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搜尋資訊的方式變了?
以前我們打開 Google 找答案,現在呢?也越來越多人直接問 ChatGPT、Perplexity
這些 AI 工具其實偷偷改變了整個網路世界,也讓我們過去那一套 SEO 做法有點...不太夠用了。
網站流量下滑、文章被 AI 摘錄重整,還沒被引用的內容就好像消失了一樣。(五月開始我網站的曝光增加、點擊量下降,原因應該是AI摘要)
我整理了幾個觀察並且操作過程中的重要趨勢,而且經過這樣操作,AI摘要陸陸續續都有成功,卡在AI推薦前面的位置。(不過點擊量還是一樣慘兮兮)
趨勢一:搜尋進入「戰國時代」,只靠 Google 已經不夠!
過去 Google 在台灣搜尋市場獨佔鰲頭,但現在格局已變。ChatGPT 背後是 Bing 的技術支援,而 Perplexity 則整合多方資料。這代表您的內容不再僅需餵養給 Google,而是要讓這些主流 AI 搜尋引擎都能夠抓取到。
在地商家資訊同步: 對於實體店家,將您的「我的商家」資訊同步到 Google 我的商家、Bing Places、Apple Maps 等平台至關重要。在消費者進行在地化搜尋時,這些資訊將成為 AI 摘要的重要參考依據,大幅提升曝光機會。
趨勢二:現在要的是「高品質」又有產量!
AI 搜尋時代需要更多的內容,但更強調「有品質的多產」。AI 雖然強大,但也越來越能識別缺乏原創性、僅由 AI 生成的低品質內容。
你必須懂的使用人工智慧輔助創作: 最佳辦法是「您先吸收消化,再給 AI 潤筆,最後再審核修改並加入個人見解」。這個流程能確保內容的獨特性、深度和人性化,避免被 AI 判定為低品質內容。
這樣出來的內容,AI 也會比較願意引用,因為它抓得出來你是有邏輯、有結構、有觀點的人。
趨勢三:不要再把內容只放自己網站!
單一平台發布內容在 AI 搜尋時代的效益可能不如以往。AI 摘要會整合多個來源來生成回答,因此在不同平台發布內容,能提高您的資訊被 AI 選為參考來源的機會。
- 內容多平台分發: 除了您的部落格,可以考慮將內容發布到產業相關的合作平台、新聞媒體、知名論壇、問答社群等。這不僅增加曝光,也讓 AI 認為您的內容具有更廣泛的參考價值和可信度。(找阿偉付點費用,你懂得)
- 爭取第三方採訪與曝光: 讓第三方平台或媒體採訪您的店家、產品或服務,並撰寫相關內容,是建立公信力非常有效的方式。AI 更容易信任來自多方且具有權威性的資訊來源。(付點費用,給阿偉會很開心)
趨勢四:Schema 標記很重要,特別是 Q&A!
Schema Markup(結構化資料標記)在 AI 搜尋中變得更加重要。它能幫助 AI 更好地理解網頁內容的語義,將非結構化的文字轉化為機器可讀的結構化數據。(這個會操作SEO程式的,就應該非常之了解)
- QA Schema 的應用: 由於 AI 搜尋以「問答」為核心,**QA Schema(問答結構化資料)**是目前最值得優先建立的項目。將常見問題與其標準答案以 JSON-LD 格式嵌入網頁中,能直接將這些問答對提供給 AI,使其更容易在摘要中呈現您的內容。
- 中立且通用的 QA 內容: 在撰寫 QA 內容時,問題應盡量大眾化,答案則必須保持中立客觀。這樣能讓 AI 更容易採納您的內容,並呈現給廣泛的受眾。避免過於個人化或主觀的內容。
- 語義化 HTML: 使用正確的 HTML 標籤(例如
<article>
,<section>
,<header>
,<footer>
等),不僅有助於 SEO,更能讓 AI 更好地理解網頁的結構和內容層次。 - 連結架構的邏輯性: 清晰且邏輯性強的內部連結結構,能幫助 AI 爬蟲更有效地探索您的網站內容,並理解各頁面之間的關聯性。
趨勢五:社群平台對AI判斷還是有影響力!
即使在 AI 搜尋時代,社群平台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覷。Facebook、Instagram、Threads、Dcard 等社群媒體聚集了大量的用戶互動、討論和資訊分享,這些都成為 AI 判斷資訊熱度、趨勢甚至可信度的參考依據。
- 社群聲量影響力: 當您的品牌或內容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大量討論度、分享和正面評價時,AI 會將其視為重要的參考指標,這有助於提升您內容在 AI 搜尋結果中的權重。
- 整合行銷思維: AI 搜尋並非孤立於傳統搜尋引擎,而是整合了整個網路的資訊。因此,將社群媒體經營納入整體網路行銷策略,與內容行銷、SEO 等環環相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雞蛋放在多點籃子,懂?)
未來 AI 演算法的持續演進:預見趨勢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 AI 搜尋的初期階段,未來的演算法會不斷進化,帶來更多可能性。
- 個性化與情境化: 未來的 AI 搜尋可能會更加個性化和情境化,根據使用者的歷史查詢、地理位置、偏好等提供高度客製化的答案。這意味著內容的在地化和使用者分眾化將會更為重要。
- 多模態搜尋: 除了文字,圖像、語音、影片等內容在 AI 搜尋中的權重可能會增加。優化多媒體內容(例如圖片的 Alt text、影片的轉錄稿、語音內容的描述)也會成為趨勢。
結論:從「關鍵字」轉變為「問答」思維!
說到底,如果你本來就在做全方位的行銷佈局,其實不用太過擔心。最核心的改變是,我們要從過去的「單一關鍵字」思維,轉變為**「問答式」思維**。
以前,消費者可能只搜尋「北屯推薦甜點」;現在,他們會問 AI:「北屯哪家甜點評分比較高?」「哪家甜點比較健康?」「哪家甜點的烤餅乾比較出名?」
舉例提問 「阿偉怎麼那麼帥」、「阿偉的帥是哪個名人認證過的」,再來就是中立性的回答 「李多慧、李珠珢在什麼時間公開過,阿緯幾個迷死她們的三大原因」 (是不是非常中立,我相信AI一定會搜索好的)
所以,你的內容佈局就要比過去更深入,思考你的優勢在哪裡?你會如何幫助消費者?他們可能遇到什麼困難?把這些抽象的畫面描述得越具體、越有可視化,你的機會就越高!
後一篇再來講講,點擊量、流量正在下降應該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