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人生之秋,要和解,要斷捨,要收放自如,還要學會懶。」粉色書封上這幾個字映入眼簾,幾朵淡藍色開的雅緻的花兒輕柔的在封面上搖曳,一種清新自在的氛圍吸引著我將這本書拿起翻閱,彷彿輕輕掀起琴蓋,隨著文字展開心靈的合奏與共鳴,作者的每一個字句有如滴入心靈的甘泉滋養著靈魂深處的荒漠,隨著悠然的樂音,心也回歸柔軟與自在。
自從「朵朵小語」時期就被圈粉,當時作者在「自由時報」的專欄是我職場裡的安頓心靈的熬雞精,每天按時服用滋養身心,那些宛如在耳邊輕柔的話語,就像一位知心好友般陪伴著我度過蠟燭兩頭燒的職場生涯,如今作者~彭樹君以真實身份出版「人生之秋三部曲」再次陪伴著讀者來到人生最繽紛的季節,以智慧豁達的心看待生命中的一切,並提出中年之道,就是懶得自尋煩惱。
繼上一本首部曲「終於來到不必再討人喜歡的時候」就非常認同作者的觀點,她溫柔的提醒讀者來到中年,其實是最可以放下以往種種社會對女性的制約與枷鎖,回歸到真實的自己,將眼光從外轉向內在的自我探索,走向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次出版的二部曲更以充滿智慧的話語及生活周遭的故事,帶領著讀者以更寬闊柔軟的心溫柔的善待自己。
「如果希望世界風和日麗,就要先讓心裡雲淡風輕。」書中提到中年是面對各種人生狀況最繁雜的階段,需要擁有一個穩定的內核來安住自己並且應對外在的一切,要先與自己相處和諧,先建立內心世界,其他外圍的一切才能跟著流動順暢。
「除了要放下恨之外還要放下太多的愛,內心的平靜才是真的。」明白自己不必討人喜歡就少了很多自尋煩惱,除此之外也要讓自己各個層面都過得好,而那些看似對外的一切,其實都是內心的映照。
書中的四個主題「懶得多情」「懶得多事」「懶得多管」「懶得多慮」其實不是消極而是一種了然於心的靜定,清楚明白自身與他者的課題,透過「界線」的觀念尊重每個人面對人生的自主能力,當對方有主動詢問意見時才給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議,因為當下的社群世界中,有些人往往會「好為人師」總是過度為別人的人生下指導棋,當對方不認同或不接受建議時,又覺得自己為別人好的心被踐踏而受傷,這就是作者在書的最終強調回歸自身的重要「內心強大」才是人生自由的解方,也是成為一個大人的指標。
在閱讀這個章節時,也同步感覺到內心深處的呼應,「內心強大的人外表總是柔軟的,氣定神閒的。」「允許一切的發生,有著內外如一的平靜,即使面對痛苦,也能在其中看見意義,並且仍然選擇善良與溫柔。」這也是我嚮往的人生狀態與境界,但卻在現實世界中常被無視或忽略的心理素質,似乎必須如戰狼般的積極與忙碌不斷地展現自己與他人連結,才是社會認定積極正向的人生?這本書亮出了一道光讓我心中的迷霧漸漸散去。
深深感受到作者的藏在字裡行間的智慧,透過溫柔的筆觸提醒,對應當今許多在人生道路上始終「過度努力」及「追求完美」的人,來到人生之秋要在「心境」及「行動」上做一些調整與轉換,「懶一點,才能快樂一點,鬆弛一點,自由自在一點。」是一種對自己「放下」也是內在自我解放的一種「留白」,因為有了心境上的抽離更能深刻理解「終於來到人生最好的時候。」
好棒的結語,闔上書本感覺嘴角上揚內心舒暢,窗外起風陽光若隱若現,似乎又要迎來一陣雨,但沒關係我心中的小太陽一直都在,真的~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