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左轉有書參加《雲端亡魂》一書的分享會。分享者是致力於開放社群的黃豆泥。

黃豆泥:轉生到異世界留下的肉帳怎麼辦?
這場活動是由出版社衛城以及開放文化基金會一同辦理的。

他回憶當時的經歷。其實整個醫療團隊都知道老榮民伯伯快要不行了,而老伯伯走的時候正好是他值班,那個瞬間,醫院還短暫停電一下。
友人的猝逝
黃豆泥以他去年去世的朋友 Puma 開場。Puma 是數位藝術家,在區塊鏈上發表了許多藝術作品,也收藏了很多 NFT。
Puma 是個「活網人」,就是數位產品重度使用者。
他突然過世,留下了許多電腦以及無法登入的帳號。
幾個在開源領域的朋友他的家人告知他在數位平台上的遺產,家人讓他嘗試看看破解和取得,但都是徒勞。Puma 在國際上的數位藝術圈裡是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卻突然殞落。就像許許多多的文化人,在過世之後,他的「遺作」價值猛然提高許多。
可是,這些雲端上的作品、虛擬貨幣以及蒐藏,卻無法被朋友和家人取得。
我發現資安意識越好的人,在你過世之後越沒辦法處理你的數位資產。
中陰
黃豆泥提出了一個我沒聽過的名詞,中陰。
黃豆泥說這是佛教用語。AI 給的解釋為「指的是生命在死亡後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過渡狀態。這個概念在佛教中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到靈魂的轉世過程。」

雖然人走了,但他還在世的親友們可能要花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餘下的整個人生,去整理兩人之間的關係。
不過這裡可以理解為處理數位遺產。
在 Puma 過世之後,黃豆泥發現他擁有多個 IG 帳號,每個帳號都是不同面向的他。有的分享藝術,有的分享日常,黃豆泥所知的就有 4 個,說不定更多。
被盜的臉書和紀念帳號
去年我有位同齡的朋友在臉書上分享她的父親帳號被盜的事情。
她的父母已經過世十幾年。去年她發現她爸爸臉書帳號的大頭貼被換成一個女生。她嘗試與對方交涉,對方表示自己花了很大一筆錢買的帳號,因為之前的帳號忘記密碼。
交涉之後,對聲稱被她的孝心感動,要求原價買回。她一邊持續交涉,一邊找尋其他的辦法,最後哥哥成功將爸爸的帳號設定成紀念帳號,讓對方再也無法登入(期間對方把她刪除好友,而紀念帳號只能由好友設定)。
這次的經歷,也讓她開始重視資安問題。
誰掌控了現在,誰就掌控了過去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但我這次終於明白此話的意思,也深深地思考這件事。

坦克蛋糕事件
黃豆泥提起三年前,一位中國直播主帶貨時拿出了一個坦克蛋糕。
好巧不巧,當時是 6 月 3 號晚間,距離六四僅剩幾個小時。

圖源:香港 01
很快地,直播室畫面被切斷,直播主的帳號也不復存在。
中國執政黨不想讓人民知道六四,不知所以然的年輕的中國人,毫無忌諱的在敏感的時間點拿出象徵敏感符號的蛋糕。
是轉型正義還是黨爭?
近幾年紀念白色恐怖的活動越來越多,許多影視作品也時常討論過去專制時代的歷史事件。
可是,這些歷史事件幾乎毫無例外地被冠上民進黨政治宣傳的標籤。
雖然我耕耘的領域不是歷史和白色恐怖,但我依然相信這些記憶很重要,必需要有人說、有人聽,這樣沒有經歷過專制的人才知道獨裁專制有多可怕、民主有多難得。
於是我思考,這些故事該怎麼說才不會被貼標籤呢?後來我就明白了,標籤本就是欲加之罪,我不喜歡,就說你不對,這跟怎麼說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謂成王敗寇,誰掌握最大權力,講話最大聲,就可以引導輿論和民心,可以說出自身觀點出發的事實,可以竄改歷史。
為何總有蠢人看不清真相!?
認知偏誤:同溫層都好棒棒,其他意見都是被洗腦的異類?
當科技公司取代政府來懲罰你
不是只有身後事,生前也可能遭遇到「無法取得數位資產」的問題。
當我們在現實中權利受到侵害,我們會訴諸公權力,讓司法和警政系統替我們討回公道。即使是被國家侵犯權益,我們依舊可以透過行政訴訟等等方式,企圖補救。
但在虛擬世界,科技公司喊水會結凍。
虛擬世界不像現實世界的(民主)國家機關,有許多部門可以互相監督制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觸怒龍顏」的事情?我有次想在 IG 留言想要討論香港記協主席被《華爾街日報》解雇的事情,卻跳出警告說我違反社群禁令,我自認沒有什麼激進的詞彙,但申訴無門,後來嘗試刪除敏感字眼(去年的事了,但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中國」),才成功留言。還有一回是 Instagram 剛推出年齡實名制,我不想讓社群平台知道我的生日,遲遲沒有填,某天突然就被封鎖帳號,提出好幾次申訴,才拿回「我的帳號」的使用權。
我們都會理所當然地把自己在虛擬世界的作品視為所有,但其實這些東西屬於科技公司。他們可以決定是否給你接近權(accessibility)。
感想
這場活動並不僅僅是對數位議題的思考,更是對生命的思考。
高中的生命教育課程,老師說他和幾個朋友建立了一個群組,每年固定更新遺囑在群組裡面,因為沒有人知道哪天意外會降臨。
我們很避諱談到死亡,好像不談論不思考就不回發生......嗎?

怕死甚至還會成為笑柄
但無論如何,這件事就是會發生。但若沒有遺囑,屆時我們對於自己的資產再也無權置喙。
打個小廣告,
這個月底我會辦一場線上讀書會,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哈囉大家好!
我是 Sharon,這次要邀請你參加一場結合科技 × 人文思辨的線上讀書會。
- 過去曾在自主團隊負責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舉辦過 4 場媒體識讀講座,並擔任講師
- 持續關注數位議題,除了在部落格分享自己的看法,亦有幾篇投書
- 今年開始經營播客 AI walk of life,邀請不同領域的人討論 AI 應用以及人文科技思考
- 今年青年好政策論團隊總召,討論 AI 時代下原住民部落儲蓄互助社如何永續
這次,我想和你一起來讀——
《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的底層邏輯》by 程世嘉(AI 公司 iKala 共同創辦人)
市面上關於 AI 工具的書很多,但這本書少見地討論了人文價值與科技的交集。一個科技人不願只沉迷於科技發展,更不忘人性,讓他的見解值得我們放下自己原先成見,重新思考。
📚 前置準備(簡單四件事):
✔ 希望至少讀完 Part 1 & 2
✔ 帶著一顆和平討論的心
✔ 準備一張樂於分享的嘴、一雙用心傾聽的耳
✔ 還有,一杯溫水防止你講到口乾舌燥 😆
AI 會是唯一的成功路徑嗎?《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AI walk of life
這場讀書會 邀請你一起思考
🤔在 AI 工具滿天飛的時代,什麼能了才是你我無可取代的「底氣」?
🤔面對企業和產業的 AI 轉型,你怎麼定義自己的價值?
🤔如何用 AI 放大你的專業領域?
🗓 日期時間:6/29(日)19:30-21:30
🧠 形式:線上進行
👥 對象:想用 AI 放大創意與價值的你
這不只是一本書的討論,
而是一場讓你 站穩 AI 浪潮、擁抱不被取代的核心力 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