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富東公路 114.06.02(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是兩年內第二次騎「花東四小橫」,早上六點半來到「富里車站」,這座車站設立於日據時期大正15年(1926年)名為「公埔停車場」,昭和12年(1937年)改名為「富里車站」,迄民國106年改建時,以富里為台灣產米大鎮,更是「富麗米」的故鄉,遂以「大地上的穀倉」為理念,站體採穀倉造型展現,不僅特別更是打卡的新景點!

raw-image


「富里」是花蓮縣最南端的鄉鎮,此地昔時建有一座平埔族的公有放牧場,故稱「公埔」,昭和12年(1937年)以此地土地肥沃,富裕鄉里,改為「富里」,街道上大都是二、三樓的老建築,保留著四、五十年代台灣鄉村的味道,淳樸親切!

raw-image


路旁這座「富里公埔庄役場」,興建於昭和元年(1926年),是花東地區保存最完整且美麗的一棟,原先僅有中間及左側主體建築,後來約在昭和12~15年間增建右側建築形成對稱的平面「凸」字型的建築,戰後成為電信局處所,並拆除右側部分,留出一條通道,並興建一棟新的辦公廳舍,作為「富里鄉公所」,亦即是今日的公埔文化館!

raw-image


前方是台23線的交叉口,今天富東公路就從這裡開始這條路全長45.40公里,海拔約620公尺,是「花東四小橫」中距離最長、海拔最高的一條,當初係為安置榮民、農業開發及串連海岸山脈兩側交通而興建的;上次中午從東河進入到富里已是下午時分,這次清晨由西北向東南騎一定有不同的感覺!

raw-image


經過富里大橋(0722、台23+1.5K)就進入永豐村,橋下「鱉溪」是秀姑巒溪的支流,台灣少數幾條以動物命名的溪流,早期因下游永豐村這裡鱉群出沒而得名

raw-image


富里鄉是水稻主要產區,花蓮縣的重要米倉,稻米、香菇與金針號稱「富里三寶」,豐南村為富里鄉最南端的村落,「富麗米」的故鄉,山谷間稻浪隨風搖曳,綠油油稻田夾雜白腹秧雞(俗稱田雞)呼啊瓜瓜~的叫聲,充滿豐收的喜悅,遠方海岸山脈兩山間的缺口,富東公路將由此進入!

raw-image


這裡是「吉拉米代部落」,在原住民部落經常會看到教堂,剛才經過「豐南聖家天主堂」,這裡是「基督教長老會吉拉米代教會」,神與上帝無所不在!

raw-image


「吉拉米代會所」位於富東公路台23+7K處,海拔約300公尺,清末年間富源、關山、東河、都壢等地阿美族人,來到鱉溪南岸定居,因此處有巨大楓樹,樹根大到可以做為橋梁,故稱呼此地為「吉拉米代」,意指「大樹根」之意,從這裡即將沿鱉溪流域進入山區!

raw-image


前面第一座隧道,當地人稱為「小石門」,經過一段約300公尺的峽谷又有一座隧道,這裡因兩山對峙猶如石門一般,故此地名為「石門」!

raw-image


經過石門隧道後,「石門橋」下是鱉溪支流石厝溪,右岸石壁上鑿建一條「石門圳」貫穿峽谷,引水灌溉下游豐南村吉拉米代部落農田,「石門圳」是早期東部原漢合力開鑿水圳範例,更是一座生活古蹟的好典範!

raw-image


前方山壁陡峭,右臨右臨鱉溪,公路穿行其中,風景秀麗,猶如中橫天祥一般!

raw-image


小石門經過兩座隧道石厝橋直到第五號橋,長約700公尺的峽谷地形,為「小天祥」的範圍,也是富東公路上景色最美的地方!

raw-image


經過永豐國小四維分校附近,峽谷豁然開朗,兩側稻田欣欣向榮,騎到這裡本想好好休息(0815、台23+9.7K),忽然聽到工程車大哥提醒:「前方12.5K處護坡整修工程每整點放行十分鐘。」看看時間還有半小時就九點了,前方又是上坡路段還是趕快出發吧

raw-image


來到「望通嶺」(0836、台23+10.8K)海拔375公尺,它位於第九號橋及十號橋之間,此處是公路沿線百姓居住最遠的地方,過去還有花蓮客運行駛,現在已停駛,從這裡開始坡度增加、連續彎路,約五公里可達越嶺點!

raw-image


騎到富東公路台23+12.2K這處護坡工程,右側水泥駁坎上鑲有一面「獻地護坡紀念碑」,記述民國105年此地邊坡坍滑災情嚴重,幸蒙洪鴻業先生捐獻私有山林壹所,讓護坡工程順利完成,特例此碑紀念,踩踏至此真感念這位捐地的善心人士!

raw-image


終於到達駕駛大哥所說的護坡整修工程所在地(0850、台23+12.5K),坍塌地區還蠻大,還好趕在9點鐘前到達,不然就要被管制到十點了!

raw-image


經過一處避車道(0903、台23+14K)接著是險降彎道,行進中雖然是爬坡路段,但有時也會有下坡時刻,算是對我們努力的獎勵吧!

raw-image


終於到達「福德宮」(0910、台23+15K),海拔570公尺,台灣有句俗諺:庄前庄後土地公、水頭水尾土地公、山腳山頂土地公,騎到這裡也快到達山頂了,這處土地公廟看起來很乾淨,平常一定有人整理祭拜!

raw-image


途經富東公路最高的橋樑--「十三號橋」,就到達這處彎道的分水嶺(0930、台23+15.7K),此地被稱為「鱉溪越」,左側是鱉溪,右側為馬武窟溪支流的北溪,然後準備往東進入台東縣界!

raw-image


終於來到花蓮與台東縣界、富里與東河鄉界(0940、台23+16.7K),海拔約620公尺,從這裡開始就一路沿泰源盆地北側邊緣緩緩下滑!

raw-image


俯瞰泰源盆地,下山的道路是沿盆地東側順時鐘方向而下,對面山腰上的道路就是我們要騎行的路線!

raw-image


來到「台23+23K」路標(1010、海拔430公尺)一定要停下來拍照紀念,這是此行繼台11甲+11K收集到第二個有趣的路標,此處也是富東公路的中點,現在正在做護坡整修工程,還好沒管制

raw-image


終於到達「東河休閒農莊」(1022、台23+25.3K),此處海拔約310公尺,它是行政院退輔會臺東農場所轄的一處分場,像武陵農場一樣,也提供一般遊客前來旅遊住宿,但據說在2000年7月已經裁撤,從公路左右兩側園區看來,好像閒置已久沒在營業了

raw-image


此地叫「德高老」(1032、台23+29K),阿美族語為「溪水清澈」之意,遠望上方海岸山脈整片壯闊的斷層峭壁綿延數公里,它是海岸山脈火山活動末期的產物,由於大量的火山灰夾雜著一些火山碎屑堆積而成,稱為「凝灰岩」及「凝灰角礫岩」,其後由於板塊運動的擠壓,使這段地層上衝挺拔,這就是「德高老逆斷層」!(參考導覽資料)

raw-image


終於看到比較像樣的村落了,此處因位於泰源村北方,另此地也是馬武窟溪支流北溪的源頭,故稱「北源村」(1050、台23+31.5K),這裡有麵攤、蛋糕店及小型便利商店,趕緊停下來喝罐飲料、補充礦泉水,休息後再出發!

raw-image


美蘭部落也是富東公路線上很熱鬧的聚落(1117、台23+33K),「美蘭」阿美族語意為「過夜的地方」,過去交通不便的時候,自富里南下泰源盆地正好是一日行程,必須在此過夜,故稱此地為過夜的地方!

raw-image


馬武窟溪的上游北溪,曲流發達,河階眾多,經過北源村美蘭部落約在台23+33.5K處附近,就看到這處近360度被北溪大曲流環繞的河階地形,因形似廣大的羅馬劇場一般,故名為「美蘭劇場河階」,此處共有七階是全台階數最多的河階,非常的壯觀,一定要停下來看看!

raw-image


這個地方是「乎哇固部落」(Howak),當地又稱「花固部落」,1930年以前就有此聚落,因附近舊河道的遺跡,有許多「牛軛湖」殘留的水塘、濕地,很適合白腹秧雞棲息繁衍,其叫聲像「ho-wa」,阿美族人遂以此種鳥叫聲當做當地命名,重音節在wak,戰後改名為「花固」(參考網路資料),部落裡的花固天主堂是族人的信仰中心!

raw-image


接著經過「泰源監獄」(1130、台23+36K),它坐落於花固部落範圍,山環水繞,僅有一座小馬隧道與外界相通,因具絕佳隔離性,民國51~61年間被選定為軍事監獄的獄址!

raw-image


經過中油加油站、泰源國中後,右轉過橋進入泰源村落(1140、台23+39K),前面往右後上是東23鄉道的起點,昔時的「銅礦越嶺道」,也是「海岸山脈七條通」最南的道路,它是沿馬武窟溪支流南溪往南行,到達台東鸞山!

raw-image


前面台23+39.8K處興建中的泰源隧道左側是原泰源幽谷進入泰源村的道路,因地質脆弱,每逢豪雨及颱風,易發生落石崩塌,造成交通中斷,遂於2023年發包興建隧道,預定年底通車!

raw-image


回首遠望泰源村,泰源昔稱阿拉巴灣,阿美族語為「迷失方向的地方」,傳說過去有兩位獵人到此打獵,因四面環山、地形崎嶇封閉、地表高低起伏、錯綜複雜而迷失方向;日據時期稱為高原,光復後因其風光秀麗猶如世外桃源,改稱為泰源泰源盆地海岸山脈中最大的山間盆地,也是台灣唯一被群山環繞的封閉式盆地

raw-image


接著來到有名的「登仙橋」(1150、台23+40.5K),此處風景優美是欣賞泰源幽谷台灣獼猴最佳的位置,然因今天溫度太熱,看不到成群的獼猴,僅派一隻小猴子出來亮相,不過欣賞舊的登仙拱橋及峽谷風光倒也挺迷人的!

raw-image


續行約2公里右側是「馬武窟溪大曲流」(1156、台23+42.5K),這是河流切穿山脈時的所形成的地理景觀,很明顯的能看到曲流上方的河階地形,遠方是大馬武窟山!

raw-image


接著來到「小馬隧道」西口(1157、台23+43K),這條隧道原是阿美族人為灌溉成功小馬地區(東河橋北側)農田,所開鑿的一條「高原圳」,路面下還有小馬埤圳通過!

1920年日本人發動當地阿美族人義務勞動,花了12年的時間,將原寬2公尺引水隧道,拓寬成4公尺的道路,僅容一輛車進出,二戰時期還成為泰源、小馬地區民眾防空避難場所;現在還在使用中,2002年列入臺東縣政府歷史建築!

raw-image


上次經過沒進入,這次就試著騎過去,隧道全長230公尺,很快就通過了,東端出口旁還能看到使用中的「小馬埤圳」「富東公路」還沒開通前,它是進入「泰源峽谷」唯一的孔道,東河鄉共有七個村落,四個村落(東河、隆昌、興昌、都蘭)沿太平洋羅列;另外泰源、北源、尚德等是位在泰源盆地內,當地人稱為「洞內三村」!

raw-image


從小馬產業道路出來,接上台11線右轉到達台11+130K,前面是新東河橋北端,亦即為台23線終點!

raw-image


新東河橋北端台11+130.1K處,就是台23+45.4K的終點(1210、45.4K),這裡有座成功鎮的地標,以及東河文旦的意象標誌!

raw-image


騎上東河橋向東望是馬武窟溪的出海口,因溪水流量小,海浪將砂石沖上岸,而形成小湖,湖中棲息魚蝦,引來阿美族撒網捕魚,而捕魚的魚網就叫「馬武窟」;淺藍的溪水、湛藍的太平洋,在藍天白雲襯托下顯得格外優美!

raw-image


馬武窟溪西側是「舊東河橋」,興建於日據時期大正9年(1920年),原名「吉田僑」,期間經過多次修建,現在所見的橋樑是民國42年(1953年)重建的樣貌,因應地形北半段設計為圓拱型,跨越河中及北岸的石灰岩,而南半段則設計成支架型,是東海岸最具特色的橋樑,被文建會列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民國81年配合海岸公路拓寬案,興建「新東河橋」,舊橋不再通車,規劃景觀橋樑,這裡是來到東海岸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

raw-image


新舊東河橋規劃為「東河橋遊憩區」,從舊橋看過去對面那座鋼門型紅橋,是「新東河橋」,全長223.2公尺,河面與橋落差32公尺,長虹臥波氣勢非凡!

raw-image


「舊東河橋」下散布許多石灰岩的「帝王石」,比秀姑巒溪口的「秀姑漱玉」還壯觀,遙望溪谷巨大奇岩怪石,佩服馬武窟溪切穿海岸山脈的鬼斧神工,騎到這裡「富東公路單車行」圓滿完成,這次上午的騎行果然比上次下午趕路來的精采,陽光普照能將最美的景色都呈現出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漢隆的沙龍
24會員
61內容數
陳漢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繼二月底「雙潭自行車道之旅」又再度蒞臨花蓮,上次經過吉安匆匆別過,這次終於可以輕鬆領略這座風景優美,又兼具日據時期代移民村特色的吉安小鎮!
Thumbnail
2025/04/30
繼二月底「雙潭自行車道之旅」又再度蒞臨花蓮,上次經過吉安匆匆別過,這次終於可以輕鬆領略這座風景優美,又兼具日據時期代移民村特色的吉安小鎮!
Thumbnail
2025/04/17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Thumbnail
2025/04/17
天氣漸暖又到平地櫻花「花旗木」盛開季節,尤其彰化二水花旗木旁鄰鐵道,整排粉紅色花朵美麗壯觀,現在正是大開時候,就來一趟花旗木、鐵道之旅,順便看看那條充滿歷史的八堡圳!
Thumbnail
2025/03/23
龍潭有一條三林自行車道,穿行在茶園、稻田的桃園台地上,純樸恬靜有別於河濱自行車道,順便探訪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美國路、石門大草坪、龍潭大池、武德殿及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Thumbnail
2025/03/23
龍潭有一條三林自行車道,穿行在茶園、稻田的桃園台地上,純樸恬靜有別於河濱自行車道,順便探訪三坑自然生態公園、美國路、石門大草坪、龍潭大池、武德殿及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打從晌午出發才行到北埔,卻莫名在這小鎮耗了一個午後,在太陽下山前終是上車續開台3北行。 這已是連假結束前的倒數幾小時,我們不走塞車機率大的國道,改行一路風情的省道台3。 此段台3頗蜿蜒,正在一路順行時,他突然說想去前方的莫內咖啡,這透著熱帶風情的咖啡館讓我想到這天一杯咖啡都還未上貢五臟神啊!
Thumbnail
打從晌午出發才行到北埔,卻莫名在這小鎮耗了一個午後,在太陽下山前終是上車續開台3北行。 這已是連假結束前的倒數幾小時,我們不走塞車機率大的國道,改行一路風情的省道台3。 此段台3頗蜿蜒,正在一路順行時,他突然說想去前方的莫內咖啡,這透著熱帶風情的咖啡館讓我想到這天一杯咖啡都還未上貢五臟神啊!
Thumbnail
「東草屯休息站」聽說今天下午兩點正式啟用。本來預估明天才正是「開放」。下午五點多剛好路過,就進來瞧瞧。 . 新聞上說,是橫向高速公路(就是2、4、6、8、10號)首座休息站。但是,一般來說,橫向的高速公路都比較短,有沒有必要設休息站嗎?是可以討論的。 . 以這個「東草屯休息站」來說
Thumbnail
「東草屯休息站」聽說今天下午兩點正式啟用。本來預估明天才正是「開放」。下午五點多剛好路過,就進來瞧瞧。 . 新聞上說,是橫向高速公路(就是2、4、6、8、10號)首座休息站。但是,一般來說,橫向的高速公路都比較短,有沒有必要設休息站嗎?是可以討論的。 . 以這個「東草屯休息站」來說
Thumbnail
現學現賣的自行車調整後,上午搭火車至台東。車廂只有我一個人,台鐵在花東都是做愛心服務的,敬佩!
Thumbnail
現學現賣的自行車調整後,上午搭火車至台東。車廂只有我一個人,台鐵在花東都是做愛心服務的,敬佩!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到台南玩,不一定要到台南市區,搭火車到隆田車站,出站後租YouBike,就可騎菱波官田自行車道,參觀水雉生態園區、烏山頭水庫,再到隆田酒廠買酒香泡麵、鹿茸酒等伴手禮。要是肚子餓了,車站附近還有美味的隆田烤玉米,3支只要100!另外,振昌豆花城老闆娘手工熬煮蜜紅豆、蜜綠豆搭配洋菜製成的豆花也不容錯過。
Thumbnail
到台南玩,不一定要到台南市區,搭火車到隆田車站,出站後租YouBike,就可騎菱波官田自行車道,參觀水雉生態園區、烏山頭水庫,再到隆田酒廠買酒香泡麵、鹿茸酒等伴手禮。要是肚子餓了,車站附近還有美味的隆田烤玉米,3支只要100!另外,振昌豆花城老闆娘手工熬煮蜜紅豆、蜜綠豆搭配洋菜製成的豆花也不容錯過。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艷陽高照的今天要挑戰小摺騎遊玉里到鳳林,希望今天能挑戰成功。我的計劃是從池上搭火車到玉里,再走台9線經瑞穗(舞鶴台地)再到鳳林。據google標示,二地距離單程為56公里。所以,7:00我就從住處出發,搭乘7:44的區間車往玉里前進。
Thumbnail
艷陽高照的今天要挑戰小摺騎遊玉里到鳳林,希望今天能挑戰成功。我的計劃是從池上搭火車到玉里,再走台9線經瑞穗(舞鶴台地)再到鳳林。據google標示,二地距離單程為56公里。所以,7:00我就從住處出發,搭乘7:44的區間車往玉里前進。
Thumbnail
  在人生第33次的中秋月下採收最美好的「東東」─台「東」至羅「東」:與內人的4天3夜單(ㄦˋ)車(ㄉㄨˋ)旅(ㄇㄧˋ)行(ㄩㄝˋ)回憶。旅行的開始回到4天前,9/17(五)搭上23點41分由桃園開往台東的666次莒光號,隔日上午5時48分抵達,一到台東正好迎接耀眼的日出。   很久沒
Thumbnail
  在人生第33次的中秋月下採收最美好的「東東」─台「東」至羅「東」:與內人的4天3夜單(ㄦˋ)車(ㄉㄨˋ)旅(ㄇㄧˋ)行(ㄩㄝˋ)回憶。旅行的開始回到4天前,9/17(五)搭上23點41分由桃園開往台東的666次莒光號,隔日上午5時48分抵達,一到台東正好迎接耀眼的日出。   很久沒
Thumbnail
正好看的見火車駛過田野,有時是區間車,有時是普悠瑪、自強號、莒光號...,後來我也常停留於那間青旅,坐在房間的窗邊,看著火車,也聽著火車,還不敢自稱鐵道迷,頂多是身為時常東漂的旅人對於那開往花東的列車有所迷戀罷了。
Thumbnail
正好看的見火車駛過田野,有時是區間車,有時是普悠瑪、自強號、莒光號...,後來我也常停留於那間青旅,坐在房間的窗邊,看著火車,也聽著火車,還不敢自稱鐵道迷,頂多是身為時常東漂的旅人對於那開往花東的列車有所迷戀罷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