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行萬里富士坪】
整體座北向南,收乾、兌、艮水出丙,外局收坤水經向首與丙水匯聚,左出東南。
晨霧輕攏的北28鄉道旁,新北市萬里區的「富士坪」靜臥於陽明山北麓,山名源於日治時期,因山勢平緩如日本富士山麓的台地而得名,地處磺嘴山系尾稜,海拔約600公尺,早年是凱達格蘭族部落的獵徑。而烏塗炭一帶地名,則與當地煤礦歷史息息相關「烏塗」為台語「黑泥」之意,此地曾為礦業聚落,遺留著採炭的人文印記。
沿北28蜿蜒而上,溪谷霧氣氤氳,林相隨海拔漸變:低處是相思樹與筆筒樹交錯的次生林,攀升後轉為柳杉與闊葉林織就的綠毯。行至「溪底聖延宮」附近,忽見數戶三合院聚落傍溪而築,紅磚灰瓦隱現林間。此宮奉祀天上聖母,廟埕古樸,與周邊老宅形成「前案後靠」的風水格局,背倚磺嘴山餘脈如屏,門迎野溪曲水如玉帶,左右丘陵環抱如護衛,正是「山水有情」之境。

老宅群多為三開間格局,正身與護龍相連,埕前曬穀場仍存,屋脊燕尾雖斑駁,卻與山嵐、竹林相映成畫。山徑偶遇耆老提及,此處昔稱「炭寮」,因礦工聚居而成巷,現僅存幾戶人家守著田園歲月。晨光穿透枝枒,灑落院埕,溪聲與鳥鳴共譜山居晨曲,恍若時光在此凝結,見證著萬里山城礦業興衰與自然復甦的交融。

「這裡以前整排都是『炭寮厝』啦!」路遇的八旬阿伯指著老宅解釋。原來日治時期礦工為求平安,特請風水師擇此「玉帶環腰」吉地:後靠山勢如太師椅穩坐,門前野溪彎成聚財弧度,左右丘陵恰似青龍白虎護衛。
晨光終於穿透林梢,將三合院的黑瓦染成金棕,山風捲起幾片昭和草絨毛,如時光碎片掠過廟埤的百年石敢當。此處曾是運煤台車的終點站,而今鐵軌早化作野薑花叢下的腐土,唯有北28鄉道繼續蜿蜒,載著偶遇的旅人,駛離這座被山神與媽祖共同守護的時光村落。
影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