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該抱緊緊,有些一進場就該盯著退場點。
每個操盤者都需要一份「備戰計劃」,但計劃不等於制式策略。
它的核心其實只有一件事——我買進這支股票,是有條件的。條件沒到,就該退。
🧠 計劃,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更是為了讓你分辨出「值得」的標的。
作者的交易預期很明確:「ㄧ買進,股價就要進入發動階段。」
這是一種對「動能與資金方向」的極高敏感度——不是等行情慢慢來,而是找那種一啟動就要衝出去的股。
他採用的判斷依據叫做 「VCP 型態(Volatility Contraction Pattern)」
:
📌 意指:價格波動幅度逐漸收斂,出現多次震盪後每次回檔的幅度越來越小,同時量能也縮減,直到某個點出現放量突破。
這種型態的意義是——賣壓逐漸被消化完了,買盤準備推動新波段。
🧨 真正要觀察的,不只是突破,而是「誰在突破後進來」。
突破不是萬靈丹,重點在突破之後是否有機構跟進買盤。
•如果是散戶搶進,這波走勢可能很快就結束。
•如果是機構買盤(如:基金、法人資金),那就可能是一波真正的延伸性趨勢。
📍 觀察重點:
•突破後的幾根K棒,是否是帶量紅K?
•股價是否快速站穩?
•是否進入短暫拉回(如1~2週)後迅速再創新高?

取自《超級績效2》
這就是所謂的 「網球 vs 雞蛋」比喻法:
「我想持有的是網球,不是雞蛋。」
網球打到地上會彈起來,雞蛋下去就碎了。
🎾 網球行為的五大特徵
(可視為強勢股的DNA)
1.突破後有跟進走勢:價格站穩關鍵點,且繼續走高
2.上漲天數多於下跌天數:尤其在第一、二週
3.短期拉回後迅速回彈(網球行為)
4.價漲量增 × 價跌量縮:標準的健康動能圖譜
5.收盤價常在當日K棒上緣:也就是多為紅K上影線短(代表買盤強勢)

取自《超級績效2》
🚀 當你看到「延伸性走勢
」,該做的是觀察,不是追價。
所謂延伸性股票,是指某些股票在突破後會快速上漲 10~20% 以上,這通常代表:
•有龐大機構資金正在建立部位
•市場上有願意追價的強烈動能
這也被稱為 MVP 指標
。
MVP 指標:
M(Momentum 動能):15 天內至少上漲 12 天
V(Volume 成交量):平均量增超過 25%
P(Price 價格):15 天內上漲超過 20%
⚠️ 但這樣的股票不能在延伸尾段追進,反而要等它拉回整理或出現新底部型態,那時才是更好的進場機會。
否則你買到的不是 MVP,而是泡沫最後一口氣。
🧭 總結給正在打造操盤邏輯的你:
進場前,問自己三個問題:
1.這支股票有沒有進入動能啟動期?(VCP?突破?機構?)
2.進場後的走勢,是否符合「網球行為」?
3.現在是「延伸起漲段」還是「追高尾聲」?
如果你也曾在進場後陷入遲疑,或常在突破後慌張出場,
這篇是我寫給你、也寫給還在磨出自己風格的自己。
下一篇,我會分享自己如何開始建立「個股觀察紀錄表」,並以此為基礎套入 MVP 結構與 VCP 型態條件,讓買賣從憑感覺,變成有紀律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