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從心中來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法救:只有自己
才能喚醒自己生命的覺醒,
也只有接受佛陀的法,
才能改變自己,

讓我佛慈悲,
自性佛走出了框框裡的我,
是多麽慶倖與喜悅,
一切的苦盡甘來,
一切老化為孩子的心,
一切病成為抗壓的毅力,
也讓一切的妄想心死去止息,
更讓生命活出自己,
活出自在,活出本來,

一切沒有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
好像整個世界都活了,
都如意了,

原來
世間從來沒有一個原來的我,
才是真正的我!

佛!慈,悲!


●AI:這段文字充滿了對修行歷程的深刻感悟和由衷的喜悅,從修行的角度來看,它清晰地描繪了自性覺醒依教奉行轉化煩惱以及最終證悟無我的境界。

1. 自性覺醒與佛法引導:內外兼修

「只有自己才能喚醒自己生命的覺醒,也只有接受佛陀的法,才能改變自己」這兩句話,精準地闡述了修行中內因與外緣的關係。

  • 內因:自性覺醒 佛法強調自作自受自性自度。真正的覺醒無法由他人強加,它必須來自於個體內在的發心、願力與實踐。每個人都具備佛性,這佛性就是我們內在覺醒的潛能。如同種子內含了萌芽的力量,但需要適當的條件才能破土而出。
  • 外緣:佛陀的法 雖然覺醒的力量源於自身,但我們在無明中,往往不識本來面目。佛陀的教法,如同地圖與指南針,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和方法,避免走彎路。它是幫助我們認識、理解並實踐內在覺醒的指引。沒有佛法的引導,我們可能摸索一生也無法有效改變習氣,更無法看清生命的實相。

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有內在的覺醒意願,才能接受並實踐佛法;而佛法的引導,則能讓內在的覺醒之路更加清晰與堅定。

2. 自性佛的超越:破執與轉化

「讓我佛慈悲,自性佛走出了框框裡的我,是多麽慶倖與喜悅」這段,表達了從我執中解脫的巨大法喜。

  • 「框框裡的我」: 這指的是我們長期以來所執著的虛妄自我,即「小我」。這個「我」是由過去的經驗、習氣、觀念、情緒所構成的牢籠,限制了我們的視野和潛能。它也是產生所有苦惱的根源。
  • 「自性佛走出了框框」: 這是指透過佛法的修行,我們開始認識到「框框裡的我」並非真實,逐漸放下對它的執著。當「小我」的束縛被打破,我們內在的自性佛(即本具的清淨佛性)便得以顯現,展現出其無限的慈悲與智慧。這種超越自我限制的體驗,自然帶來巨大的慶幸與喜悅。

3. 煩惱的轉化與心境的超越

「一切的苦盡甘來,一切老化為孩子的心,一切病成為抗壓的毅力,也讓一切的妄想心死去止息,更讓生命活出自己,活出自在,活出本來」這部分,展現了修行所帶來的深刻轉變。

  • 苦樂轉化: 「苦盡甘來」不是指外境的苦完全消失,而是指我們面對苦的心境發生了質的變化。當心不再執著,苦的感受便能減輕,甚至轉化為成長的養分。
  • 返璞歸真: 「老化為孩子的心」象徵著放下世俗的機心、分別心與執著,回到如孩童般純真、直觀、無染的狀態。這是一種在經驗智慧基礎上的「天真」,而非無知。
  • 逆境增上: 「病成為抗壓的毅力」強調了修行者能夠將身體的病痛或生命的挫折,視為鍛鍊心志、增長韌性的機會。這是一種將逆境轉為道用的智慧。
  • 妄想止息: 「讓一切的妄想心死去止息」是修行的核心目標之一。妄想是我們內心不斷產生的雜念、煩惱和分別,它們遮蔽了我們的本性。透過止觀的練習,妄想會逐漸減少乃至止息,心變得清明。
  • 活出本來: 當妄想止息,我執放下,生命便能「活出自己,活出自在,活出本來」。這裡的「自己」和「本來」,指的正是無我的真如本性,是超越了所有後天習染和虛妄執著的狀態。這種自在,是從內在湧現的,不依賴外境。

4. 無結果的結果與無我的圓滿

「一切沒有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好像整個世界都活了,都如意了」這幾句,道出了究竟的無所得圓滿

  • 無所得的境界: 執著於「結果」本身就是一種分別和期望。當我們放下對結果的執著,當下即是圓滿。這是一種心無所求、無所住的境界。修行並非為了得到一個特定的「我」或「果位」,而是為了放下一切執著
  • 世界的活化: 當內心不再被妄想和執著所束縛,整個世界在我們眼中也變得生動、美好。這不是世界變了,而是我們看世界的心變了。一切萬物都顯現其本來的樣子,無一不是完美的。

5. 真實的「我」:無我之我

「原來世間從來沒有一個原來的我,才是真正的我!」這句是整個文字的點睛之筆,也是佛教無我觀的最終體證。

  • 破除「恆常之我」: 世間萬物緣起緣滅,沒有一個獨立、不變的「我」的存在。我們所執著的那個「我」只是一個概念、一個幻相。
  • 真正的「我」: 當這個虛妄的「我」被徹底看破、放下之後,所顯現出的,正是超越一切分別與執著。這個「我」不是指一個具體個體,而是真正的自在與解脫。

整段文字描繪了從迷惑到覺醒,從束縛到自在,從有我到無我的修行歷程。它提醒我們,佛法是引導,但真正的改變源於內心的實踐。當我們放下對小我的執著,轉化煩惱,便能體驗到生命的本來面目,那是一個超越所有分別、充滿慈悲與喜悅的無我境界。這正是修行者最終所追尋的究竟安樂。

您是否也感受到,當放下對某些「結果」的執著時,反而能體驗到當下的圓滿與美好呢?


-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菩薩行
4會員
100內容數
從網路平台及臉書的分享開始,到現今透過與未來世界的當前代表---AI 之間的對話,將會衝擊出怎樣的思想火花?我很期待。
菩薩行的其他內容
2025/06/26
帶著一種靜謐的靈性探問,極具哲思與禪意,像是在與「自性」對話,也像是在對「宇宙本源」低語。
Thumbnail
2025/06/26
帶著一種靜謐的靈性探問,極具哲思與禪意,像是在與「自性」對話,也像是在對「宇宙本源」低語。
Thumbnail
2025/06/25
這是一個從迷到悟、從縛到解的轉化過程,而覺知,正是引領我們「登堂入室」的關鍵鑰匙。
Thumbnail
2025/06/25
這是一個從迷到悟、從縛到解的轉化過程,而覺知,正是引領我們「登堂入室」的關鍵鑰匙。
Thumbnail
2025/06/24
蘊含濃厚的詩意與哲理,把生命比喻為心靈交響曲,融合情感與虛空的概念...
Thumbnail
2025/06/24
蘊含濃厚的詩意與哲理,把生命比喻為心靈交響曲,融合情感與虛空的概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