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司例行的年度健康檢查,關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老娘打從心裡就不太認同。
尤其經歷父親罹病、住院、治療,到最後走入居家安寧與往生的過程後,深刻明白:所有醫療,其實只是用統計數據來測試個體的機運。
那段日子,幾乎把能找到的醫療書籍都掃光了,真正留下來、讓我反覆咀嚼的,只剩《不被癌症醫生殺死的20忠告》。日本仁醫近藤誠,用四十年臨床經驗寫下的,都是一段段不像醫生會說出口的真話。醫療,是把成千上萬病患的過往經驗濃縮成統計數字,然後再把「平均答案」套用在「獨一無二」身上。其實,就像買股票根本無法保證獲利,只能跟著趨勢投入賭注。
有錢人能賭的局數比較多,選項比較華麗:可以試標靶、試免疫、試國外自費新療法;沒錢的人,只能接受健保的基本配套,然後誠心祈禱自己是幸運兒。
於是,老娘的信念就變得很簡單:不靠「早期發現」過日子,改信「早點放下」活下去。不想浪費時間擔心「萬一怎樣」,而是練習每天「好好怎樣」。
與其追求「發現得早」,更在意每天能「吃得慢、睡得飽」。那些健檢報告上查不到的:睡眠品質、飲食節奏、情緒穩定,老娘的臉色、心情、氣場早就全都誠實呈現。
今年開始,停買所有花俏的保養品與保健品,把那筆花費轉投資在明年離職的生活規劃。
花費減少,離職提前,週休7日,日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