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是電動車創新的無可爭議代表,特斯拉如今正處於多事之秋。近期發展讓投資人將目光集中於政治爭議、品牌穩定性,以及以自駕車為核心的未來藍圖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風暴核心是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之間一場公開決裂,這場爭端讓市場開始重新評估特斯拉的韌性,其領導風險,甚至財務可行性。如今,投資人正設法判斷,特斯拉的長期願景是否能承受短期動盪。
領導者往往是一家高成長公司的核心資產。特斯拉擁有的是一位極具能見度、充滿爭議的領軍人物馬斯克。近期他與川普的衝突——據稱源於川普期待獲得馬斯克的公開支持——使分析師(如 Baird)重新提出「關鍵人物風險」的疑慮。對投資人而言,這不是單純的八卦,而是具有實質財務意涵的議題。一位執行長的政治糾紛可能擾亂策略重心,並引發監管審查。如果川普重新掌權,馬斯克的政治立場可能會使特斯拉面臨來自政府層級的不確定性與壓力。這場風波已經暗示品牌聲譽的衝擊與潛在的政治報復,可能威脅到特斯拉仰賴的政府合約與補助。
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是:這場政治風波是否會對經濟層面產生實質影響?川普據傳曾威脅要撤銷特斯拉的聯邦合約。若這威脅成真,將對仰賴公私協力專案的特斯拉構成重大打擊。儘管馬斯克公開淡化這項風險,但它所引發的不確定性無法忽視。投資人必須評估馬斯克是否讓政治立場過度干擾特斯拉的營運績效。特斯拉知名擁護者、ARK Invest 的伍德(Cathie Wood)就指出,馬斯克近期已明顯試圖將其個人政治立場與特斯拉品牌切割。這究竟是事後補救還是策略轉彎,仍有待觀察。這場事件同時凸顯了特斯拉品牌形象易受外部觀感影響的脆弱性。尤其是在歐洲與中國這兩個關鍵市場,特斯拉的吸引力正逐漸下滑。德國最新調查顯示,品牌好感度正在顯著下降;在歐洲甚至出現針對特斯拉車輛的破壞行為。而中國這個原本是特斯拉的成長引擎,現在卻傳出市佔率滑落的警訊。第二季車輛註冊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驟降超過三成,顯示比亞迪等本土品牌正迅速崛起,對特斯拉形成實質威脅。若特斯拉沒有明確的反擊策略,這樣的品牌疲弱將進一步侵蝕營收表現。
在此背景下,市場目光轉向特斯拉即將推出的關鍵新產品:Robotaxi(自駕計程車)服務。預計於 2024 年 8 月發表,Robotaxi 被定位為自動駕駛交通的革命性突破。馬斯克聲稱數十萬輛車將投入運營,但華爾街分析師(如 Baird)預估首年上路數量可能僅有 6,000 輛。這種市場預期與公司宣傳之間的落差,可能導致典型的「利多出盡」現象,若無法達到預期,股價恐面臨劇烈修正。
Robotaxi 更深層的挑戰在於其財務可行性。從大規模建置車隊、建立配套基礎設施,到取得各地監管核可,所有環節都需要龐大投入。即便技術成熟,真正盈利可能仍需數年。特斯拉將面臨的不只是生產車輛,更是一整套生態系的建構:包括地圖服務、保險系統、維修網絡等,這些領域多半超出其傳統專長。此外,Robotaxi 成功與否高度依賴監管單位的認可。美國聯邦目前尚未提供自駕車大規模商業化的明確路徑,時程推遲的風險不容低估。
與此同時,競爭壓力亦日益加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正在以極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挑戰特斯拉,品質也逐漸趕上。歐洲與美國傳統車廠則祭出優惠價格策略與完善的銷售網絡,使特斯拉價格優勢岌岌可危。再加上美國部分電動車稅收優惠的取消,直接衝擊特斯拉中階與入門款車型的銷售動能,進一步壓縮毛利。
對估值的疑慮亦浮上檯面。即便股價近期有所修正,特斯拉目前本益比仍高達 150 倍(以預估盈餘計),此一估值已經預設公司將持續高速成長並維持技術領先地位。對許多機構投資人而言,這樣的本益比難以合理化,尤其在交車成長趨緩、競爭升溫與利潤壓力加劇之下,估值壓縮風險持續上升。
公司內部的人才流動也為前景投下陰影。近期包括 AI 與 Optimus 機器人部門的多位高層相繼離職,顯示內部執行面可能出現裂痕。對一個仰賴創新的企業而言,核心團隊的不穩定並非小事。這可能代表公司文化正受到挑戰,或部分團隊對未來發展方向產生質疑。
隨著 8 月 Robotaxi 發表會的臨近,投資人情緒明顯分歧。部分人寄望這將成為品牌重塑的契機,另一些則警告可能是又一次預期過高、交付不足的情況。可以確定的是,特斯拉已不再只是電動車的故事,而是企業治理、政治介入、全球競爭與技術承諾交織下的現代企業典範。一旦這些元素無法協調,數百億市值可能因信心動搖而瞬間蒸發。
對長期投資人而言,最關鍵的問題是:特斯拉能否在持續革新的同時,有效管理自己成功所帶來的複雜風險?未來幾個月將給出答案——但這過程絕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