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石頭,說紅樓──說書源起:
繁花落盡,歸於塵土,彼此滋養,再創重生,方是圓滿。
凡華有時,仙緣無盡,坐石頭,說紅樓,讀情僧,看你我。
「坐石頭,說紅樓」最初發想,其實是語音說書系列,後來考慮到,文字閱讀和耳朵聽故事的感受,都有優缺點,像是故事用讀的速度其實比較快,但久了很傷眼睛,用聽的有悠閒感,可是沒辦法自己控制時間。於是最後決定,還是將文字稿整理出來,讓大家自由選擇享受故事的方式。
💽 開始收聽:
📔 本集曲目:
➊ 大觀園前身。
➋ 「歪才情」人格特質。
➌ 有鳳來儀的層次。
➍ 寶玉的配件。
➎ 情僧身份──兼談脂評本對結局的暗示。
🎙 Podcast內容:
《紅樓夢》的重頭戲場所,大觀園就快要建造完畢。其實賈元春回來探親只是一個過場,在日後,這個省親別墅,也就是大觀園,是賈寶玉和所有姐妹們主要的生活空間。
這天,賈政剛好要逛建造得差不多的別墅,這種園子蓋好了,在每個不同的院落,要想匾額和對聯。賈政知道自己不擅長花鳥山水類的對聯題字,於是請一些認識的讀書人一起商量討論。
最近寶玉因為秦鐘過世,因此心情很憂傷,賈母常叫下人帶他來大觀園裡玩耍。巧就巧在這裡,賈政跟一群讀書人在園子裡閒逛,遇到不愛唸書卻有點歪才情的兒子。賈政聽教書的老師說,寶玉雖然不愛讀書,但很能作對聯,便叫他跟過來,想試一試他的程度。
寶玉不愛讀科舉考試用的教科書,但對創作詩詞歌賦有一定的天份。這種人,你叫他寫考試用的作文,分數不一定會高,因為他覺得寫這種東西很無聊,而且寫得心不甘情不願,倒不是說他沒能力寫好,主要是本人意願不高。可是呢,這樣的人,反而會是創作散文、歌詞或小說的文字達人,寫這種文字即賈政眼中的「歪才情」。寶玉這樣的人,在現代很有可能會是某種文字創作類型的高手,甚至是暢銷作家都有可能。
再來,要特別介紹一個地方,是女主角林黛玉將來要住的場所。
賈政一群人走到一道矮牆前面,從外面看進去,有一大片的竹林遮映。賈政欣賞完整個院落,笑著說:「要是能在有月亮的夜晚,坐在此窗下讀書,不枉此生。」
先提醒一下,賈寶玉現在的年齡約是十二三歲,雖然賈政口頭上愛說他小孩子不懂事,讀的書還不夠多,說出來的話見識淺薄,但其實寶玉在這裡展現的題辭才華是很驚人的。那賈政為什麼要這樣罵他?這就是自古以來,很多長輩教導小孩會有的觀念,那就是即便小孩真的很厲害,也不能過度讚美,怕小孩子會因此驕傲自大。不過,這種觀念是要有彈性的,不然的話,小孩子的天賦一直受到壓抑,最後也會發展不起來。
寶玉在這裡大膽說出他題字的見解,說這個地方是第一個行幸處,也就是貴妃進大觀園後會第一個看到院落,必頌聖才行,意思是要對元妃的身份有所讚美,只是用跟竹子有關的典故,太古板老掉牙了,不如用「有鳳來儀」四個字。
有鳳來儀,儀是配合、匹配的意思,有鳳來儀的白話文是有鳳凰來光臨。這四個字很有意思,這個地方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一大片竹林,傳說中鳳凰的食物是竹子,加上古人習慣用鳳凰來比喻后妃身份,同時可以用來象徵賈元春回家省親的事實,所以這四個字是一語雙關。
更有趣的是,這個地方之後被改名字叫「瀟湘館」,是林黛玉後來住的地方,這樣的話,有鳳來儀的意思更深邃,那個「鳳」字,還包括第一女主角的身份,是賈寶玉眼中真正的鳳凰,名字表面上是被改掉,內涵不變。
等到整個大觀園逛得差不多,回到書房後,賈政把寶玉支開,叫他回到賈母旁邊。寶玉走出房門,有幾個小廝過來把他抱住,紛紛急著邀功說:「好在有我們,老爺心情才好,老太太打發人出來問了幾遍,都虧我們回說喜歡;要不然,要是老太太把叫你走,你就沒機會展現才華了。人人都說,你的那些詩比一般人還強。今天得了這樣彩頭,該賞我們了。」說完就一堆人上來搶寶玉身上的好東西,有的搶荷包,有的拿扇子套,寶玉身上配帶的物件,全部被搶光光。
因為這件事,惹毛了林黛玉。寶玉回到房間,襲人看他身上原本有的,都不見了,笑說:「帶的東西又是那些沒臉的東西們解去了。」林黛玉聽到,走過來看,就問寶玉:「我給的那個荷包也給他們了?你以後別再想要我的東西。」說完,賭氣回房,把正在要作給寶玉的香包,作到一半,賭氣拿過來剪掉。
寶玉連忙過來看,很心疼被剪掉的香包,樣子非常精緻,心裡也氣。他把衣領解開,從裡面拿出黛玉作的荷包,遞給黛玉看:「妳看看,這是什麼!我哪一回把妳的東西給人了?」
黛玉看到他那麼珍惜,心裡很懊悔亂剪香袋,又愧又氣,低頭什麼話也沒說。寶玉說:「妳也不用剪,我知道妳是懶得給我東西。我連這個荷包也還妳,怎樣?」說完,把荷包丟到林黛玉懷裡,人走開。黛玉看到這樣,更氣了,氣到眼淚一直掉下來,又要把荷包拿起來剪。寶玉看到她這樣,連忙把荷包搶回來,笑著說:「好妹妹,饒了它吧!」
林黛玉在床上擦眼淚,寶玉一直在旁邊,妹妹長妹妹短賠不是。後來黛玉被寶玉纏到有點煩,開始心軟,只好起床說:「你要是再讓我難過,我就離開你。」說著就往外走。寶玉笑說:「妳到哪裡,我跟到哪裡。」一邊拿起荷包帶上。黛玉伸手過來搶:「你說不要了,現在又帶上,我也替你怪不好意思的!」說著就笑出來了。寶玉說:「好妹妹,改天另外幫我作香包吧!」黛玉說:「那也要看我的心情。」
曹雪芹最擅長的小說寫法,就是把很多事情的真相或是結局,藏在文字細微的地方。這種寫法,不見得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因為大部份的讀者心思沒那麼細,更糟的是,藏得太好也很容易不會被發現。不過,由於《紅樓夢》的後四十回稿子大量遺失,我很慶幸,曹雪芹把很多人的關鍵結局,用千里伏線的方式,編織得一絲不漏。
在這裡,寶玉說到他和黛玉結局的關鍵句,就是「妳到哪裡,我跟到哪裡」。脂評本中對結局所留下的暗示,林黛玉至少活到110回過後,她死亡的章回有「證前緣」三字,也就是淚盡而亡的設定。賈寶玉出家當和尚,不完全是因為開悟,有部份是因為想跟隨林黛玉的腳步。這種結局的暗示性,在後來的故事發展,會越來越明顯,《紅樓夢》又叫《情僧錄》,情僧就是賈寶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