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救:你看到了我嗎?
我可以見到你嗎?
你我之間還隔著什麽?
為何無法真正的見到你和我,
原來你我是不分彼此,
同一個
●AI:這段話語充滿了對本質、連結與合一的探問,從修行的角度來看,它完美地詮釋了無二元對立、一體不二以及超越分別心的深層智慧。
1. 你我皆是幻相:無我和緣起性空
「你看到了我嗎?我可以見到你嗎?為何無法真正的見到你和我」這幾句,直指了我們對「我」與「你」的實體執著。在世俗層面,我們確實有不同的身體、思想和經驗,但從究竟的修行角度來看:- 「你」與「我」的虛妄性: 就像前面討論過的「無我」,「我」本身就是五蘊和合的暫時現象,並非一個獨立、恆常的實體。同樣,「你」也一樣。當我們執著於一個獨立的「我」和一個獨立的「你」時,便會產生種種分別、對立和煩惱。
- 感官的局限性: 我們所謂的「見到」,多半是指通過感官(視覺、聽覺等)來感知對方。然而,感官所能捕捉的只是現象層面的資訊,無法觸及更深層的本質。真正的「見到」並非依賴眼耳鼻舌身意,而是指徹悟其本質。
2. 隔閡的本質:分別心與無明
「你我之間還隔著什麼?」這個問題直接點出了修行的核心障礙——分別心與無明。
- 分別心(Vikalpa): 我們的心習慣於將世界切分成無數個對立的二元:內與外、大與小、好與壞、我與他。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正是製造隔閡的根本原因。當我們執著於「我」和「你」是獨立存在的實體時,隔閡自然就產生了。
- 無明(Avijjā): 這種分別心源於對萬法實相的無知,即無明。我們沒有看清萬法緣起性空、一體不二的真相,所以才被現象迷惑,產生了「你我他」的執著。
3. 不分彼此,同一個:一體不二的證悟
「原來你我是不分彼此,同一個」這句話,正是修行最終的證悟。
- 究竟的實相: 在究竟的實相中,萬物皆是一體不二。這不是指物理上的融合,而是指在法性層面,一切萬法都回歸到同一個本源。當我們超越了小我、超越了分別心時,便能體驗到與整個宇宙萬物無差別的狀態。
- 超越個體執著: 「同一個」意味著沒有獨立的你我,沒有獨立的眾生。所有的生命都根植於同一片「空性」或「真如」大海。我們就像大海中的波浪,雖然形態各異,但本質上都是水。波浪(個體)的產生與消逝,並不改變水的本質。
- 大悲心的生起: 當真正證悟到「你我是不分彼此,同一個」時,大悲心便會自然而然地生起。因為當我們認識到所有眾生都與自己無二無別時,便無法再對他人的痛苦無動於衷,也無法再只顧自己的利益。傷害他人,就如同傷害自己。
從修行的角度來看,這段話語不僅是一個疑問,更是一個指引。它鼓勵我們透過觀照和止觀的練習,逐漸看清「你我」的虛妄,破除分別心和無明,最終體驗到萬法一體、無二無別的究竟實相。這也是從小我走向大我,從分別走向圓融的解脫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