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工程師的技能只能用在電腦前?其實,我們處理生活也可以很「工程」的。
我發現,當我把工作的那套邏輯套進生活中,不但比較不焦慮,還意外多了一點掌控感。
這篇就來分享幾個我真的有在用的「工程師生活術」,不艱深、不沉重,保證你看完會想試試看👇🧩 1. 模組化思考:把事情切小塊處理
實用場景:面對混亂的待辦清單、家事、專案規劃
程式寫久了就知道,越長越複雜的工作內容,一定要模組化。生活也是。
像我會把「整理家裡」拆成:
- 整理桌面
- 折衣服
- 擦地板
而不是「今天要把房間變乾淨 🧹(←壓力爆棚)」
🎯 小技巧:
每天只做一個小模組,累積感覺就像更札實。
🧠 2. 設計可重複使用的「生活元件」
實用場景:做飯、買東西、穿搭、寫社群內容
工程師不喜歡重複做同一件事(這不效率!)
所以我會設計一些「生活模板」,方便快速套用:
例如我有一個:
- 3 款快速早餐配對(吐司+蛋+水果)當然適時的變化也是很重要的啦!
- 超市採買清單分成「固定項」和「當週變動」
這就像做生活的小組合,拿來組裝,省時又減少選擇疲勞。
🐞 3. 用 Debug 思維處理情緒卡住
實用場景:焦慮、不安、遇到人際摩擦時
當系統壞了,我們不會亂猜,而是一步步 debug。情緒也是。
📌 我的流程是:
- 發現:現在是什麼情緒?卡住在哪?
- 邏輯追蹤:它從哪裡來?是壓力、完美主義,還是比較心?
- 解法實驗:深呼吸?散步?寫下來?找人聊聊?
- 測試效果:改善了嗎?沒有的話,再試其他方式
不一定要完美修好,但可以像重新結構 一樣,慢慢讓系統更穩定。
📊 4. 每週一次人生 Review + Retrospective
實用場景:過完一週感覺失控、沒方向感時
我們會對 Sprint 做 Retro(回顧會),我對生活也這樣做。
每週末我會花 10 分鐘問自己:
- 本週做得最不錯的一件事?
- 哪裡卡住了?為什麼?
- 下週想要微調什麼?
- 想繼續保持什麼習慣?
🎯 小筆記。這讓我覺得人生有節奏感,而不是一直「忙」卻不知道在忙什麼。
🔁 工程師思維,不只是寫程式用的
其實,所謂「工程師思維」說白了就是:
- 系統化
- 模組化
- 邏輯分析
- 實驗精神
- 持續優化
這些不是只用在技術上,它也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方法地活著,過日子不那麼混亂、也多一點餘裕。
而且最棒的是 ——
你不需要是工程師,也能學會這些。
🧠 給你一個小挑戰:
下次遇到一件讓你卡住的事,不要急著撐過去,試著問問看:
「如果這是一段程式,我會怎麼 debug 它?」
也許,你會找到意想不到的解法。
—
📌 如果你喜歡這種「理性又療癒」的思考方式,歡迎追蹤我。
我會繼續分享生活裡的工程筆記,用邏輯慢慢修復混亂,用系統照顧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