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年毀滅倒數|勿忘死,勿忘愛,勿忘末日常在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進場前原本雖沒有期待是緊張刺激的喪屍追逐大片,但沒有想到作為同類型開山之作的最新重啟,《 28 年》端出的菜色,可說和爆米花電影沾不上邊。雖有幾段緊張刺激的動作戲與追逐戲,但重點也並不在此,反倒將主題聚焦在虛構與現實的相互映照,末日世界觀表現著後疫情時代的國族焦慮,電影裡人類與感染者的對立,對漸趨狹隘、二元化的社會風氣做出尖銳的叩問,構成一部講述「人類進程」的未完成敘事詩。

raw-image

老實說,看完第一個想法除了問號滿滿之外,也難以真正找到投入的關鍵點,雖然中段放子在水上道路的跑戲的確是驚心動魄,後段人骨聖殿的沉醉時刻,也因某些畫面構圖的渲染美不勝收,但《 28 年》還是無法說服單一情節定義本作優劣。

不禁想嘉蘭劇本的娛樂性跟藝術性的天秤是不是再次失衡(怎麼會說又呢)?或是真就對不上丹尼鮑伊的頻率,但事後想了一想,本片的咀嚼方式真的要刁鑽點才能嘗到精彩之處,當然對筆者的體感來說,真就這麼「一點點」而已。

raw-image

比起像電影,丹尼鮑伊賦予 28 系列的質感,更像是在翻閱攝影集,尤其是受丹尼鮑伊在本片以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以及剪輯手法特異之下會有的感想。

例如本片的多場擊殺感染者畫面,弓箭從弓弦中射出的 A 視角,到穿刺肉體時的定格 B 視角變換,既有種短暫從敘事中「跳出」的觀感,又刻意凸顯了血漿味濃厚的 CULT 娛樂性,這或許是手機攝影才能達到的高靈活調度,但到現在我也不是很確定這種讓沉穩故事失真的處理,是否就是電影想傳達的後設藝術性?

從另一角度看,《 28 年》也像是在美術館會看到的策展題材。英國作為曾經主宰世界的海權霸主,到近代卻經歷了一二戰的亡國感洗禮,到 21 世紀脫歐影響下類鎖國景況,多元文化與言論思想的「倒退」,電影透過一場毀滅性的瘟疫包裝時事,導演也保留了系列舊有的粗粒、濕冷的畫面語言,彷若觀眾是與這場災難保持距離的觀察者,卻分秒不離所處社會的創傷殘影。

raw-image

人人都在討論的「行軍詩」被刻意凸顯了重量感,原始來源很多文章都引經據典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但我很喜歡影評人 Richard Newby 對該詩作的理解:「“Boots”並不是針對他們眼前的感染者發出警告,而是針對他身後的村莊,那裡的人們已經不再好奇,而是按照“不要——不要——不要——不要——看你面前的東西”的座右銘生活。」即便那首駭人的行軍詩無時無刻都可能在腦中響起,但片中各個角色面對的,顯然不是我們熟知的「戰爭」,至少它並沒有常形可供參考,而更像是沒有休止符的殘酷日常,是你翻閱史書也很難找出對應之法的世代焦慮

《 28 天》的批判主題帶有強烈的時序性,電影時常交叉剪接《亨利五世》(1944) 電影中描繪英軍透過弓箭擊敗法軍的片段,這部勞倫斯奧利佛執導並主演的電影,是當年溫斯頓邱吉爾在二戰末期為鼓舞英軍士氣所做的事蹟之一,而該片中多數亨利五世的負面行為被刪除,以最大化宣傳效用。

片中那信奉謎樣儀式、與世隔絕,且以神化過後的謊言煽動人心的避世島嶼,既是電影對於島國保守思想做出的質疑,而片尾「勿忘死,勿忘愛」的情感訴求,則喚回了人性面對死亡所需保有,也不得不持有的謙卑,就如片中凱森醫生對那人骨聖殿的解釋——唯一不變的只有死亡,並沒有因末日而淡化,反倒再度給人類一次自省的機會。

raw-image

《 28 年》可以說這是一部後設屬性點滿的電影,尤其是政治這塊著墨至深,對脫歐後英國漸趨封閉的現狀,作了一次少有的文學性諷刺,在連「後疫情」都已成往事的 2025 年,鮑伊與嘉蘭重新以靈敏的角度重新梳理了時代樣貌,雖對首部曲《 28 天》做出了畫面與地域性上的傳承,只不過添加了更濃烈的議題味。

以小孩為主角的選擇,我認為也加深了電影試圖告誡人們專注於眼前世界的重要,「不理解死亡」的下一代,會如何看待這一資訊與對錯變得混濁不清的時代,會是效仿古人的價值觀,以崇高之名複製粘貼即可,可誰說那些價值觀會是全然正確的呢?畢竟連歷史都是前人選擇性失憶的產物

目前首部曲看完,還不能篤定編導們的表現是好是壞,至少我打上了很大的問號,但從嘉蘭難得熱情接手三部曲編劇工作的老消息來看,新「三部曲」的進化幅度還是得放長遠來看,當然票房開紅盤的話一切都好說,目前的感受像《沙丘 第一部》一樣僅為系列作的開端作用,真正的高潮還要等到後兩部曲的揭開才能知曉。

(雖然還是給不了太高的評價,但慶幸還是有 A24 跟索尼等片商先後給了嘉蘭這種小眾導演不低的預算,拍攝這類別具深意的劇本。)

圖 / SONY Pictures、IMD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恍惚電影的雜記角落
22會員
18內容數
我的電影集散地,卻不只聊電影。 我的文章不長不短,恰好就是不太適合經營社群的長度,所以就到了方格子一遊。 如果你也喜歡看電影,但不喜歡看 IG 的快餐心得的話,這裡也許會是你的閒暇休息站。
2025/05/29
撇除還是值得一觀的阿湯哥賣命演出之外,《最終清算》的觀感,像是在看創作者的「窮緊張」失控現場,該下重筆的蜻蜓點水,該作為工具串接劇情的橋段,卻重點打磨,前者如伊森潛水戲後如何「重生」的潦草帶過,後者如所有在片中輪流刷臉的新配角與人類反派。
Thumbnail
2025/05/29
撇除還是值得一觀的阿湯哥賣命演出之外,《最終清算》的觀感,像是在看創作者的「窮緊張」失控現場,該下重筆的蜻蜓點水,該作為工具串接劇情的橋段,卻重點打磨,前者如伊森潛水戲後如何「重生」的潦草帶過,後者如所有在片中輪流刷臉的新配角與人類反派。
Thumbnail
2025/05/17
過去以超低預算拍電影達到超絕佳績的日本電影,最容易想到的肯定是《一屍到底》,而《超時空武士》也以相似條件達成了此一創舉,可不同的是,兩者雖都以「拍電影」當作主題,可本片多了一項設定,為其賦予了傳遞日本傳統價值的高深任務,也就是「武士精神」的誠實重現。 一聽聞本片預算為 600 萬台幣可說是驚為天人
Thumbnail
2025/05/17
過去以超低預算拍電影達到超絕佳績的日本電影,最容易想到的肯定是《一屍到底》,而《超時空武士》也以相似條件達成了此一創舉,可不同的是,兩者雖都以「拍電影」當作主題,可本片多了一項設定,為其賦予了傳遞日本傳統價值的高深任務,也就是「武士精神」的誠實重現。 一聽聞本片預算為 600 萬台幣可說是驚為天人
Thumbnail
2025/05/15
故事發生在一位少女自殺未遂之後…… 心理師:「妳在這裡幹嘛,親愛的,妳還太年輕,根本不知道人生能有多糟」 Cecilia:「很顯然,醫生,你從沒當過一個13歲女孩」 《死亡日記》作為小說改編電影,同時是 1999 年蘇菲亞柯波拉推出的生涯首部長片
Thumbnail
2025/05/15
故事發生在一位少女自殺未遂之後…… 心理師:「妳在這裡幹嘛,親愛的,妳還太年輕,根本不知道人生能有多糟」 Cecilia:「很顯然,醫生,你從沒當過一個13歲女孩」 《死亡日記》作為小說改編電影,同時是 1999 年蘇菲亞柯波拉推出的生涯首部長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部很久以前就聽說非常有名很好看 不過電影懶人如我 從來沒看過 看了一下時間 竟然也是七年前的動畫片了驚驚 結果因為今年工作上的需求 所以逼著自己把這部看完了 邊看邊覺得真是應景 最近鬼門開、中元節要到了 這時候看墨西哥亡靈節的電影 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還真會選呢~~ 看完之後......
Thumbnail
這部很久以前就聽說非常有名很好看 不過電影懶人如我 從來沒看過 看了一下時間 竟然也是七年前的動畫片了驚驚 結果因為今年工作上的需求 所以逼著自己把這部看完了 邊看邊覺得真是應景 最近鬼門開、中元節要到了 這時候看墨西哥亡靈節的電影 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還真會選呢~~ 看完之後......
Thumbnail
喜出望外超乎預期!原以為是單純的複製貼上90年代揚迪邦特所立下的經典標竿,殊不知新版的劇本有更多與時俱進的改動,在保證爆米花娛樂性的同時進行人設上的大幅調整、愛情戲上的編排轉換以及災後的人道關懷探討,2小時毫無冷場高潮迭起。
Thumbnail
喜出望外超乎預期!原以為是單純的複製貼上90年代揚迪邦特所立下的經典標竿,殊不知新版的劇本有更多與時俱進的改動,在保證爆米花娛樂性的同時進行人設上的大幅調整、愛情戲上的編排轉換以及災後的人道關懷探討,2小時毫無冷場高潮迭起。
Thumbnail
故事聚焦在末日當頭的兩人一貓,非但沒有驚慌逃竄至逃生地點,反而在倉皇的人群中堅定逆行,試圖在死前完成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項。這個故事前提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電影實際看下來卻漏洞百出。
Thumbnail
故事聚焦在末日當頭的兩人一貓,非但沒有驚慌逃竄至逃生地點,反而在倉皇的人群中堅定逆行,試圖在死前完成心願清單的最後一項。這個故事前提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電影實際看下來卻漏洞百出。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用影相說話」的拍攝原則、「有故事的反派」的人物設定、「不要按照順序說故事」的敘事技巧,「創造反思的空間」增添作品深度與餘韻;這些好作品該有的元素,或許只要是個資深的追劇仔就有能力侃侃而談。然而,能像《亡命機劫》將這些元素完美組合的作品並不多見。
Thumbnail
整部電影不是在生命的盡頭尋求人生的意義,而是體會與透悟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整部電影不是在生命的盡頭尋求人生的意義,而是體會與透悟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誠實而言,我已經好久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部電影了。大部分看到一半就失去了興致,但是這一部,我是一口氣直接來了個三刷。。。下面我就分享一些自己認爲有趣的點,可能有點亂哈哈
Thumbnail
誠實而言,我已經好久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部電影了。大部分看到一半就失去了興致,但是這一部,我是一口氣直接來了個三刷。。。下面我就分享一些自己認爲有趣的點,可能有點亂哈哈
Thumbnail
《不虛此行》的主題與死亡相關,但導演應是有意淡化所有由之而起的哀念憾悔,集中從死看生 (下有劇透)
Thumbnail
《不虛此行》的主題與死亡相關,但導演應是有意淡化所有由之而起的哀念憾悔,集中從死看生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