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想過,在異地開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嗎?
這趟馬來西亞自駕之旅,讓我深刻體會到:一條路的風景,不只是眼前所見的山河,而是那一段段無聲的文化、節奏與人情的差異。
台灣人去馬來西亞旅行,自駕大概不是第一選項,畢竟 一聽到「右駕」,多數人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是:雨刷亂打、方向盤不順、車速太快、路況不熟……
我也一樣, 雖然之前已在幾個國家開過右駕,但畢竟過去十幾年對吉隆坡的交通狀況小有瞭解,讓我起初只敢先預訂怡保住宿,想說真的不行就提早還車,改搭飛機去其他地方玩,但幸好,這次的右駕初體驗,意外開出一段順暢又充滿人情味的旅程。✅ 1. 國際駕照是基本配備
在台灣監理站辦理國際駕照非常簡單,幾分鐘搞定,一本薄薄的駕照小冊,在馬來西亞租車就靠它, 這是馬來西亞合法租車的入場券,千萬別忘,更記得除了國際駕照正本外,台灣的原本駕照也要帶著,有些較正規的租車業者會看的。
✅ 2. 馬國是「右駕」,跟台灣方向相反
台灣是左駕、靠右行駛,馬來西亞是右駕、靠左行駛,一開始確實容易混淆,特別是打方向燈時很容易誤觸雨刷, 但這次經驗讓我開心的是:我第一天還會打錯雨刷,第二天開始就幾乎不再出錯,進步神速! 上次上次開右駕,我可是到了第三天還在開著雨刷問路呢。
✅ 3. 油價便宜,但加油要預付
馬來西亞的加油站需要先到櫃檯說明油槍號碼與加哪種油並「預付金額」,不像台灣是加完油再結帳,這點一開始不太習慣,尤其如果遇到只講馬來文的店員時會有點緊張。
但好消息是——油價真的很便宜,我的小車加滿一桶也才約 50~60 令吉,折合台幣約 400 元,怎麼加都不會心痛,共計這一次六天約六百公里旅程共加了650元95無鉛汽油。

(去商店外那個窗口,跟店員講油槍號、加什麼油、多少令吉,可以刷卡或付現)

(準備上金馬崙高原,穿著長袖準備上山,先來加滿油)
✅ 4. 高速公路便宜又舒服
這裡真是開長途的天國:馬來西亞收費約每10公里7元台幣而台灣收費約每10公里12元台幣,其實台灣的高速公路費已是我開過的國家中算便宜的,但沒想到馬來西亞由財閥運營的高速公路更便宜,這一次駕駛時發現路上車速平均、守規矩、我沒有看到什麼蛇行車或超快車,更沒有看到慢速車,對比這幾年在台灣駕車,蛇行快車就不說了,慢速車佔用內車道,竹科那一段下班時,一堆電動車開自動駕駛,給你慢慢行駛內車道的狀況真的差異很大。
✅ 5. Touch 'n Go 是你最好的旅伴
這張卡有點像馬來西亞版悠遊卡,可以過高速收費站、停車場與部分商店付款。我們朋友借我們一支「蒼蠅拍造型」的長柄棒子嗶卡神器——
雖然車窗還是得搖下來,但如果停得遠、手不夠長,這根伸縮棒一揮就搞定,嗶得準、拍得穩,堪稱公路旅人的法寶。

✅ 6. 喇叭文化:少而有禮,是我在西馬學會的語言
我第一次在金馬崙山路會車時讓了對向來車,對方響起一聲短促的喇叭,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我學會了西馬駕車的語言文化。
反過來一想,即便在吉隆坡那樣車流密集的城市,我也很少聽過喇叭聲, 更誇張的是:有天在怡保,一整條車道因為一台車等著進停車格而堵住,大家靜靜等著,竟然沒有人按喇叭,也沒人搖窗開罵,這在台灣可能早就有人喊:「你到底會不會開車啊?」
馬來西亞人開車的脾氣,比台灣人還「慢活」,這點讓我讚賞不已。
✅ 7. 停車方式各地不同,但華人多、有人可問
馬來西亞各城市的停車繳費方式五花八門,有些用 App、有些去便利店買票,也有些需要掃碼付款。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某個商圈停車場,一臉茫然研究繳費機時,一位親切的華人婦人走來問我:「小弟,你怎麼了?」 我說我沒辦法用 App 付款,她直接拿手機幫我線上付掉,怡保市區停車一天收費 4 令吉。
✅ 8. 馬來西亞駕駛文化穩定又友善
我們這次六天自駕共開了約六百公里,完全沒遇到惡意逼車或路怒症。 反而看到的是禮讓、溫和、與「車不按喇叭、路不搶快」的沉穩節奏。
這種開車的節奏,不只是交通行為,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慢一點、穩一點、彼此多一點空間。
✅ 右駕不難,難的是你從未試過
這趟旅程,我們沒有什麼花俏的景點照片,但卻用方向盤開出了一種新體驗——一種慢下來、看見差異、感受到溫柔的移動方式。
如果你也在猶豫要不要右駕,不如把這篇文章當成出發前的祝福: 「別怕,馬來西亞的路,很好走;你自己,其實也可以。」
下一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這麼多次我開右駕車,如何快速上手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