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騎一段海岸公路(東河→台東) 114.06.02(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匆匆兩日「花東三小橫」已近尾聲,進入東河小鎮(1340、台11+131.5K)用完午餐,續沿海岸公路南下前往台東,這段路全程約36公里!

「東河」位於台東縣北端成功鎮下方,原名「馬武窟」阿美族語意為『撒網捕魚』的意思,清初稱溪南為大馬武窟溪北叫小馬武窟,後來改稱大馬、小馬東河村位於大馬是阿美族主要聚落光復後以馬武窟溪水向東流出海,因此取名為「東河」,這裡除東河舊橋外,最有名的就是東河包子,一定不能錯過!

raw-image


很快的來到「金樽遊憩區」(1400、台11+135K),這裡是眺望金樽漁港、沙灘、海灣及陸連島最佳的位置,觀景下方那座陸連島因形似酒杯,故被稱為「金樽陸連島」,又因頗似船錨,亦稱「錨島」或「錨狀礁」,該地為是台灣唯一正在形成的陸連島,深具學術研究價值!

raw-image


花東海岸公路最大賣點是雄偉海岸山脈浩瀚太平洋,尤其在藍天白雲下將台東藍展現的淋漓盡致,騎行其中非常舒服,如果太陽小一點則更佳!

經過隆昌、興昌終於到達東河鄉最南的村落--「都蘭」(1430、台11+145K),它是東海岸南段最大的部落,並保有一座古老的「新東糖廠」,它興建於日據時期昭和8年,是座紅糖製造工廠,曾是此區的經濟命脈,但經過二次大戰轟炸及製糖業式微後,停止運作走入歷史,此建築於民國91年登錄為台東縣歷史建築,現規劃為「新東糖廠文化園區」,因天氣實在太熱,我們只好進入園區咖啡屋吃碗愛玉冰,順便吹吹冷氣再出發!

其實日據時期東海岸成功到大武沿線都種植甘蔗,剛才經過隆昌、興昌到都蘭,有著一線、二線、三線、四線、五線小地名,是日本人為了製糖事業,在此地種甘蔗配置的地方,還有舊廍等;另外,台東地區除台東糖廠外,還有都蘭新東泰源利吉等三座紅糖工廠,再再見證台東糖業發展!

raw-image


「水往上流」位於都蘭村附近(1506、台11+146K),雖然來過好幾次,但還是進來看看不讓行程留白;公路旁這條灌溉溝渠,順著水溝蜿蜒往上流去非常神奇,其實它還是往下流的,只因為路旁景物因傾斜度大於路面,而造成好像「水往上流」的錯覺,雖然知道這個道理,看起來還是很特別的!

raw-image


接著到「加母子灣」(1512、台11+147.5K),阿美族語是「抓取、獲得」的意思,這處的內凹海灣,風平浪靜海水清澈,少數巨岩散落海灣內外,豐富的海洋資源,阿美族人認為是祖先留下海的重要生活海域,每年舉辦海祭、辦理生活中婚喪喜慶等大小事慶功宴的地方!

raw-image


往南遠眺那座小山,阿美族人稱為「加路蘭山」意為祖靈之地,因過去曾有阿美族加路蘭部落勇士為護土而殉難於此;漢人則稱「猴子山」因從台東往北望那座小山像猴頭而得名,現在則屬於台東志航基地範圍,東側海岸為「富岡漁港」所在!

raw-image


因「渚橋休憩區」、「郡界休憩區」與「加母子灣休憩區」相距不遠,我們就不進入直接掠過!很快的來到卑南鄉與東河鄉的鄉界這裡稱為「郡界」(1519、台11+149.5K),日據時期是台東廳與新港郡的邊界!

raw-image


經過天水橋道路兩側種滿椰子,大約從台11+150K→台11+151.5K之間,蔚藍海岸與椰林相呼輝映充滿南洋島嶼風光,故此段稱為「椰子海岸」!

raw-image


到達真砂橋(1525、台11+151.7K)這裡是「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早期這裡是「杉原海水浴場」,是台東縣唯一的海水浴場,「杉原灣」阿美族語意為「閃閃發光的海灣」,1.5公里長的金黃沙灘,是東海岸難得一見的景觀!

早期富山海域漁類資源很豐富,後因過度漁撈,海域生態破壞殆盡,現在設立保護區期能恢復往日盛況!

raw-image


左前方被白色圍籬阻隔的是「美麗灣渡假村」,2003年台東縣政府以BOT方式將位於杉原海岸6公頃土地出租於美麗灣公司,惟開發時刻意迴避環境影響評估程序,遭到法院判決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建照發放皆屬違法,現在仍無法營業!

raw-image


續行約一公里到達「富山漁港」(1530、台11+153.2 K),它位於杉原海洋生態公園的南端,早期因魚產豐富,又稱「漁場」,記得民國58年我就讀卑南國中時,學校自購兩輛大巴士(一輛尖頭、一輛平頭),那時家住初鹿,上學都要坐交通車,其中有一條路線就是行駛到「漁場」 (卑中→南王→卑南→大橋→富岡→漁場、約15公里),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這是學生上學一大福利!

raw-image


騎行中如果你有注意到,這裡的橋名很特別,如小瀧橋、籐橋、都橋、漁橋、千鳥橋、渚橋、幸橋、入船橋、天水橋、真砂橋、追風橋、入江橋等等,充滿日本大和風味,與漢人命名方法不同,這應該與台11線海岸公路興建有關,這條道路於日據時期昭和5年(1930年)完成海岸公路台東至靜浦段,俗稱花東海岸公路,當時也稱為東海道所以沿途橋名充滿日本味道,很有意思!

離開富山村前面有座不顯眼的「黑髮橋」(1532、台11+153.9 K),卻有著一段傳奇的故事,相傳過去一位阿美族頭目,為了興建穿過溪上的橋樑,但一直被洪水沖毀無法完成,請示天神需要社內一名女子獻祭,頭目不捨,但頭目女兒卻以此為己任,當晚剪下長髮,作為獻身的訊息,然後消失在黑夜中,果然,溪水穩定了,頭目也完成橋樑,所以名為黑髮橋!

raw-image


經過「加路蘭遊憩區」時園區正在整修,無法欣賞到美麗壯闊的杉原海灣;往東遠眺海的盡頭,可隱隱約約的看到綠島!

raw-image


終於來到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小野柳遊憩區」(1545、台11+156.5K),因時間關係我們沒進入參觀!

raw-image


接著從小野柳旁的富岡「漁山新村」進去,這是民國44年自大陳島(所屬漁山列島)搭軍艦撤退來台的漁民居住的地方,民國54年村民集資安奉家鄉的神明,取名「海神廟」,主祀如意娘娘,祂是江浙沿海漁民祈祝平安的主神,是全台唯一的。民國59年空軍志航基地闢建,漁山新村遷至現址,空軍協助遷建新廟,因此格局與一般民間不同,使得海神廟成為全台唯一由空軍興建的廟宇

相傳如意娘娘其父捕魚遇難,祂在父親落海的地方跳海尋父仙逝,次日在其跳水處尋得一根木柴,上面隱約有著如意的字樣,村民遂用此木柴雕刻成「如意娘娘」神像來紀念,據說能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被視為海神,因其事蹟酷似媽祖傳說,所以有人亦說她是媽祖的妹妹,她不僅是村民的信仰,更見證大陳義胞渡海來台墾拓的事蹟!

raw-image


從廟旁騎下來就到達「富岡漁港」,原名「加路蘭港」,規模僅次成功漁港,是台東縣第二大港,是前往綠島、蘭嶼登船之處,下午的漁港沒有魚市、鮮少遊客,顯得冷冷清清的!

raw-image


從中華大橋往南望,隱約能看到左側的鯉魚山及右側很小的貓山,在台東平原上流傳著一個「貓抓鯉魚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台東平原是一個人間仙境,這裡住了許多動物,因吸收日月精華,慢慢修練成精,尤其是住在太平洋的兩隻鯉魚精,常會趁暗夜偷偷上岸擾亂百姓,幸好台東平原也住著一隻貓精。只要鯉魚精一上岸,就會發生貓抓鯉魚的戲碼,但這些妖精只要見到太陽,就會幻化成石頭,一動也不動,直到太陽下山才會變回原形。但每次貓即將抓到鯉魚時,不是被牠逃入海中,就是太陽升起,就這樣追了好幾千萬年!

有一天,鯉魚精又上岸危害百姓,還是被貓精發現,免不了又是一場貓抓鯉魚的戰爭,追呀!追呀!公鯉魚跳入海裡,就快抓到母鯉魚時,太陽出來了,母鯉魚及貓都變成石山,佇立在台東平原上,這時剛好有一艘西班牙船艦經過,看到有一座山寶石閃閃發亮,於是派兵上岸將「魚眼」挖走,鯉魚失去靈性變不回原形,而貓看到獵物不動牠也不動!

從此以後,在台東平原上就看到一座「貓山」,遠望著「鯉魚山」,而海上還有一條公鯉魚(綠島)回頭看鯉魚山,希望老婆趕快回來。現在到鯉魚山鐵馬道上(原鐵路),往衛星轉播站的峭壁上看,還遺留一個深陷的眼框!

raw-image


中華大橋東側下方是有名的「活水湖」水源來自卑南溪地下湧泉,全長約1200公尺、寬100公尺、深3公尺,是每年舉辦龍舟賽全國鐵人三項等大型體育活動的場地,與琵琶湖相距不遠,惟非經申請嚴禁游泳等水上活動!

raw-image


下橋後右轉接上台東市外環道「特二號道路」,它是以日據時期阿美族馬蘭部落偉大頭目「谷拉斯•馬亨亨」命名,故稱為「馬亨亨大道」,這是前往台東車站最近的道路!

raw-image


到達馬亨亨大道900巷右側小路可通往「貓山」,它是由三座小山組成,近看外形像「蝙蝠」,相傳過去東海岸阿美族人要進入臺東平原交易時,必須在此向卑南族人繳納海產做為「稅收」

這裡也是我們高中時代的靶場,第一次實彈射擊就在這裡,當時曾經從中間那座最小的山頭走上去,先往貓尾走,再回頭走向貓頭,最後從中間的貓腹下山,才十幾分鐘就走完了,真是一座超迷你的小山!

raw-image


續行到外環道起點附近,貓山看來像蹲坐的小貓,頭朝向富岡的方向,山背長滿芒草,風吹起來時像貓毛一般,不過現在雜樹長出來了,樣子就要靠一點想像了。「貓山」高57公尺,因山形似伏臥的貓而得名,與「鯉魚山」遙遙相對,它的地質結構與「鯉魚山」不同,是屬於利吉層中外來石灰岩塊,因周圍泥岩逐漸風化,而形成現在的模樣!

raw-image


終於在下午四點半到達「台東車站」,二日花東三小橫全程結束,感謝老天幫忙,原本氣象報導下雨天氣,卻是豔陽高照的大熱天,雖然很熱但卻把最美的風景給我們,也感謝同行的朋友,有你們真好,我是台東人「我愛台東」下次再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漢隆的沙龍
24會員
59內容數
陳漢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5
這是兩年內第二次騎「花東四小橫」,富東公路是「花東四小橫」中距離最長、海拔最高的一條,當初係為安置榮民、農業開發及串連海岸山脈兩側交通而興建的,上次中午從東河進入到富里已是下午時分,這次清晨由西北向東南騎一定有不同的感覺!
Thumbnail
2025/06/05
這是兩年內第二次騎「花東四小橫」,富東公路是「花東四小橫」中距離最長、海拔最高的一條,當初係為安置榮民、農業開發及串連海岸山脈兩側交通而興建的,上次中午從東河進入到富里已是下午時分,這次清晨由西北向東南騎一定有不同的感覺!
Thumbnail
2025/04/30
繼二月底「雙潭自行車道之旅」又再度蒞臨花蓮,上次經過吉安匆匆別過,這次終於可以輕鬆領略這座風景優美,又兼具日據時期代移民村特色的吉安小鎮!
Thumbnail
2025/04/30
繼二月底「雙潭自行車道之旅」又再度蒞臨花蓮,上次經過吉安匆匆別過,這次終於可以輕鬆領略這座風景優美,又兼具日據時期代移民村特色的吉安小鎮!
Thumbnail
2025/04/17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Thumbnail
2025/04/17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東深耕之旅,透過臺灣好行振興東部觀光,台灣好行6條路線電子票券免費活動,探索玉長豐濱線、東部海岸線、縱谷鹿野線等免費路線,建議提早訂票,才不會一趟路來,面臨一位難求的窘境。記得做好防曬、帶足飲用水,並自備小點心,因為一路上商店比較少,盡情享受輕鬆愉快的台東之旅。
Thumbnail
臺東深耕之旅,透過臺灣好行振興東部觀光,台灣好行6條路線電子票券免費活動,探索玉長豐濱線、東部海岸線、縱谷鹿野線等免費路線,建議提早訂票,才不會一趟路來,面臨一位難求的窘境。記得做好防曬、帶足飲用水,並自備小點心,因為一路上商店比較少,盡情享受輕鬆愉快的台東之旅。
Thumbnail
從竹山赤肉焿離開之後,天空突然從晴轉陰,那時正值下午兩點,但我覺得這顆太陽應該還可以再撐到下個目的地,於是我沿著185鄉道繼續前進
Thumbnail
從竹山赤肉焿離開之後,天空突然從晴轉陰,那時正值下午兩點,但我覺得這顆太陽應該還可以再撐到下個目的地,於是我沿著185鄉道繼續前進
Thumbnail
2024.5.19 為了備戰澎湖環島,跟朋友說好每個月加10公里騎一次,其餘時間各自練習。 這個月來到60公里,但實際這趟是70公里。 一早往太保騎去,在太保找間早餐店吃。 萬萬沒想到的是,為了等這餐,我們等了30分鐘還沒送來,聊天聊得太開心了,發現的時候已經過了蠻久,店家桌上滿滿的外帶餐,
Thumbnail
2024.5.19 為了備戰澎湖環島,跟朋友說好每個月加10公里騎一次,其餘時間各自練習。 這個月來到60公里,但實際這趟是70公里。 一早往太保騎去,在太保找間早餐店吃。 萬萬沒想到的是,為了等這餐,我們等了30分鐘還沒送來,聊天聊得太開心了,發現的時候已經過了蠻久,店家桌上滿滿的外帶餐,
Thumbnail
140公里的旅程 大學時期,暑假時曾 懶得寄摩托車,選擇自己從台南騎回彰化,大部分路線都騎 台17縣,途經沿海的鄉鎮,很明顯的感受到城鄉沒落的模樣。 但我卻又愛上那荒涼的氛圍,長時間在公路上馳騁的自由,後來上癮了,每個寒暑假都會騎車回家、和回學校,就這樣從第一次迷路加上手機導航導到沒電.....
Thumbnail
140公里的旅程 大學時期,暑假時曾 懶得寄摩托車,選擇自己從台南騎回彰化,大部分路線都騎 台17縣,途經沿海的鄉鎮,很明顯的感受到城鄉沒落的模樣。 但我卻又愛上那荒涼的氛圍,長時間在公路上馳騁的自由,後來上癮了,每個寒暑假都會騎車回家、和回學校,就這樣從第一次迷路加上手機導航導到沒電.....
Thumbnail
艷陽高照的今天要挑戰小摺騎遊玉里到鳳林,希望今天能挑戰成功。我的計劃是從池上搭火車到玉里,再走台9線經瑞穗(舞鶴台地)再到鳳林。據google標示,二地距離單程為56公里。所以,7:00我就從住處出發,搭乘7:44的區間車往玉里前進。
Thumbnail
艷陽高照的今天要挑戰小摺騎遊玉里到鳳林,希望今天能挑戰成功。我的計劃是從池上搭火車到玉里,再走台9線經瑞穗(舞鶴台地)再到鳳林。據google標示,二地距離單程為56公里。所以,7:00我就從住處出發,搭乘7:44的區間車往玉里前進。
Thumbnail
車行狹窄曲折的中橫公路 遙見遠方山頭有雲海雲瀑 急忙忙想找地點下車拍照 奈何一時沒空間可供泊駐
Thumbnail
車行狹窄曲折的中橫公路 遙見遠方山頭有雲海雲瀑 急忙忙想找地點下車拍照 奈何一時沒空間可供泊駐
Thumbnail
一直到下午三點左右,我都還在猶豫晚上落腳的地方,到底是繼續待在天氣較好的靠海的台11線,還是騎上風景優美的玉長公路,翻過海岸山脈,去看看靠山的台9線的樣子呢? 好不容易下了決定,卻偶然遇見一對母女,讓我的環島旅程又多了一種交通工具,也讓我的路線又大幅修改了一次。
Thumbnail
一直到下午三點左右,我都還在猶豫晚上落腳的地方,到底是繼續待在天氣較好的靠海的台11線,還是騎上風景優美的玉長公路,翻過海岸山脈,去看看靠山的台9線的樣子呢? 好不容易下了決定,卻偶然遇見一對母女,讓我的環島旅程又多了一種交通工具,也讓我的路線又大幅修改了一次。
Thumbnail
  在人生第33次的中秋月下採收最美好的「東東」─台「東」至羅「東」:與內人的4天3夜單(ㄦˋ)車(ㄉㄨˋ)旅(ㄇㄧˋ)行(ㄩㄝˋ)回憶。旅行的開始回到4天前,9/17(五)搭上23點41分由桃園開往台東的666次莒光號,隔日上午5時48分抵達,一到台東正好迎接耀眼的日出。   很久沒
Thumbnail
  在人生第33次的中秋月下採收最美好的「東東」─台「東」至羅「東」:與內人的4天3夜單(ㄦˋ)車(ㄉㄨˋ)旅(ㄇㄧˋ)行(ㄩㄝˋ)回憶。旅行的開始回到4天前,9/17(五)搭上23點41分由桃園開往台東的666次莒光號,隔日上午5時48分抵達,一到台東正好迎接耀眼的日出。   很久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