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花豹公車失業了 透過繪本讓孩子更有環保知識、保護地球

親子共讀-花豹公車失業了 透過繪本讓孩子更有環保知識、保護地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豬妹妹很喜歡看書

每次都會自己拿著書本,請麻麻講給他聽

跟大家分享一個麻麻家的親子共讀經驗

一本故事書麻麻都會重複跟孩子講了幾遍之後,就會要求孩子反饋回來

當然不是強制要求孩子反饋,而是「鼓勵」孩子

媽媽都會笑笑地跟小豬妹妹說:這本故事書,麻麻講好幾遍了,你都知道書本在講什麼了,現在可不可以換你說故事給麻麻聽呢?

剛開始孩子會說:我不會

這時麻麻就會耐心地跟孩子說:沒關係,你試著先說你會的,你忘記了麻麻會跟你說,我們一起來講故事(營造出跟麻麻一起完成說故事的氛圍感)

一天說個一遍、兩遍,幾天後孩子就可以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孩子的表達、口條、詞彙能力更好了👍

最近 收到了「花豹公車失業了」試讀

raw-image

小豬妹妹看到新書超開心的,一直催促著麻麻跟他說故事

raw-image

作者:娜塔莉亞.莎洛什維利(Natalia Shaloshvili)  

出版社:水滴文化 

譯者:鄭琦瑜

書系:繪本滴

出版日期:2023-11-28 

raw-image

「花豹公車失業了, 因為大家都不搭公車,自己開車了。 花豹公車每天都載著動物們去不同的地方辦事,車上坐滿了乘客。 這天,有輛車從花豹公車旁邊呼嘯而過。 這輛小黑車咳了幾聲,吐出一口煙,一口氣衝得好遠。 公車上的動物都覺得:超.酷.的! 第二天,公車裡開始出現空位, 路上車子越來越多,噗噗噗的不停吐著煙, 最後公車上都是空位,只剩花豹小姐一個人。 動物們決定清掉沒用的東西,就是花豹小姐的樹、 花豹公車,還有花豹小姐。 她該如何拯救烏煙瘴氣的交通呢?」引用於書本內容。

這是一本關於環保議題的繪本

當然,跟孩子講環保,他一定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聽不懂,還會一臉的問號臉看著你🙄

透過繪本、簡易的文字,讓孩子稍稍有一些基本的環保知識

raw-image

麻麻跟小豬妹妹講故事時,邊講都會邊帶入一些生活中發生的事,讓孩子更容易產生共鳴

當說到好多汽車塞在路上動彈不得時,麻麻就會問小豬妹妹:我們之前去哪裡哪裡的時候是不是塞了很久的車?

他就會回答:對啊,我們塞車塞好久喔

這時就可以告訴孩子,車多會帶來什麼影響,ex:等很久、空氣污染、危害街道…等

raw-image

然後再透過繪本,跟孩子說,我們可以怎麼做,來解決車多所帶來的不便

透過「花豹公車失業了」可愛的動物童趣風格,讓孩子知道多搭乘大眾運輸、騎乘腳踏車..等,來減少廢氣的排放及乾淨安全的街道

還有,搭公車花豹小姐才不會失業!!😆

raw-image

花豹公車失業了是一本非常負有教育意義的書籍

讓孩子知道,我們平常生活中的一點小改變就可以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raw-image

各位爸爸、媽媽們,平常有空就多陪孩子閱讀吧

一段時間後,孩子的成長會為你帶來更大的驚喜👍


歡迎追蹤按❤️❤️❤️



avatar-img
大豬麻麻&小豬妹妹的沙龍
33會員
146內容數
為什麼叫大豬&小豬呢? 因爲都屬豬+愛吃🤣 讓大豬麻麻&小豬妹妹帶你吃吃又喝喝🍔🍗🍱🎂🍕 (不是所有都好吃好用,要看文章內容喔!) 歡迎追蹤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