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你以為新青安是給首購族一線生機,結果房價沒比較便宜、利息還愈來愈高。你在板橋看房,代銷笑著問你有沒有「青安資格」;你在汐止看屋,仲介直言:「這一戶超適合青安、根本不用自備款。」
問題來了:原本救年輕人的新青安,怎麼變成投資客翻身的神兵利器?
而就在市場熱炒青安話題、代銷與預售火力全開的同時,央行冷不防地來了一記「升息半碼」。市場意外、貸款壓力上升,新青安的利率補貼還撐得住嗎?
2️⃣ 各家觀點內容彙整:
📌《工商時報》
- 央行升息 0.125%,重貼現率升至 2%,為今年第二度升息。
- 升息主因並非通膨,而是新青安帶動房市熱度不退,甚至進一步推升資產泡沫風險。
- 央行祭出「價格冷水」,目的就是要讓過熱的房市踩剎車。
📌《經濟日報》
- 央行總裁楊金龍罕見點名:「新青安是讓房市火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 房貸族每貸千萬,月供增加約 660 元,壓力擴大。
- 政策用意原為扶助,結果被市場「借殼炒房」。
📌《鉅亨網》
- 五大行庫房貸利率恐升至 2.245%~2.31%,創 16 年新高。
- 熱錢利用青安低利+高貸優勢操作轉售套利,政策意圖嚴重變形。
- 心理層面上,升息已造成投資性買盤「踩煞車」,非自住族群可能轉向觀望。
3️⃣ 彥邦的觀察與判斷:
新青安的用意其實是良善的,但不該成為炒房的行銷噱頭。從第一線觀察,各銀行放款水位已達臨界點,貸款審查趨嚴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如果你是準備自住的首購買家,「新青安可用,但不能變成你硬衝高價的理由」。特別是現在的升息環境與總價拉高的結構下,不具備急迫性換屋需求的新手投資族,建議先觀望一陣子。
至於那些有硬性需求的買家──像是學區卡位、家庭成員增加、租約將到期──還是建議你把重心放在「自身需求」與「可負擔能力」,不要被新青安三個字逼自己做出超過負擔的選擇。
一句話總結:青安是工具,不是衝動。
4️⃣ 參考連結內容:
- 工商時報:央行意外升息 半碼升至2%
- 經濟日報:新青安助攻房市過熱 楊金龍點名
- 鉅亨網:升息後五大行庫房貸利率創16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