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越用 Notion 越亂?」「用了資料庫反而更難找?」
其實這不是 Notion 難用,而是你可能踩到了常見的使用誤區!這篇文章要帶你一一拆解 Notion 使用者最常犯的 5 個錯誤,並提供實際的 解法與建議,幫你用得更清晰、更有效率。
❌ 錯誤 1:過度依賴頁面巢狀結構,導致內容深不見底
問題說明:
許多新手會將頁面一層包一層,如下結構:
首頁 → 專案A → 任務區 → 任務一 → 附註區 → 圖片 → 備註
這樣一來,找東西時會陷入「地底迷宮」,很容易迷路,也無法全局掌握。
✅ 解法建議:
- 少巢狀,多連結!
用「頁面連結」代替過度巢狀結構。 - 建立導航區塊:在每個主要頁面設計簡單的內部連結清單(例如用
@頁面名稱
或/link to page
)
👉 延伸技巧:建立一個「首頁總覽」,將所有功能性頁面做集中導覽,並使用 Toggle 或 Icon 標示分類。
❌ 錯誤 2:沒有規劃命名規則,導致搜尋混亂
問題說明:
常見的命名亂象:
- 資料庫項目名稱重複:「筆記1」「備忘2」「XXX任務」
- 不同用途混在一起,難以分辨:「3月會議」和「3月工作日誌」混淆
✅ 解法建議:
- 為每類資料設計 一致的命名結構(例如:「[專案]任務名稱」)
- 搭配日期標記,如:「2025/06/10|例會筆記」
- 為重要頁面加上 Emoji 或標籤:「📌 目標規劃」「📎 合作案記錄」
👉 延伸提示:可建立「命名規則頁」當作內部標準手冊,日後可快速查找與維護。
❌ 錯誤 3:只會用表格資料庫,不善用多視圖呈現
問題說明:
大多數新手會只用表格資料庫(Table View)處理所有資料,結果資訊擁擠、沒有重點、視覺疲勞。
✅ 解法建議:
- 為同一資料庫建立 不同的視圖:
- 看板:適合流程控管(如「待辦|進行中|已完成」)
- 行事曆:適合排程(如「內容日曆」「任務日期」)
- Gallery:適合靈感、書單等有圖片的內容
- 對不同用途建立專屬視圖(例如「本週任務」、「已完成記錄」、「高優先任務」)
👉 延伸技巧:使用 Filter + Sort 強化每個視圖的聚焦度,避免資訊重複出現。
❌ 錯誤 4:用太多裝飾性設計,頁面變得難以使用
問題說明:
剛開始使用 Notion 的人,很容易被它的美觀自由度吸引,加入大量 Emoji、彩色背景、分隔線、GIF、貼圖等,導致頁面凌亂、閱讀困難。
✅ 解法建議:
- 設計一致風格:例如每個標題只使用一種顏色與一種大小
- 減少視覺干擾:每個頁面限制 Emoji 數量(不超過 3 個),避免閃動圖片
- 排版簡單明確:使用區塊、Toggle 收摺資訊、避免長篇未分段內容
👉 建議風格:溫柔留白、理性整潔風(建議每個區塊保留空間與留白)
❌ 錯誤 5:忽略資料庫的欄位類型設計,導致無法後續分析與自動化
問題說明:
很多使用者將所有欄位都設為「文字」,結果資料無法篩選、分類、計算、統計。
例如:「完成日期」若用文字而非「Date」,就無法做時間排序或提醒。
✅ 解法建議:
- 正確設定欄位類型:
- 選項:用於狀態(如「進行中/完成」)
- 日期:可搭配提醒與行事曆視圖
- Checkbox:完成勾選追蹤
- Relation/Rollup:跨資料庫串接關聯
- 避免「全都用文字」的設計思維,讓資料有邏輯、有結構
👉 延伸應用:搭配公式(Formula)製作自動化進度條、分類統計等視覺化結果。
📘 延伸閱讀推薦(系列文章):
✍️ 結語:用對方法,Notion 是最好的效率工具
每一個小失誤,都可能讓你覺得「Notion 很難用」。
但每一個改進,則能讓你往「打造屬於自己的數位系統」更進一步。
用 Notion,不是要追求炫技,而是讓資訊更貼近你的節奏與生活方式。
📬 喜歡這系列嗎?別忘了追蹤 Claire's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