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來,兩次住車城福安宮、兩次經過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我都覺得我還沒準備好跟孩子談論這個歷史。場館、公園裡面的文字資料也不太容易「馬上」消化。
去年(2024)適逢牡丹社事件150周年,我想我一定可以做些什麼留下來。
我想到以前在車城福安宮香客大樓一樓拍的照片,就以這些材料,先簡單介紹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這幾年聽講座也有一些相關資料,我接著說1871年宮古島民在台灣遇害的故事。或許,在還沒到牡丹鄉之前,我們就可以做一些「聚焦」的工作。《概念為本探究實作》:投入—〉聚焦—〉調查—〉組織—〉建立通則—〉遷移—〉反思
大人小孩都去過、經過這些地方,這是「投入」。教育者設計走讀活動,這只是「聚焦」。要如何能夠繼續往下做:調查、組織、建立通則、遷移,這是教育者要思考及努力的。
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紀念活動主視覺,是以「PEACE/和平」及「Marasudj/團結合作」為核心。要如何將「和平」、「團結合作」這兩個概念遷移給孩子,我持續思考。
總之,有興趣的人,可以試玩看看。
FB messenger 故事機器人:「恆春古早叫瑯嶠,偏僻朝廷管未到」


恆春半島的歷史,扭轉整個台灣的發展。2024年適逢牡丹社事件150周年,讓我們一起思考,因族群誤解而產生殺戮的事件。而排灣族人及琉球人,應該都是受害者.....
為此,我寫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機器人,你可以透過車城福安宮香客大樓一樓的一些碑文,看到歷史的痕跡及背後的意義。
FB messenger 故事機器人:「恆春古早叫瑯嶠,偏僻朝廷管未到」
連結:https://m.me/481269895074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