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說結論
單依純改的這版是捨本逐末,其為了塞擅長的東西而抹去原曲絕大部分出彩的地方,不用原曲的名號也罷。這首歌如果是原創曲也就還行,作為改編就不及格了。以下將同樣用現場的版本,分別以主副歌的第一句為例,分析原曲內核。
二、主歌

張版
原曲最大的特點在旋律的重音編排上,也是RnB 的基本音樂語言。上圖中標記的倒勾是人聲的重音,黑色的表示在拍點上,紅色的則是在反拍(後半拍)上。(之後的主歌概念都差不多,所以單以頭一句為例)
可以發現這句旋律中,前兩小節都是先正拍後反拍的結構,後兩小節則是都在反拍上。此外整句只有第一小節在第一拍有東西,後面都是避開的。綜合起來就是透過整句的第一拍作為錨點,之後慢慢加入反拍節奏來製造節奏上的對比。假如聽眾在開頭的時候跟著音樂的提示,在正拍時將身體往前擺動,後面慢慢加入反拍時就會有一種被往後拉的動感,而且過度平滑不突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兩個半小節沒有換氣,這樣才不會污染整句的節奏安排。

單版
這版改編乍看跟原版很相似,也是前面正拍多,後面反拍多,但敗筆就在前兩小節的兩個停頓形成的斷句。這種正反拍形成的律動首重對比,改編版在這裡既沒有清楚的鼓點打底,旋律上又把反拍拍點截斷當作樂句開頭,結果就是紅色的拍點反而聽起來像正拍。原本一整段四四拍的節奏拉扯變成了四段不相干的三拍子的怪東西。
三、副歌

這段改編版主要是做刪減,就不另外放譜
這段改編版主要是做刪減,就不另外放譜。原版的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音樂細節在第三小節,出現了全曲唯一的十六分音符群。一般而言流行音樂副歌都力求簡單好記,這首歌也因為這層考慮所以在副歌反拍節奏相對減少很多,第四小節甚至是簡單的四分音符。然而律動沒有因此減弱,特別的設計就在第三小節。
此小節第一拍是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用來鞏固歌曲節奏,第二拍則把律動拉了起來。可以看到前半拍的「吧」是斷音(急促中止),用來強化後半拍「再」的重量,其實就跟前面改編版的主歌效果相似,有讓後半拍變成正拍的可能,不過這裡有在前面鋪墊對比,所以反而是變成效果更強的反拍,同時也貼合歌詞情緒上的重音「再也不想他」。這個詞曲貼合的效果是副歌精華。
改編版把第三小節刪掉了(我真的裂開)。確切的說,是把第三小節截成兩段,分別在副歌的兩次重複中以背景人聲的方式呈現,導致前面提到的,維持副歌律動的效果蕩然無存。副歌第二次重複的第二小節「日暮」改成了一個拉長的下行音階,後半句「再也不想他」也因為沒有前半句的節奏對比,讓其反拍效果大大減弱。
四、小結及其他意見
改編版加了很多其他東西,比如歌手引以為豪的小音階跟作曲想炫的離調延伸和弦,但究其音樂內核,最終是變成了一個只會打正拍,節奏設計不怎麼樣的迪斯可(Dancing Queen 的律動都更複雜有效,這首歌只是比較快而已)。改編版能如此精準的抹掉原曲的標誌性設計,我不認為是創作者不懂瞎改,更像是其有一個完全不相容於原曲曲風的音樂追求(蹦迪),導致最終呈現會有如此破壞性的效果。
(一)、提一嘴歌詞
歌手在節目訪談提到對歌詞的理解是「這個人在愛情裡要憋死了。他要跳舞,讓自己可以短暫地抽離出來。」也因此歌手加新的詞來拒絕這種憋住的感覺:「Baby don't you want it to be right. Don't wanna dance alone tonight.」此外對於歌詞的刪減,其云:「我23歲。斷、送、幸、福?很奇怪。所以這句我沒唱。」
雖說文學討論難有確切答案,但分析之後還是可以剔除掉許多理解的可能性。本文認為這首歌的主人公既不是「想要」跳舞,也不是「短暫抽離」,而是「只得」一人跳舞而「長時間被困住」。「只得」的部分要看整體歌詞才能明白,容後詳述。「長時間」就好懂了,「我一個人跳舞/從清晨到日暮」說的是一整個白天的時間都在跳舞。此處有兩個反常的描述,其一為跳舞的時段,其二為跳舞的時長。歌詞提到的舞自然是兩人的親密舞蹈,通常發生在日落之後,而且通常一支舞的時間也不長,然而主人公獨自跳了一整個白天,由此可知歌詞所指的不是一般印象的跳舞,而是另有所指。抽不抽離另說,這種跳舞絕不會是短暫的。會理解成前者顯然是望文生義,見到跳舞二字就自動填充對跳舞的印象。
接下來對於主人公跳舞的動機,可以從歌詞中的人稱、行為分析出來。比如第一段主歌「你早已切斷了這條愛的線路/我卻傻傻在遊戲中追逐」中,我指的是唱歌的人,你指的是一個情人。「切斷」的行為是情人做的,而且是已經切斷,意味著這個情人已經不愛主人公了,甚至是已經提出了分手。主人公的行動則是「傻傻追逐」,意味著縱使對方離場,其仍在已經結束的愛情(遊戲)中尋找一絲可能。
第二段主歌中,主人公跳脫了自怨自艾的心情,透過一種譴責來找到主體性。「不顧一切錯誤/是你讓愛情/走得太模糊」,這段雖然跟前一段主旨相同,都是陳述情人主動結束愛情,但這裡增添了「不顧一切錯誤」,指稱分手是一個錯誤。「一顆失重的心/今晚其實特別需要/被好好照顧」這句就很有意思了,在這之後的歌詞(你趁其不備...)接連出現你我,這裡則完全省略人稱,對比強烈,其實可以理解成填入「你」、「我」都成立。主人公說自己雖然一個人在跳舞,但其實還是需要被照顧,同時也暗示情人雖然切斷了愛情,但其實也是需要被照顧的。
接下來的「你說謊的態度」就更有意思了,通篇情人的行動只有一個「切斷」,也就是分手,而這裡的說謊所指的就是那次分手的提出,是情人趁其不備,所以主人公才稀里糊塗的答應。這樣解釋才合得上前面的「不顧一切錯誤」的情節。
上面兩段歌詞就足以總結出來,劇情中情人是主動方,主人公是被動方,其一個人跳舞的原因是情人主動離開,無法二人舞。此外「散了算了吧/再也不想他/就痛到完全盲目」中特別強調跳舞的痛以及通篇眾多對情人的著墨,甚至認為情人提出的分手是錯的、是說謊,足以顯示主人公仍舊對喚回情人抱有希望,所以用跳舞的方式來勾引或說服。
換句話說,歌手想要的「不想憋了,能不能好了」的意思其實原曲就有,多加的歌詞是畫蛇添足。
最後是對「斷送幸福」的解釋。歌手認為是主人公因為情人的離開而斷送了主人公自己的幸福。然而這段歌詞同樣是省略人稱的,不必然是說自己。「心敞開接受/一到愛的光束/一轉眼烏雲密布/斷送幸福」這段歌詞如果參照前面歌詞的情節,前兩句是指主人公沒有問題,不論是「傻傻在遊戲中追逐」、稱你讓愛情走得太模糊是錯誤、「今晚其實特別需要/被好好照顧」都展現主人公對愛的渴望。後兩句就值得商榷。造成烏雲密布的是情人應該沒有問題,「斷送幸福」亦有可能如歌手所說,是指主人公傻傻追逐不可能的愛情而斷送自身幸福,然而綜合前面主人公對情人的呼籲、說服,以及放在「烏雲密布」後面的關係,這裡的斷送幸福更像是對情人的評價,說分手也是在斷送情人的幸福。這四句歌詞的人稱也才比較通暢的變成「(我)心敞開接受/一到愛的光束/(你)一轉眼烏雲密布/斷送幸福」。如此解釋,劇情中「我」、「你」的二元對立關係就很明顯了:我想要接受愛、想要兩個人跳舞,你卻唐突切斷了兩人,斷送幸福。
此外一個不是很邏輯的點,就是「切斷」與「斷送」的共通性,可能是歌詞想藉此暗示兩者的主詞同一。
總結,歌手對歌詞的理解會導致劇情不連貫,一下子說情人切斷愛情,一下子說是自己斷送幸福;理解上覺得跳舞是短暫抽離,歌詞卻明寫著「從清晨到日暮」這種對跳舞而言極端長的時間。會得出如此結論很有可能是不考慮前後文而以生活化、自動化的方式理解歌詞的結果,再依此結果改編的歌詞不能說是支離破碎,至少也是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