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幼院回來後,葉晴的心頭像被撥開了重重迷霧。修女的話語和孩子們純粹的笑容,像一顆顆溫柔的種子,在她內心深處悄然萌芽。她不再將甜點視為證明自我價值的唯一戰場,也不再糾結於那曾經讓她身心俱疲的「完美」定義。現在的她,想讓《原點》活下去,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而是為了讓那份曾被她遺忘的、透過甜點傳遞溫暖的初心,重新綻放。
她花了一整夜的時間,將店裡的財務報表和剩餘的食材清點了一遍又一遍。現實的數字依然冰冷刺骨,讓她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陣陣抽痛。但她不再像過去那樣感到窒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她從最簡單的甜點開始著手,結合了她在育幼院學到的,那份對「樸實」和「分享」的理解。
她重新調整了配方,盡量利用現有食材,並簡化了過去繁複的法式裝飾。她設計了幾款價格親民的小蛋糕和手工餅乾:「微笑瑪德蓮」,小巧可愛,帶著檸檬的清香,外表不再有刻意雕琢的痕跡,卻在樸實中流露出真摯;「暖心費南雪」,金黃鬆軟,散發著堅果的醇厚,每一口都像被溫暖的擁抱。還有幾款包裝簡潔的手工餅乾禮盒,價格只有過去的三分之一,目標是讓更多人能將《原點》的甜點帶回家,分享給摯愛。她深知,這是在向市場妥協,但她同時也明白,這是為了讓《原點》活下去,為了讓她的甜點能夠觸及更多人的生活,而不再只是一小群人的專屬品。隔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雨幕,灑落在濕潤的騎樓上時,葉晴推開了《原點》的玻璃門。她將新推出的甜點整齊地擺上櫥窗,標上了令人驚訝的價格。這些價格幾乎是過去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她的指尖輕輕拂過那些熟悉的甜點,心頭百感交集。這不再是她曾經孤傲的藝術品,而是她放下執念,重新擁抱現實的嘗試。
起初,生意依然冷清。大安區的雨季似乎永遠沒有盡頭,行人匆匆,無人駐足。葉晴獨自一人坐在櫃檯後,她不再像過去那樣,為了沒有顧客而坐立不安,只是靜靜地看著窗外,偶爾會有人在櫥窗前停留,好奇地掃視著新的價格標籤,卻在看到店名後搖頭離去。她知道,過去《原點》高價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要改變人們的認知,並非一朝一夕。她學會了耐心,學會了等待,就像等待麵團發酵,等待花朵綻放。
直到第三天下午,雨勢稍歇,陽光透過雲層灑下微弱的光芒。一對年輕的情侶經過,女孩原本只是隨意一瞥,目光卻被櫥窗裡那塊樸實的草莓蛋糕吸引。她看到價格標籤時,眼睛猛地睜大。「天啊!你看,這家店的草莓蛋糕只要兩百塊?我記得以前不是要四五百嗎?這是假的原點吧?」她的語氣充滿了不可置信的驚喜。
「真的假的?《原點》耶,他們家的甜點不是貴到嚇死人嗎?我媽說她有次想買給奶奶慶生,看一眼價格就退縮了。」男孩也湊上前來,目光在店內的價目表上來回掃視,確認自己沒有看錯。
兩人狐疑地對視一眼,帶著好奇與一絲忐忑,最終還是被那顛覆印象的價格吸引進店。店內的空氣仍舊瀰漫著奶油與可可的香氣,只是少了一絲過去的冰冷,多了一份隱約的溫馨。他們點了一塊「微笑瑪德蓮」和一個小巧的「暖心費南雪」。
女孩拿起瑪德蓮,聞了聞,輕輕咬下一口,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哇!雖然沒有以前那麼華麗,但是味道很紮實,檸檬的香氣好清新!而且這個價格真的很划算!比我公司樓下那間連鎖咖啡店的還要好吃。」她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迅速上傳到社群媒體。
「對啊,有種樸實的溫暖感,咖啡配這個剛剛好。」男孩也贊同道,他三兩下就解決了手中的費南雪,「不像以前那種精緻到讓人不敢碰的藝術品,這個很親切,好像家裡的味道,而且這價格我可以天天買!」
葉晴站在櫃檯後,看著他們臉上由驚訝轉為滿意的笑容,聽著他們毫不掩飾的讚美,心頭湧上一股久違的暖流。這份被肯定的感覺,與過去被讚美「藝術品」的感覺截然不同,它更直接,更溫暖,像一道陽光穿透了連日的陰霾。
這對情侶離開後不久,又陸續有幾組客人被吸引而來。一位中年阿姨帶著孫子,本來只是好奇地走進來看看,最後卻買了一整盒手工餅乾。「這家店以前很貴,今天路過看到變便宜了,想說買點給孫子吃吃看。哎呀,沒想到這麼好吃,下次我朋友來家裡泡茶,就買這家的!」阿姨樂呵呵地說,孫子則捧著餅乾,小嘴巴不停地咀嚼。
一位上班族模樣的男子,原本只打算買杯咖啡,卻被瑪德蓮的香氣吸引,最後買了好幾個。「這瑪德蓮很特別,味道很清爽,而且不甜膩,很適合下午茶。我看你們店的甜點變便宜很多耶,是換老闆了嗎?」他好奇地問道。
葉晴微笑著解釋:「沒有,老闆還是一樣,只是想讓更多人能品嚐到甜點的快樂。」她的聲音輕柔,卻帶著一份前所未有的自信。
這幾天下來,客流量明顯增加,不再是過去那種零星的顧客。雖然仍有許多人只是觀望,但那份轉變已然開始發酵。葉晴忙碌起來,雖然偶爾還會手忙腳亂,但臉上卻始終帶著一抹淡淡的、發自內心的笑意。那笑容,是她從未有過的輕鬆與滿足,因為她不再是為了「完美」而煎熬,而是為了「分享」而喜悅。
而此時,店外,一輛低調的黑色轎車停在不遠處。陳宇坐在後座,手指輕輕敲打著筆電螢幕,眉宇間的焦躁與不安顯而易見。這幾日,他總是會在處理完公務後,不經意地繞到這條巷弄,將車停在隱蔽處,默默觀察著那間曾經承載他與葉晴共同夢想的甜點店。他幾次經過《原點》的門口,卻始終沒有勇氣踏入。自從上次激烈的爭吵後,他便再也沒有出現。他試圖說服自己,是葉晴的固執毀了這一切,可心底深處,卻始終被一種巨大的愧疚感啃噬著。
他抬頭,透過車窗望向《原點》的櫥窗。昏黃的燈光下,他看見葉晴的身影在櫃檯後忙碌著。她動作有些生疏,明顯是在適應新的流程,偶爾還會手忙腳亂地撞到什麼。然而,當她轉身面對顧客時,他卻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龐,但此刻,那張臉上沒有往日的緊繃與焦慮,取而代之的,是顧客滿足的笑容,以及葉晴嘴角一抹淡淡的,卻發自內心的笑意。
那笑容,是他許久未見的。它沒有過去那種「為了完美」而強撐的疲憊,反而帶著一種重新活過來的,柔軟而真實的生命力。她不再是那個被「完美」困住的藝術家,而是一個真心為甜點帶來喜悅的烘焙師。這抹笑意,像一道閃電擊中陳宇的心房,他竟感覺到心口一陣無法言喻的悸動。他曾以為自己對葉晴只剩下惱怒與失望,卻在看見這笑容的瞬間,意識到那份深埋心底的牽掛與欣賞從未消逝。那是他熟悉的葉晴,卻又帶著脫胎換骨般的溫柔與堅韌,讓他心底深埋的後悔,在此刻如潮水般湧現,幾乎將他吞噬。他甚至開始懷疑,或許,當初錯的,並不是葉晴的堅持,而是他對「出路」定義的狹隘。
「去,幫我買幾款他們的新蛋糕。」陳宇對前座的助理說,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他沒有明確點出是哪幾款,只想看看葉晴如今的「作品」。
助理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但還是依言撐傘下了車。不久後,助理提著一個印有《原點》標誌的紙袋回來。「陳總,這是店裡新出的瑪德蓮和費南雪,那位小姐說他們最近做了些調整,價格確實便宜了不少,而且銷量好像還不錯。」
陳宇接過紙袋,取出一個「微笑瑪德蓮」和一個「暖心費南雪」。他先拿起瑪德蓮,那股檸檬的清香撲鼻而來,少了過去精緻花俏的裝飾,卻多了一份樸實的誘惑。他輕輕咬下一口,微甜的滋味在舌尖化開,溫潤而綿密。
「這……」他閉上眼,品嚐著那份滋味。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品,卻意外地溫暖人心。這種味道,讓他想起剛認識葉晴時,她為他做的第一份甜點,簡單卻充滿熱情。那不是為了迎合市場,而是純粹的熱愛與分享。
他接著又吃了費南雪,醇厚的堅果香氣在口中蔓延,少了過去的油膩感,多了一份清爽。這份甜點,沒有過去那種令人驚豔的「技藝」,卻有一種撫慰人心的「溫度」。這溫度,透過甜點,穿越雨幕,輕輕觸碰著他心頭最柔軟的地方。
陳宇的心頭翻騰著複雜的情緒。他曾以為自己是在為店鋪的未來著想,卻親手摧毀了葉晴的信念,也幾乎扼殺了《原點》。而現在,她卻以一種他未曾預料的方式,找到了新的出路。那份甜點的樸實與溫暖,像一面鏡子,照出他曾經的功利與現實。車窗外,雨絲綿密,車內卻是一片靜默。他感覺到,有什麼東西,正在悄然改變。
他沒有走進店裡,只是坐在車內,靜靜地看著。那雙因壓力而深陷的眼睛裡,有著複雜的情緒——悔恨、不解,但也有一絲難以言喻的釋然。
隨著時間推移,葉晴對甜點理念的轉變,讓《原點》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平價而美味的甜點,加上葉晴那份重拾的溫暖心意,讓店內開始有了回頭客。社群媒體上,有人開始分享《原點》的新變化,從最初的驚訝轉為實質的推薦:「老店新開?《原點》甜點驚喜降價,平價也能吃到大師手作!」「不再是天價,而是溫暖人心的樸實美味!CP值爆表!」「每天都要來《原點》買一個瑪德蓮當下午茶,療癒我疲憊的心!」這些好評像漣漪般擴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顧客。一些美食部落客也注意到了這波討論,紛紛前來探店,並在社群媒體上給予了正面評價,稱讚《原點》從「藝術品」轉向「生活中的美好」,帶來了更為親民的幸福感。葉晴忙得不可開交,每天製作的甜點幾乎供不應求,店內也開始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與生機。
然而,樹大招風,當《原點》的人氣開始回升時,潛在的挑戰也正悄然靠近。這份突如其來的好評與市場的熱烈反響,很快便會引來某些惡意的目光。在看不見的角落,有人正密切關注著《原點》的一舉一動,嘴角勾起一抹不懷好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