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陣子看到一篇新聞,討論儲能朝向錶後佈局。
看到這篇新聞時,第一個念頭是「錶後儲能法規規範似乎還沒制定」再來是「誰適合安裝錶後儲能」。
最初,大型錶前儲能出現在工業區、接近市中心時,開始引發議論。現在儲能準備走進大家生活中時,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什麼是錶前儲能、錶後儲能?
想必大家聽到錶前儲能、錶後儲能,會覺得一頭霧水,這要怎麼區分?
簡單來說,是以台電電錶作區分。

圖/為妘珚繪製
以左邊這張圖說明,電錶上方為台電的電力來源,會是電源線(電纜線),大家通稱電線,
電錶以後,大多是家裡常見的斷路開關(Breaker)。
所謂的錶前,就是將儲能的電線從電錶前開始接;錶後,則是從電錶後開始銜接。
在這先不討論,哪個比較好,兩種形式從沒有對錯,只在於用途不同。
儲能功用不只有存電
許多人對於儲能的理解是存電及放電,跟行動電源一樣。
確實可以這樣理解,只是這樣理解就小瞧儲能。
儲能除了存電、放電外,可以做為緊急備用電源,像發電機一樣;也可以做削峰填谷、電力調頻。
以下用簡單的對照表,讓大家快速理解:

圖表為妘珚整理
儲能如何做電力調頻:台灣電網的電頻率為 60Hz,有時侯台電電網受到某些因素影響,造成電頻率沒有維持在60Hz。
當電頻率低於60Hz,一般民眾用電大多不會受到影響;若是比較敏感的精密儀器,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在儲能在的用電環境裡,當它發現這個環境電頻率不足60Hz,它就會啟動,將電頻率撐到60Hz。
儲能啟動的速度,能讓精密儀器沒有感覺到有不足情況,就能持續運作不受到影響,進而不影響生產。
當儲能走進你、我生活中有什麼益處?
從2023年到2024年,時常聽到電價要調漲,民生消費也跟著水漲船高。
有些民眾在想,家裡安裝儲能,能不能離峰時段存電、尖峰時段用電?安裝太陽能,能不能減少電費支出?
家裡用電若是兩段式或三段式電價,或許能藉著儲能,達到節省電費。
然而,將這樣的方式放到廠房、工廠,廠房及工廠因為產線關係,機器需要24小時、每週持續7天運轉或是時常在尖峰時段用電。
對於,廠房及工廠平均用電量高於一般家用電好幾倍,安裝儲能在廠區所能節省的電費也是相當可觀。
儲能所帶來的效益,你願意安裝儲能在家裡或是廠區嗎?
資訊來源:台電停止供電後,發電機多久可起動?/儲能最快0.4秒就能反應/台灣的電頻率 : 60 Hz/表後儲能有3大挑戰,明年推出科技儲能設置獎勵
後續會再分享與再生能源相關議題,如果有其他想了解的,也歡迎跟我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