目標,並且定義這次的出發就是要為我的職涯發展有所加分。然後呢?我還是害怕,害怕失敗。閱讀了很多海外求職前輩的辛酸血淚史,我明白這是一場硬仗,在成功以前會有數不清的挫折與失敗要克服,那我就不能害怕失敗。我讀到一句話大概是說『一路上我不去想失敗,而是想著怎麼解決眼前的問題』,有點雞湯,但用料實在,好喝。要不要來一場充滿挫折與失敗的冒險呢?我很想知道我能被逼到什麼程度(好M)。
當然在抽籤前,我已經盤點過最實際的費用準備,沒有問題才抽籤。定義好這趟旅程,不要白白浪費了;面對挫折時告訴自己『我早就知道會這樣,但下一步來試試看這個方式好了』。就這樣我遞出了申請,今年10月我要去英國囉!希望未來的我回頭看著篇文章時會跟現在的我說一句『讚喔!』
接下來的每個月我會寫一篇我關於英國求職、生活、冒險的心路歷程,為自己的努力留下一些足跡,也希望可以陪伴任何跟我有類似目標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