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覺得達成財務自由後,他們就可以什麼都不用管,完全的享受人生。更有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立志要盡快實現財務自由。因為他們認為,財自代表不用工作,代表可以享受人生到終老。
但事實是否如此簡單呢?我的答案是:當然不是。
今天讓我跟大家說說為什麼。與時並進
一般來說,開始財自的朋友年齡大約在60歲,而世界人口平均壽命現在大約是80歲。如果按這兩個數字去計算,投資組合最少要維持20年。
在這段時間,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可以發生,影響著投資市場。看看最近兩年投資市場和世界的變化,就可以想像到未來20年的變化可以有多少。
就像自己的投資組合裡,前幾年我投資美國科技的部分主要是電動車的板塊,現在都變成了人工智能(AI),因為AI的巨大發展潛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還有,由於過去10年的超低利息環境,我也有投資在債券類的基金,去賺取相對較好的利息回報。
但老實說,債券基金不是一種適合長期投資的產品,只是當時我沒有更好的選擇而已。現在,利息已回復至合理水平,要去獲取相同的利息回報,我只需要在銀行做簡單的定期儲蓄就可以了。
說到這裏,請大家不要誤會,我不是建議要每天對着屏幕,緊貼市場狀況和股票價格的高低。我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世上沒有長勝不敗的投資產品或組合,財自後的朋友仍然是需要,留意市場方向的變化。
在適當的時候選擇適當的投資產品,讓我們的投資能夠與時並進,確保財自後的生活不會受到投資市場的影響。
財自妄想
現在坊間有一些理財的書本,聲稱可以讓任何人30歲財務自由,令很多年輕人對財自有一種幻想和誤解。每當他們感到工作不順的時候,就會覺得只要財務自由,就可以『躺平』,不用工作不用煩惱,可以享受人生。
之前更有博客,提出『財自妄想症』這個名詞。意思是很多年輕人,都妄想財務自由,可以為他們解決一切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
其實,在以前的文章也提過,財務自由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因為財自後,可以在沒有財務壓力下,追逐自己的夢想。財務自由就像一把可以開啟寶箱的『鑰匙』,而這個『寶箱』就是他們的夢想。所以,如果寶箱還未找到,他們只是拼命地尋找鑰匙有什麼意義呢?
因此當工作不順時,解決的方法應該是轉換工作環境,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先不用管那些理財書本,說什麼投資才可以達致財務自由。年輕人最先要投資的,不是什麼『產品』,而應該是『自己』。為自己增值,拓展知識和視野,直至找到自己的夢想。
而到了那時候,財務自由對他們才有真正的意義。
模擬感受
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財務自由是否一定適合每個人?
原因是從個人經驗來說,財自後沒有上司或老闆安排工作,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確定工作目標,安排人員和流程。但我觀察到身邊有些朋友,是不太適合這種工作模式。
這個問題跟能力完全沒有關係,只是他們習慣了由上司安排工作,之後需要做的只是處理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東西,由其他人處理,他們都不需要理會。
所以,對於在準備財自的朋友,我會有一個建議:先根據自己的興趣,安排一個小小的項目給自己。
例如拍攝一支短片,或開發一個小遊戲等等。在沒有上司或同事的支援下,獨自完成這個項目,感受一下當中會遇到的狀況及處理的方法。
因為在財務自由後,理財或投資方面,如果真的不想自己處理,可以付費請專業人士幫忙,但財自後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是沒辦法找他人代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