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資訊科技相關產業的朋友,對系統都不陌生,有些公司甚至是靠著大大小小的系統在運作維生的,特別在已進入AI的時代,系統處理「人類」相關的流程跟需求,更是來到一個新的境界。
而談到系統,它的建置成敗重點在哪?先談什麼是成功的系統,從人跟作業兩個角度看,成功的系統是人所仰賴的,沒有此系統,人無法工作或人工效率不張,所以依靠系統的程度甚高,這是屬於成功的系統;而失敗的系統是什麼?用它讓人覺得麻煩,不好或不堪用,效率不張,還得額外做很多繁瑣的人力、腦力等。這樣比較下來,為什麼有的系統建置就會成功,有的會失敗,我覺得很大的關鍵在建置過程初始階段的需求訪談與瞭解的深度不足而產生的。
人跟人的溝通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這裡講的溝通,是指透徹瞭解對話過程的各方觀點跟想法,如果對溝通過程的意見不瞭解或是一知半解,就可能產生錯誤認知的後續實作,就像蓋大樓一樣,地基是最重要的,一旦地基沒打穩沒作好,這個樓蓋歪了,將來就必會產生災難。災難用在系統建置上是成本的虛耗,包括系統的建置成本與過程的時間成本,再到最後使用者的痛苦應用,這個都是相當昂貴的成本,因此,系統建置,很重要的事就是一開始的需求訪談跟理解,知道需求是什麼?過程的資源有哪些?如何透過新系統來提升效率,或降低作業成本,這每一題都是溝通過程的重點,我看過許多的系統是委外建置的,建置商急著完工收錢,而需求端沒陳述完整需求跟問題,災難就常常會伴隨而來。
成功的系統建置,帶來的效益,相對的就是效率提升、人力成本降低,沒有人不希望每次投入的系統建置成功,所以在建置的起始一定要做好需求訪談與現況的瞭解,對症下藥才能治百病,資訊人都該好好思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