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著樹汁的女孩
曾經,我認爲自己是一位血液中流著樹汁的女孩,還曾寫過一篇散文-「在我和樹之間」,參加新生盃的徵文。
那篇青澀稚嫩的文章,寫著生命一路陪伴我的樹木們:
我寫了兒提時開滿了黃花的黃槿樹,上頭繫有一只鞦韆,夏日午後,我與鄰居總在樹下玩著辦家家,黃槿愛心形狀的葉子就是現成的餐盤,將黃槿花蕊浸在水中,就會得到一杯美味可口的葡萄汁。
我也寫了小學時期,陪伴我們每節下課的大榕樹,那棵大榕樹,樹冠蔓延了整座遊戲場,幾乎有半個籃球場大,我們在上頭玩鬼抓人,唱歌接龍,還有講些「我告訴你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的戀愛秘密。
我還寫了國中佇立在教室窗外的木棉樹,每次寫考卷寫到抓狂的時,就會抬起頭看看窗外的搖曳的樹葉,那一雙雙小手,隨著風不斷跟我們揮舞,好像在招喚著我們,趕快出來透透氣吧!
然而,親眼目睹過幾回,我心愛的大樹在眼前倒塌,腰斬,甚至一夜間連夜斬除後,我切斷了生命中和樹木的親密連結,切斷任何會讓我心痛的機會。就這樣過了好幾十年,不曾再讓任何一棵樹,走進我的生命。
#重啟潘朵拉的盒子
直到翻閱「樹冠上」這本巨擘,那潘朵拉盒子才被打開, 好多埋在記憶中, 那些關於樹的種種,湧
了上來。
「樹冠上」這部小說,分成樹根,樹幹,樹冠,樹籽四大章節,第一部-「樹根」,作者分述了八個小人物的故事,還有他們的命定之樹。
在這八個人的故事中,最讓我著迷的是霍爾家族還有他們的栗樹。
#一切的源頭- 「樹根」
一開始,是某位霍爾祖先,偶然間買了一台柯達相機,一開始是想要紀錄自己開墾有成的農莊和數量龐大的農具機械們,拍著拍著,鏡頭轉向那棵和自己歲數一樣大的栗樹。
突然間,他記起了之前買給孩子們的動物實驗鏡玩具,腦中便浮現了一個絕佳的想法,從此設下在每個月的21號,定點定時拍攝栗樹的習慣。
老人死前將這項任務托付給兒子,兒子託付給孫子。
一張張的栗樹照片,就這麼保留下來,翻閱這疊橫跨了四分之三世紀的照片,一棵樹的生命,會在你眼前伸枝展葉,抽高蔓生,落葉又萌芽。
一位位霍爾先生出生, 又一位位霍爾先生過世, 只有屋旁的的栗樹,靜靜看著一切。
後來,霍爾莊園不敵現代化的變遷, 逐漸衰敗,人去樓空,這一份栗樹紙上動畫,被鎖在陰暗的閣樓中,直到老霍爾的後代子孫-尼可拉斯. 霍爾,偶然間發現這疊照片。
在翻閱的過程, 一株樹在眼前慢慢伸枝開展 ,數十年的光陰濃縮在這十幾10幾秒的翻閱中 。這一份悸動, 為尼可拉斯未來護樹之旅 ,埋下伏筆。
#故事慢慢成形-「樹幹」
在第一章節的八位人物,隨著綽號「銀杏」的這位女孩出場,慢慢匯聚在一塊。
「銀杏」原本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大學女生,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某次在宿舍不慎觸電,瀕臨死亡,在死神前走了一 回。
自此之後,她開始聽見某種聲音,彷彿神靈的呼喚,要她利用重新得到的生命,完成交付的使命。
於是這位得到天啟的女孩,離開宿舍,開著車,順著神靈的聲音,最終來到了霍爾莊園,遇上尼可拉斯,兩人結伴同行,最終停在某個森林保育地,遇上一群環保團體,正在進行護樹戰爭。
「銀杏」說:「這就對了!這是神靈要我做的事情。」
#是護林戰爭,或是恐怖攻擊
在讀這一大章節時,我的心裡滿是糾結,很想棄書逃亡。長期待在樹上,當一個樹居者,就能阻止財團入侵原始森林?把自己的雙手扣在產業道路的鐵欄杆上,就能抵擋一台又一台的鋸木車?
聚集眾多年輕學子,圍繞著營火,彈著吉他唱著民謠,說著神靈傳遞的話語來鼓舞人心,這樣就能挽回一切?
到最後,所有對於財團的憤怒,演變成燃燒器械,破壞財物的恐怖主義行為時,所有關於護樹的一切都變質了。
每一個作為,都讓我看了直搖頭,好想跳進那座森林,用力搖搖書中幾位主角的頭,要他們趕緊回到現實的社會,好好盡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
對我來說小小蝦米的護樹行為,結果注定是失敗的,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為何要打呢?
所以我幾乎是違逆自身意志,讀完書的中後部,當書中最具權威的自然界專家在大眾的演講面前, 喝下樹的汁液,以自殺的形式,震撼全場,試圖想要喚起大眾最後一絲對於環境的覺醒,我真的覺得-「夠了!」
第一次被小說情節激起滿腔憤怒,第一次氣到好想寫信去要求作者改寫劇情,第一次好想寫些什麼說些什麼,吐出對這本書的不滿…
這些都和我無關!都不干我的事!我不想讀這些蠢蛋的故事了!
直到好幾個星期後,情緒稍微消退後,我緩緩回憶起一些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片段…
#我也曾是一名憤青
我想起國中時,某回一到畫室,見到滿地都是紙箱,老師對我們說:「今天不畫蘋果和香蕉了,我們來畫樹吧!」
那些畫在回收紙箱的茄苳老樹,最後被做成展板,上頭還寫著「拯救老樹」的標語。
趁著遊客眾多的連假日,老師帶我們到公園裡遊行,抗議當時的鎮長為了道路拓寬,要把路旁的老樹連根砍除的行為。
我們一方面覺得好玩,一方面又覺得疑惑:這樣一片小小的紙板,和我們小小的聲音,可以改變什麼嗎?
沒想到,最後因為媒體的報導和更深入的追蹤,最後真的阻止這一場悲劇!
也想起高中時,對於學校好多政策和做法,相當的不滿。某回為了書籍管理的問題,我和其他幾位同學,在與校長的會談中,大聲疾呼,唇槍舌戰,只差沒有拍桌!
那時真的氣炸了,覺得身為一校之長,怎麼可以這麼跋扈專制;也好氣好氣,我們的能力好小好小,怎麼做都起不了作用。
回想起這一些,突然發現,書中所發生的一切,我也曾經經歷過,那些為了保護心愛的事物,為了擁護內心的信念,站到風口上去,對抗世界的那份勇氣和單純,和「樹冠上」的八位主角,如出一轍。
這麼一想,突然,又能把書再讀下去了。
#後記:
讀完「樹冠上」,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情了,這份心得,斷斷續續寫了很久。想說的東西很多,寫了又刪,刪了又寫。
就像小說最後一章的名稱-「樹籽」,理查.鮑爾斯的小說,也偷偷的在我心上埋下一些種子,我開始重拾兒時的習慣,在上班的路上,放慢腳步,觀察小葉欖仁的吐葉,查看烏桕的變成情況,眺望阿勃勒那一串串金黃的花絮;
帶孩子在公園玩時,也會試圖讓他們的小手,摸摸樟樹粗糙龜裂的樹皮,抬頭看看大樹,瞧瞧樹梢上的蟻窩或是鳥巢(雖然大多數時候,他們只看了三秒鐘!)
另外,被我封閉了很久的勇氣,也被開啟了。
年初,來了一位極度難搞的廠商,因為和主管有「濃厚」的交情,我們在接涉前,便被交代千萬不要打壞關係。
負責接洽的是一位年輕的同事,在處理廠商的訂單內容時,發現好有幾個漏洞,深感不妙,來找我討論。我代為詢問時,對方都給了很多畫大餅說大話的企劃內容,細想下去,活動若照它的規劃走,鐵定掛點。
幾次溝通無效,最後我忍不住在會議中針對漏洞一一發問(更正確的說法是「攻訐」),一個多小時的辯論,迫使主管正視當下局面,是要「交情」?還是要「好的產品」。雖然沒有完全的退讓,至少我們這方的利益損害有減少一半,產品品質也有壓在最低限度內。
那當下在為自己和同事發聲時,我有想到樹冠上的故事,那群站在挖土機和鏈鋸前,以及站在打著全體人民利益的官員前面,為自己信念奮戰的人們,我忽然懂得他們戰的是什麼?怒的是什麼?悲痛的又是什麼了。
原以為我在讀一本優美的自然小說,沒想到卻意外又挖掘出內在的勇氣。
書名:樹冠上
著者:理查.鮑爾斯
翻譯: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