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我都會在完成所有責任與工作後,把那段「屬於自己」的時間交給閱讀。
讀到這一章時,我心裡某種東西被敲醒了——
原來,多數人在市場裡輸,根本不是技術不夠,而是沒「計劃」就上場。
而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能成為那樣的人。
每一次操作失敗的背後,往往不是因為技術不夠,而是進場前沒備妥計畫。
我在深夜閱讀《超級績效2》,重新整理自己對「操作流程」的思考。這篇文章,是我寫給自己的策略提醒,也想分享給同樣在市場中磨練的你。
🧭 一、成功從來不是靠運氣,而是靠計畫撐起來的
進場之前,計劃要先寫好。
因為沒有哪一檔股票是安全的,只有你有沒有準備好面對接下來的風險、情緒與誤判。
沒有計畫=讓自己在市場中完全裸奔。
這聽起來殘酷,但是交易者最該面對的現實。
📋 二、交易計劃不能只是「有個方向」而已,它必須明確到可以操作的程度:
1.進場機制:什麼條件下你才會出手?(不是今天心情好、或被哪個投顧煽動情緒就進)
2.風險處理方式:如果行情不如預期,你會怎麼退?
3.獲利策略:什麼時候了結?怎樣才叫該收手?
4.部位規模:要投入多少錢?遇到大機會時怎麼重新配置資金?
📌 這是一份作戰前的兵棋推演,而不是上場後才想著怎麼應變。
⚠️ 三、你還需要一份「應急計畫」
這是我最有感的地方。因為現實不是理論模型,意外永遠在發生。
在股市裡,你不能用「希望它反彈」這種想法來對抗災難。
「如果⋯就⋯」的系統化程序,是你保持理性、避免情緒衝擊的唯一方法。
👉應急計畫應涵蓋:
•起始停損:行情若反向,什麼價位你會認賠離場?(不是模糊的「看狀況」,甚至被永遠套牢)
•再進場條件:被停損後,什麼狀況下你會勇敢重新進場?
•獲利出場機制:你要在強勢時獲利了結,還是等它回檔到某程度才賣?請先想好。
•災難處理:網路斷?跳空大跌?公司財報爆雷?這些都要在事前有劇本。
💡小補充(給和我一樣想學得更細的朋友):
•追蹤型停利點:股價往上漲,就把停利點往上「移動」跟著它,行情走高你賺更多,一旦下跌觸及停利就出場。
•回測停利點:若股價從高點回跌一段固定幅度(如10%、15%),就視為趨勢結束,該獲利出場。
這些細節不是死板規則,而是讓你在壓力來臨時,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面臨的壓力越大,計畫將讓你更理性、客觀的作決策。
💬 我想和你分享的是:
「真正的操盤,不是對行情有感覺,而是對自己的每一步都有計劃。」
我正在學著打造屬於自己的策略節奏與反射邏輯。
這不是要成為所謂的贏家,而是要讓自己不再做被市場牽著走的輸家。
操盤者不是用情緒面對市場,而是用計畫擊破混亂。
如果你也正在重新建立自己的操作邏輯,或曾在市場裡跌過一跤,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方式。我相信,每一份紀律與冷靜,最後都會以報酬的形式回到我們手上。
讓我們一起,成為那個「永遠備妥計畫」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