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打定主意不再看米澤穗信的作品,但看到此書得到「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一名、「這本推理小說我想讀!」第一名、「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 10」第一名,成為三冠王,覺得再試試看好了,看完以後果然不是很對味......。不難看,但也不會讓我想說精彩,就是一個很腳踏實地偵查、最後在自己腦裡神來一筆的警部辦案紀錄這樣。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葛警部展現精采推理的五篇小說,揭開各個犯罪事件當中「看不見的疑點」。
▎第一起案件〈懸崖下〉 雪山遇難 × 未發現的凶器
一名滑雪者在雪山遇難後被發現離奇死亡,死因是被刺殺。
儘管警方已經鎖定嫌疑人,但現場卻找不到兇器。
凶手究竟是用什麼刺死被害人的?
▎第二起案件〈睡意〉 交通事故 × 過於一致的目擊證詞
一輛休旅車與小客車在「深夜的交叉口」發生了交通事故。
經調查後,四名目擊者皆聲稱駕駛休旅車的司機闖紅燈。
在公司疑似有不良紀錄的交通指揮、有傷害前科的便利商店店員、
大夜班返家的醫生、熬夜打團戰的大學生,他們的證言真的沒問題嗎?
▎第三起案件〈救命之恩〉 被支解的遺體 × 粗糙的犯罪手法
在榛名山麓的「黃菅迴廊」,發現了一截人類的右上臂。
隨著搜查逐漸深入,更多被支解的遺體部位陸續被找到。
然而,這些遺體上卻存在一些難以解釋的可疑之處。
更令人不解的是,凶手為何將右上臂棄置在人潮眾多的登山步道?
凶手為什麼要肢解屍體?
▎第四起案件〈可燃物〉 連續縱火事件 × 難以捉摸的動機
某住宅區接連發生多起縱火事件,附近居民人心惶惶。
警方深入調查,案件卻在尚未鎖定嫌疑人時突然中止。
縱火者是誰?他縱火的目的為何?這一切仍然是謎團。
在混亂的案件中,一個意想不到的共通點正悄然浮現……
▎第五起案件〈是真槍嗎〉 挾持人質事件 × 互相矛盾的證言
郊外的家庭餐廳發生了一椿挾持人質事件。犯人是一名有前科的男子,據說是因個人恩怨衝動犯案。警方詢問從店內逃出來的顧客與店員,但他們的證詞卻似乎彼此矛盾……真相究竟為何?
讀後感
米澤穗信擅長的其中一種文風是很日常系推理,例如有動畫作品的小市民系列、古籍推理研究社系列,然後也挑戰過戰國歷史背景的長篇推理,是風格多變、且作品都叫好叫座的熱門作家。 不過至今看過的作品裡,就「真相的十公尺前」跟「黑牢城」覺得還不錯,「古籍研究社」系列看了動畫不喜歡、受讚譽的「滿願」跟「王與馬戲團」逼近很不喜歡,以至於小市民系列買了兩本遲遲沒有開卷......,原本就想這樣將米澤穗信作品列為拒絕往來戶,這次又因為諸多獎項再次嘗試,更堅定我跟這作家頻率不合的信念(笑)。
「可燃物」這本書是有關於一個認真、不苟言笑的葛警部辦案的故事,他就像一般警察日劇帶給大家的上司印象,當遇到大案成立指揮所時,沒日沒夜投入偵查、吃飯隨便吃睡覺也睡在警局。
辦案偵查的時候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很一步一腳印地去勘查現場、指揮下屬去問話、去蒐集證據,在證據證詞差不多收集齊全時,葛警部常下了難解的命令、或是問了感覺不相干的問題,然後在最後真相大白時,才明白葛警部天外飛了一筆的靈光閃現思維。
而這樣的辦案模式葛警部也被上司找麻煩過,直白地跟他說,他的小組破案率很高沒錯,他也是用很扎實的方式辦案,但每次到最終關鍵都是他腦內小劇場的思考,而這樣的模式是別人無法複製,因此在他的小組的警員又能學到什麼呢? 真的是完全說出我閱讀的感想XD
我覺得這跟所謂本格推理、或是比較典型大家印象的偵探小說又不太一樣,因為大多時間比較像一般的警察小說,然後主角雖是葛警部,文中也很多他內心的想法跟OS,他卻給人濃濃的距離感,讀者與葛警部、就跟葛警部與他的下屬之間一樣,沒有什麼互動,對他也不太了解,只知道這個人很厲害很認真。
然後案件本身大多都滿簡單也不嚴重(還是日本真的治安太好這個就算是重大刑案?),甚至有的還有點溫馨(?),案件本身更沒什麼吸引人的特點,大多的篇章當讓人很平淡地閱讀完、沒有特別想知道誰做的怎麼做的又為什麼......。
如果喜歡米澤穗信以往作品,尤其是喜歡主角太刀洗萬智的「真相十公尺前」與「王與馬戲團」風格的讀者,就應該會喜歡這本可燃物。但如果像我一樣比較不享受平淡案件路線的,對這本應該就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