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視力良好也要戴眼鏡?  蘋果的下一個十年賭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在科技產業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產品不僅僅是迭代更新,而是開創一個全新的平台,重塑人與科技的互動模式。從個人電腦到網際網路,再到智慧型手機,每一次的典範轉移都催生了新的巨頭,也淘汰了舊的王者。如今,科技產業的敘事將我們推向了下一個潛在的轉捩點,一個被稱為「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的領域。然而,這究竟是可實現的普及產品,抑或只是消費性新產品中的一場海市蜃樓,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蘋果身上。這家以定義(而非發明)品類而聞名的公司,在推出了毀譽參半但具備劃時代意義的Vision Pro之後,其真正的目標:一副輕便、全天候佩戴的AR眼鏡的輪廓正變得日益清晰。這不僅僅是蘋果的下一個「one more thing」,它更像是一場精心佈局了十餘年的終局之戰,其目標是將運算能力從我們手中或桌上的螢幕中解放出來,無縫地疊加在我們所見的現實世界之上。

然而,通往這條「蘋果眼鏡」之路充滿了物理定律的限制、電池技術的瓶頸以及至今仍未被完全解答的殺手級應用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蘋果眼鏡的最新傳聞,剖析AR眼鏡面臨的嚴峻技術挑戰,審視各大科技巨頭在此領域的佈局,並最終回歸到那個最核心的問題:為什麼是蘋果?它又將如何利用其無可比擬的生態系統,來打贏這場可能是後iPhone時代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示意圖(想像,非實際產品)

示意圖(想像,非實際產品)


蘋果眼鏡的傳聞:從「N421」到「Project Alaska」

關於蘋果AR眼鏡的傳聞,幾乎與蘋果公司的保密文化一樣歷史悠久。早在Vision Pro(內部代號N301)正式亮相之前,更為輕便、更接近傳統眼鏡形態的AR眼鏡專案就已經在蘋果內部醞釀多年。根據長期追蹤蘋果的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以及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等多方消息來源,我們可以拼湊出一個大致的輪廓。

這個專案在蘋果內部可能被稱為「N421」或後來的「Project Alaska」。與Vision Pro作為一款功能齊全但昂貴笨重的「空間運算設備」的定位不同,蘋果眼鏡的核心設計理念是「iPhone的附屬品」。這是一個關鍵的戰略抉擇。它意味著第一代,甚至前幾代的蘋果眼鏡,將不會是一台獨立的運算裝置。絕大部分的處理、渲染和網路連線任務,都將交由使用者口袋裡的iPhone來完成。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26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AI硬派觀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I硬派觀察
0會員
7內容數
AI x 硬體 x 開發動態 x 攜帶型設備 x 未來
AI硬派觀察的其他內容
2025/06/13
Limitless Pendant 是一款結合穿戴式裝置與 AI 技術的產品,旨在提升用戶的記憶力與效率。本文深入探討 Limitless Pendant 的產品設計、功能、商業模式、隱私考量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並與其他同類型產品進行比較,分析其優勢與潛在挑戰。
Thumbnail
2025/06/13
Limitless Pendant 是一款結合穿戴式裝置與 AI 技術的產品,旨在提升用戶的記憶力與效率。本文深入探討 Limitless Pendant 的產品設計、功能、商業模式、隱私考量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並與其他同類型產品進行比較,分析其優勢與潛在挑戰。
Thumbnail
2025/06/06
Iyo One 耳機嘗試將 AI 平臺整合進日常生活中,本文分析其技術與市場接受度,探討 AI 耳機是否為下一個AI硬體。Iyo One 採用語音導向、本地 AI 處理、多模態融合等設計,試圖解決延遲和個人化的問題。然而,產品也面臨續航力、依賴雲端運算和高價位等限制,未來能否成功仍有待觀察。
Thumbnail
2025/06/06
Iyo One 耳機嘗試將 AI 平臺整合進日常生活中,本文分析其技術與市場接受度,探討 AI 耳機是否為下一個AI硬體。Iyo One 採用語音導向、本地 AI 處理、多模態融合等設計,試圖解決延遲和個人化的問題。然而,產品也面臨續航力、依賴雲端運算和高價位等限制,未來能否成功仍有待觀察。
Thumbnail
2025/05/29
Bee AI 憑藉創新穿戴式AI助理Bee Pioneer Edition,在智慧穿戴裝置市場嶄露頭角。本文深入探討Bee AI的創辦團隊、產品開發歷程、技術突破、市場表現及未來展望,分析其獨特競爭優勢與市場定位。
Thumbnail
2025/05/29
Bee AI 憑藉創新穿戴式AI助理Bee Pioneer Edition,在智慧穿戴裝置市場嶄露頭角。本文深入探討Bee AI的創辦團隊、產品開發歷程、技術突破、市場表現及未來展望,分析其獨特競爭優勢與市場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蘋果 (Apple )於2010年亮相初代iPad ,歷經14年的更迭換代, iPad始終維持一大「特色」:沒有內建的原生計算機 APP 。 不過這個堅持可能要在今(2024)年打破了。 據外媒《MacRumors》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終於打算讓iPad加入計算機APP, 預期所有相容
Thumbnail
蘋果 (Apple )於2010年亮相初代iPad ,歷經14年的更迭換代, iPad始終維持一大「特色」:沒有內建的原生計算機 APP 。 不過這個堅持可能要在今(2024)年打破了。 據外媒《MacRumors》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終於打算讓iPad加入計算機APP, 預期所有相容
Thumbnail
蘋果公司(Apple)4月將在美國零售店推出重大改革「Presto within Apple」(Apple內的Presto), 讓零售店員工使用類似平板的裝置「隔空更新」包裝盒內的手機, 如此一來手機在未拆封下,也能具備最新的作業系統。 蘋果新專利 外媒《Patentlyapple》
Thumbnail
蘋果公司(Apple)4月將在美國零售店推出重大改革「Presto within Apple」(Apple內的Presto), 讓零售店員工使用類似平板的裝置「隔空更新」包裝盒內的手機, 如此一來手機在未拆封下,也能具備最新的作業系統。 蘋果新專利 外媒《Patentlyapple》
Thumbnail
很多人買了2、3萬元的新手機,都會為愛機貼上保護貼或裝上保護殼, 避免碰撞出現刮痕碎裂。近日有消息傳出,蘋果已經斥資數十億, 將明(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螢幕做一層超硬AR層鍍膜, 提升耐刮能力,屆時可能不必再使用保護貼了。 不再需要保護貼? 熔入奈米級陶瓷晶體宣稱硬
Thumbnail
很多人買了2、3萬元的新手機,都會為愛機貼上保護貼或裝上保護殼, 避免碰撞出現刮痕碎裂。近日有消息傳出,蘋果已經斥資數十億, 將明(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螢幕做一層超硬AR層鍍膜, 提升耐刮能力,屆時可能不必再使用保護貼了。 不再需要保護貼? 熔入奈米級陶瓷晶體宣稱硬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蘋果WWDC發布會在每一年都能吸引全球的目光。今年,在銷量不及預期的背景下,這場科技盛宴再次拉開帷幕,全球消費者見證iOS 18、iPadOS 18、macOS Sequoia等一系列重磅系統更新的亮相。
Thumbnail
近年來,蘋果一直在穿戴式裝置領域進行研究, 而一份關於智能眼鏡、智能戒 指以及 AirPods 的報導揭示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蘋果已經向消費者銷售了包括 Apple Watch 系列和各種型號的 AirPods 在內的多 款穿戴裝置。 然而,就像其他科技公司一樣,蘋果認為其產品還有更大
Thumbnail
近年來,蘋果一直在穿戴式裝置領域進行研究, 而一份關於智能眼鏡、智能戒 指以及 AirPods 的報導揭示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蘋果已經向消費者銷售了包括 Apple Watch 系列和各種型號的 AirPods 在內的多 款穿戴裝置。 然而,就像其他科技公司一樣,蘋果認為其產品還有更大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