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台積電,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工時爆炸」「年薪百萬」「半導體之神」。
但,台積電的工程師平常到底在做什麼?他們的日常長什麼樣子?
這篇,我會用最白話的方式幫你拆解 TSMC 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內容、生活節奏、角色分工,讓你對這個「護國神山」背後的真實運作有一點畫面。
🧩 一、台積電有哪些工程師?(不是只有「製程」)
TSMC 的工程師分成很多種,不是每個人都穿無塵衣、進 cleanroom。
主要幾個類型有:
類型工作內容簡介製程工程師 (Process Engineer)負責生產線上的技術開發、良率提升、參數調整。每天關注機台數據與異常分析,是最典型的第一線工程師。設備工程師 (Equipment Engineer)管機台的人,確保機台狀態穩定、保養排程準確、維修即時,跟供應商聯絡也很多。數據工程師 / 自動化工程師做資料整合、報表工具開發,讓資訊流更順、決策更快;偏軟體與系統面。整合工程師 (Integration Engineer)負責跨部門溝通協調,把各站的製程接起來。是「懂一點全部」的角色。良率工程師 (Yield Engineer)研究為什麼晶片良率低、如何改善。不用進無塵室,但很常看數據。
⏰ 二、台積電工程師的一天(以製程工程師為例)
以 FAB(晶圓廠)工程師來說,日常有以下節奏:
早班工程師(白天班):
- 08:30 上班(公司開始有分流制度上下班 7:30或是9:30也可以申請)
- 09:00~11:30 數據分析 & 回報異常
- 中午吃飯(不可能整組都走)
- 13:00~16:00 改參數 / 實驗跑製程 / 跟設備協調調整
- 17:30 準備交接給晚班 / 寫報告
- 當然啦 不會是準時下班的...
這是一個很重視紀律與 SOP 的環境,節奏緊湊,每天就是在與「良率、效率、穩定性」搏鬥。
🧠 三、工作挑戰與成就感
✅ 成就感在哪?
- 解掉一個良率問題,全廠受益
- 你優化的一條參數,可能讓全球出貨穩定提升
- 半導體技術超前進展,你有參與感
❗挑戰與壓力
- 工時真的長,三班制、輪班制很常見(尤其製程、設備)
- 協調壓力大,要跨部門處理突發狀況
- 決策錯誤成本高,不能亂試
📦 四、你以為只有硬派?其實軟實力也很重要
很多人誤會 TSMC 工程師只靠技術,其實:
- 溝通協調能力超關鍵(尤其跨站協作、寫報告、提案改善)
- 壓力管理很重要(不然很容易 burn out)
- 學習能力強:每天都在應對新問題,書本沒教過
所以說,這其實是一個技術與人性並重的場域。
🧭 五、如果你想進 TSMC,該準備什麼?
🎯 根據各部門需求不同,大致可以這樣分類:
職缺方向準備重點製程 / 設備半導體製程原理、機台操作經驗、實習經歷數據 / 自動化Python / SQL / 工業 4.0 相關知識整合 / 良率統整邏輯、跨部門溝通力、統計概念軟體開發程式能力(C++ / Python)、DevOps / MES 系統經驗
💡 應屆生常從製程/設備起步,之後可內轉或進修再晉升。
✨ 結語:台積電工程師,是國家隊,也是日常苦功
很多人看到 TSMC 工程師的高薪、地位,但忽略了背後的高強度與高標準。
在這裡工作,你會學到「怎麼快速成長、怎麼把不可能變成日常」。 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但對很多理工人來說, 是一次把知識轉換成世界級影響力的機會。
如果你對邏輯、系統、製程有興趣,也願意接受挑戰與紀律, 也許這裡,會是你職涯的一個起點。
🧠 想知道更多工程師職涯思維、生活平衡技巧、理性成長分享?歡迎訂閱/追蹤我,我會持續寫下一篇:
台積電以外的工程師人生:職涯選擇的 3 種分岔路
我從台積電學到的東西
(Coming soon)
任何問題都歡迎跟我交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