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史上,白銀也曾作為貨幣存在。在十九世紀初,許多國家都將貨幣與白銀掛鉤,但如果與黃金共同作為貨幣時,白銀通常作為輔幣。
白銀跟黃金雖然同為貴金屬,但二者同中有異,黃金的走勢是白銀走勢的錨。
黃金與白銀都兼具貨幣需求(金融屬性)和 工業需求(商品屬性),但不同時期主導因素不同,需綜合分析市場環境。黃金只有約10%用於工業,大部分都是用於貨幣的金融屬性,而白銀,有50%做工業用,50%做貨幣金融屬性運用。
白銀和黃金在歷史上都曾作為貨幣使用,二者有著相似的金融屬性,因此白
銀價格與黃金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相關性,白銀與金價呈現高度相關,兩者長期相關係數高達0.85以上,但這只是長期趨勢上的一致。短期看,白銀價格與黃金價格的正相關性並不十分突出,
特別在金銀比拉大時,貨幣需求屬性會被凸顯,也就是說白銀會追漲黃金。
白銀的需求主要包括制造業需求和投資需求兩大塊。當制造業需求不能消化白銀供應量時,供給剩餘的部分將被投資需求所吸收。因此,投資需求的波動,往往對短期白銀的價格走勢產生巨大的影響。
因此,何時用工業需求判斷,何時用貨幣屬性判斷,就是關鍵點。
因為二元性,所以漲跌較黃金難捉摸,白銀波動性大。
通常白銀價格波動較黃金價格波動劇烈。2000年至今,白銀日漲跌幅絕對值均值1.34%,明顯大於黃金,基本上接近2倍。
1968到2024年黃金黃化報酬為7,5%,白銀為5.1%,因此可見,白銀是投機性質較高的商品。
白銀價格波動大,主要因數為其市場需求規模較小,如與黃金在內的其他貴重金屬市場規模相比,只需很少資金流就可能影響白銀之價格。若再加入白銀投資市場規模因子進行考量,其實際市場更小,依據估算,全球開採之白銀,用來進行投資約只佔 6.15%。
供需
需求

工業需求(佔比最高)
- 2024年工業需求:約 58%(2.21億盎司或6,805萬盎司)。
- 主要應用領域:
- 光伏(太陽能板):佔工業需求的40%以上,2025年預計達7,560噸。
- 電動車與充電基礎設施:單車用銀量較傳統燃油車增加71%,2025年汽車行業需求預計達2,566噸。
- 電子產品與AI數據中心:銀基導電材料需求增長。
2. 投資需求
- 2024年實物投資需求:約 18%(6,593噸或1.909億盎司),包括銀條、銀幣等。
- ETF投資:白銀ETF持倉量增長,如SLV白銀ETF在2025年增持約9%。
3. 首飾業需求
- 2024年首飾需求:約 17%(6,572噸或2.087億盎司),主要由印度市場驅動。
4. 銀器需求
- 2024年銀器需求:約 5%(1,830噸或5,420萬盎司),受銀價上漲影響,印度需求下降。
按國家分析白銀需求
缺乏直接數據,根據估算全球白銀需求的前三大國及其佔比如下:
- 印度:約2成
- 中國:約2成
- 美國:約近2成
這三個國家合計佔全球白銀需求的近六成。
- 中國:在工業需求增長方面領先
- 可能佔全球工業白銀需求的30%-40%,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設備生產國。
- 印度:在珠寶需求,銀器銀飾,投資需求方面佔主導地位
- 珠寶需求可能佔全球的30%-40%,投資需求約10%。
- 印度是白銀珠寶和銀器消費的大國,文化上對白銀首飾有強烈偏好。投資需求(如銀條)也有一定市場。
- 印度传统文化对于白银极为痴迷,其货币卢比(Rupee)一词中的“Rup”在梵语中便是白银的意思,由此其民众广泛地收集、持有白银,(2023 年印度银饰需求量为 2604 吨,占全球银饰需求比例为 41%;同期印度银器需求量为 1167 吨,占全球银器需求比例为 68%) 。
3. 美國:
- 估計佔比:實物投資需求可能佔全球的20%-30%,工業需求佔比約10%-15%。
- 來源:世界白銀協會數據顯示,美國銀幣和銀條銷售推動了2020年投資需求的27%增長。尤其是美國鷹揚銀幣銷量屢創新高。
供給
世界白銀供給比例:根據最新數據,全球白銀供給中,礦產銀占比約為81%,而回收銀占比約為19%。
礦產白銀很集中,總產量第一為墨西哥佔全球24%,第二為秘魯佔全球15%,第三為中國佔全球14%,前三大佔約50%。
白銀儲量區域集中度高,CR5 達71%。2023 年全球白銀儲量合計 61 萬噸,分國別觀察,全球白銀儲量集中度較高,CR5 達71%。其中,秘魯(11 萬噸,18%)、澳大利亞(9.4 萬噸,15%)、俄羅斯(9.2 萬噸,15%)、中國(7.2 萬噸,12%)和波蘭(6.3 萬噸,10%)為世界白銀儲量前五的國家。
白銀產量來自獨立銀礦不多只27%,主要來自與黃金,鉛鋅礦,銅礦的伴生。因此生產具有很強剛性。不易增加也不易減少。
白銀供應預測:2024-2027 年期間 CAGR 或為 1.2%。
銀礦項目運作周期較長,平均在十年左右,其中勘探周期約為 5-6 年,而建設周期亦有 4-5 年。
從現階段的白銀礦企資本開支計劃觀察,並未有大量級的礦山投產可改變白銀礦端供應格局。
綜合考慮,回收銀產量的提升短期內難以抵消礦端供應增速緩慢的影響,我們預計2024-2027 年間,全球白銀供應量將由31915 噸增長至 33039 噸白銀總供應或維持較低增速。
價格相關性
過去理論上被認為跟白銀價格相關性有:
*美元指數(DXY)
美元指數衡量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相對強弱,作為全球資金流動與避險情緒的風向標之一白銀以美元計價,白銀與美元之間普遍呈現負相關關係。
*利率政策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也是貴金屬的機會成本。白銀作為無息資產,其價格高度受央行利率政策影響。
- 升息週期:白銀吸引力下降。現金與債券收益提升,持有白銀的成本上升,投資資金轉移;
- 降息週期:特別是實質利率(名目利率扣除通脹)為負,白銀更具吸引力。例如2008年與2020年危機後的寬鬆政策皆推升白銀行情;
- 預期引導作用:聯準會(Fed)的政策聲明本身即能影響投資者行為,利率預期往往提前反映在價格。
*通脹預期
白銀與黃金類似,常被視為抗通脹工具,受益於通脹預期上升:
- 避險角色:高通脹削弱貨幣購買力,資金尋求實體資產保值,推升白銀需求;
- 實質利率驅動:當通脹高於名目利率時,實質利率為負,白銀相對更具吸引力;
- 通脹交易:觀察2009年美國實施量化寬鬆至2011年,美國CPI升至3%,白銀價格從10美元暴漲至48美元,反映通脹預期對價格的強力推動。
*經濟成長狀況
白銀具備強烈的工業屬性,工業用銀約佔總需求50%以上,因此經濟成長情況直接影響其價格:
- 經濟成長上升→工業銀需求增→價格上漲:尤其在太陽能、電子、車用等領域快速成長時。
- 經濟放緩→工業需求減弱→價格承壓:如2022年全球製造業PMI下滑,白銀需求隨之轉弱。
*地緣政治局勢
地緣政治事件常對貴金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 危機初期:避險情緒升高→白銀與黃金同時上漲;
- 風險擴大後:現金為王,白銀因波動性高反而回跌(如2020年3月);
- 供應鏈中斷風險:主要礦產國政局不穩可能導致供給面收縮。
*金銀比(Gold/Silver Ratio)
金銀比是黃金價格除以白銀價格,長期平均約為60:
- 金銀比高(>80):白銀相對低估,易吸引資金做多白銀;
- 金銀比低(<50):白銀相對高估,套利資金可能轉向黃金;
- 市場週期性信號:通常在金融市場恐慌後白銀補漲,導致金銀比迅速下跌。
相關性實證
美元指數:
2020年前呈負相關性-0.61
2022年後脫鉤:-0.25


白銀vs抗通膨債券價格
2020年前呈高相關性0.72
2022年後脫鉤相關性0.05


CPI:
2020年前相關性有, 但不很高0.38

PMI
影響不太大



金銀比
長期金銀比逐漸在擴大,顯示工業屬性在增加,以往80倍是最大,近期往往都超過,均值在提升。

黃金vs抗通膨債券價格
2020年前呈高負相關性0.87
2022年後脫鉤-0.06

黃金 vs 白銀
2020後相關性高達0.72

結語
白銀價格從2009年至今,主要都是由金融屬性在主導價格,跟PMI(美國與中國)關係並不大。
從長期角度來看,白銀價格與美元指數反向關係強,2020年前呈負相關性,但2022年後脫鉤,與抗通膨債券也有類似情況,原本是正相關,但2022年後脫鉤。
黃金也是如此,在2020年後,與抗通膨債券跟美元的強相關突然脫鉤。
近期白銀走勢跟黃金有強相關,也就是說白銀最近的走勢是由黃金帶動,歷史上黃金與白銀往往呈現一個比值範圍內,稱為金銀比,金銀比有逐漸擴大的清像,原本在50倍為中心上下浮動,現在改為在80倍為中心,顯示長期而言白銀的貨幣屬性在削弱,但近期卻是貨幣屬性在發揮,歷史上白銀屬性較為投機,長期累積報酬,抗通膨屬性都不如黃金,通常白銀價格波動較黃金價格波動劇烈,歷史上也出現過數次白銀被人為操控的例子,因此進行白銀操作要有相當把握。
黃金走勢是由各國央行增加貨幣儲備種類所導致,之前有過文分析過,鏈結如下:
https://vocus.cc/article/683d80b9fd89780001c70815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