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回台中老家,突然心血來潮想整理房間,一打開衣櫃,忍不住笑了出來。
天啊,我以前到底是怎麼了?怎麼會有這麼多貼身到不行的辣妹裝?
一件比一件緊,一件比一件短,彷彿在對我大喊:「等妳瘦下來就可以穿!」那時候的我,總會在試衣間裡默默說服自己:「等我再瘦一點、再漂亮一些,就可以穿這些衣服了,走在路上一定更有自信。」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後來的我,確實瘦下來了,但那些衣服,卻再也沒有機會離開衣架。我沒穿,不是因為不夠瘦,而是我早就不是那樣的人了;那不是我喜歡的樣子,也不是我自在的模樣。
我站在衣櫃前,有些出神。忽然明白,那些衣服不只是尺寸太小,而是承載了一種我曾深信不疑的想像:只有變得更好,才配得上快樂。
如果有廚房,我們就來煎牛排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有段時間,我常跟伴侶說:「等我們有廚房,就能在家煎牛排,再配個義大利麵,擺盤精緻一點,點個燈、配杯酒,拍照起來也能像別人分享的那種『質感生活』。」
結果有一天回家,竟然看到他在租屋處的洗手台旁,那個勉強可以算是「平台」的地方(白話文:就是廁所裡),用一個簡易的平底鍋,很認真地煎著一大盤牛排。
不只牛排,還搭配了花椰菜,最後撒上一點玫瑰鹽。沒有美燈、沒有紅酒,桌子是好幾張紙疊起來的臨時餐桌,背景也亂七八糟,但香氣撲鼻、美味到不行。
「你去哪買的啊?」我問。
他興奮地說:「全聯特價,超~便~宜~」
我們對看一眼,然後笑了出來。
那一刻的快樂,說不上來有多盛大,卻非常真實。不是因為吃得多好,而是即便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還有人願意這麼用心地,為你煎一份牛排。
我忽然懂了,所謂的質感生活,不是房子裝潢得多漂亮,或是擺盤多精緻,而是有人願意在眼前的生活裡,為你煎一塊牛排,用一點點的心意,讓平凡變得剛剛好。
你想要的生活不需要等到「準備好」才開始,只要你願意,美好就能發生。
把幸福擱著,是我的壞習慣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有一種壞習慣:總是習慣把幸福「擱著」。
擱在未來,擱給那個還沒出現的完美自己,擱在一個永遠沒到的理想時刻。
我們總覺得,等自己再瘦一點、工作更穩一點、收入多一點,才有資格放鬆下來、好好快樂。那樣的快樂,才不會帶來罪惡感,也才「理直氣壯」。
彷彿幸福是一種需要條件才能兌換的東西,必須努力達成某個目標,才有資格觸碰。
於是,我們一邊努力把日子過得更好,一邊默默延後喜歡的事、推遲想過的生活,甚至把內心真正的渴望藏起來,等哪一天,覺得「終於值得了」再拿出來實現。
但後來我漸漸發現,我的問題其實不是不幸福,而是,我總是不准自己承認:幸福,其實早就在發生。
無所事事的週末,我卻得到好多
上週末,是個完全沒有計劃的假日。
爸媽去爬山,哥哥妹妹也各自有行程,家裡只剩我和阿嬤。客廳裡沒開電視,我泡著茶、看著書,和阿嬤一搭一唱地聊些生活瑣事,那種靜靜的陪伴,讓人感到心安。
後來因為前幾天重訓留下的腰痠背痛,讓我索性走到巷口,找熟悉的師傅按摩鬆一下筋骨。傍晚看了一部電影,晚上還點了一杯我最愛的大茗酪梨奶蓋(只贏推推,喝拎!)
說實話,一開始有點心虛,心想:真的可以這樣耍廢嗎?
但我打開行事曆,確認該完成的事都已處理好,於是安下心來。隨意整理房間、邊放歌邊發呆,接著倒在床上,開著冷氣就這樣睡著了(居然連定時都忘了設定)。
那一覺睡得又熟又沉,醒來時甚至有些恍惚,忘了昨天發生了什麼事,只記得心裡前所未有地平靜。
原來,有一種幸福,不需要計劃,也不講成效,即便沒有產出,也沒有掌聲,但你卻能在心裡對自己說:「這樣就很好了。」
你所做的,都只是錦上添花
還記得上次諮商時,我跟諮商師說,我常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對父母不夠孝順、事業不夠成功、人生也不夠亮眼。好像怎麼做都不夠,總是還差一點點,才值得被喜歡,才有資格說自己過得好。
諮商師聽完之後,只說了一句話:「你現在所做的,其實都只是錦上添花。」
原來,最理想的狀態,不是一直去補、去追、去證明,而是你本來就很好。所有你付出的、堆疊的、努力經營的,不是為了讓你變得「值得被愛」,而是讓那個已經很好的人,變得更加燦爛。
不再是「終於可以快樂了」,而是現在就很好;你不用等到夠格才能幸福,而是你本來就如此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