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也不是好惹的:慢慢走,走在自己擅長的賽道上
最近在路上剛好聽到一個小朋友正跟他爸爸分享在學校的趣事。他一臉平靜地說:「我同學說我動作很慢,但我告訴他,烏龜不是好惹的。」
我當下真的差點笑出聲。童言童語的可愛,一直都是真理的另一種包裝方式不是嗎?這小小一句話,讓我腦袋裡直接浮現出那個我們小時候最常聽的故事:《龜兔賽跑》。
講真的,這故事小時候聽會覺得:「哇!烏龜堅持不懈真棒!」但長大後你會發現,如果有下一場比賽,兔子真的會再打瞌睡嗎?還是他直接一開始就猛衝到底,讓烏龜連尾巴都追不上?或者呢?如果比賽改成游泳項目,兔子再怎麼跳再怎麼跑,也不是烏龜的對手對吧!
這讓我開始想,其實故事的輸贏,從來不是「誰比較快」或「誰比較慢」,而是,你有沒有選對賽道?你有沒有發揮自己的節奏跟特長?還有,你有沒有一直堅持下去?
每個人都有不同節奏:不是慢,而是在築穩
我也有過被說動作慢的時候。不只是字面上行動慢,也包括做決定慢、工作進度慢、連愛情有時都慢半拍。但你知道嗎?後來我漸漸明白,那個「慢」不是壞事,它其實是「穩」。
快的人也許能快快地闖出一條路,但慢的人,有時候是在蓋橋,是在鋪磚,是在確保未來哪天,風大雨大的時候,這座橋還能撐得住。
所以慢的人不是沒能力,而是默默累積實力,然後等著在對的時候,走對的路。
那我們這些「烏龜型人類」該怎麼辦?
老實說,現在的世界真的對「慢」這件事不太友善。
你看社群媒體一滑就是某某人三年存到第一桶金,某某人30歲就財富自由,還有一堆「5分鐘教你XXX」、「3天內達成Y計畫」的速成攻略。
看到這些,真的會覺得:「唉!那我現在還在猶豫第一步,是不是太遜?」
但也因為這樣,更需要提醒自己:如果我們是烏龜,那就做一隻不容小覷的烏龜。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一步一腳印,專注當下該做的
不是每一步都要轟轟烈烈,也不是每一個進度都要上傳IG、FB、YT等社群媒體才算有效。你靜靜地把事情做好,就是在走自己的節奏。
2.找到自己的比賽場地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樣的路。有人適合在舞台上發光,有人適合默默後勤支援。人生的路這麼長,我們不是一定要當跑最快的那隻兔子,而是要找到自己真正能跑得遠、跑得久的路。
3.不怕慢,只怕不走
我知道有時候真的會懷疑自己:「我這樣真的行嗎?是不是走太慢了?別人都比我快啊。」
但老實說,慢一點又怎樣呢?山不轉路轉,你不是沒走,你只是一步步地走。重點是你還在走,還在前進,這比什麼都重要。
小朋友才說故事,大人要自己活出版本
那天聽完那位小朋友的話,我忍不住在心裡給他一個小掌聲。他說的不是一句可愛話而已,而是一種很有力量的自我認同。
你不覺得嗎?
現在大人最容易忘記的,就是「相信自己」這件事。
我們太容易被外界標準綁架:什麼年紀要做到什麼事、幾歲該結婚、存款要有多少、要活得像誰才算成功⋯⋯但這些都不是人生真正的賽道,頂多只是別人照著某種模板跑出來的路線圖。
我們不是複製別人的人生,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版本。而這個版本的名字,也許就叫作:「我就是那隻不好惹的烏龜。」
再慢的你,都值得被看見
所以如果你今天也剛好有一點低落、剛好覺得「我是不是不夠好」、「我會不會太慢了」、「我是不是追不上別人了」——那我想跟你說:
你不是沒在跑,只是你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穩穩地走。
你不是被遺忘,只是還沒走到該被看見的那個轉角。
你不是輸家,你只是在等那個最適合你出現的比賽項目。
對了,你會選擇什麼賽道?
你最擅長的是什麼?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特別有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那就是線索。
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樣擅長寫程式、會社交、懂投資,或什麼都會。你只要找到你那條路,然後慢慢走,一步一腳印,你終究會走到讓別人都記住你名字的地方。
像烏龜一樣,穩穩前行。
烏龜走得慢,卻也能走得遠
別讓這個急躁的世界逼你用不是你的節奏生活。你值得用自己的步調前進,也值得擁有自己的終點。
所以,
❤️如果你也是那隻「還在路上」的烏龜,留言跟我說說,你目前在哪一段路上?是努力蓄力?還是剛開始啟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分享給你身邊那個總覺得「自己不夠快」的朋友,讓他知道,他也可以很厲害,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而已。
❤️你的每一步,我都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