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覺得呢?」翧真摯的臉突然擋在我跟我的手機之間。
蛤?我剛剛沒在聽你講話,你再說一次。
翧瞪著我,氣噗噗地指責:「你都沒在聽我講話!」
對不起啦,但我也不是「都」沒在聽,我只是偶爾沒認真聽。
「哪有,你常常都沒在聽!」
事情是這樣的...
我有點心虛的抬頭看了一眼翧,他的表情上寫著:「來,開始你的狡辯。」
我每天大清早起床,給你們弄早餐、送你們上學,然後我去上班,忙碌一整天,下班回來給你們弄晚餐、然後洗碗洗衣服之類的家事,給你們檢查作業、複習功課,已經耗盡我的專注力了,我需要時間看一些垃圾影片,讓腦袋放空,所以!你這時候跟我講話我很難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
「嗯哼。」顯然,這段狡辯他不滿意。
但是!我覺得你應該用一個寬容的心對待我,畢竟,我願意聽你再講一遍,這次我會專心聽。
「然後下次勒?」
做人,要把握現在,下次的事留到下次煩惱!
「不是啊,我每次講講講,講完了你就一臉蛤?然後我就要再講一遍,我會感覺自己被忽略了。」
那..你講之前先跟我說,這事非常重要我必須認真聽?
「那如果其實不重要但我想要你聽我講話呢?」
其實重不重要是你定義的...
「我怎麼感覺,你是在說,我講的話一直都不太重要?」
我換個方式說好了,你會喜歡聽我回家一直說工作上的事嗎?
「還好,沒有很愛聽。」
為什麼?
「不是啊,那些人我又不認識,你的工作我其實一直也沒搞清楚到底在幹嘛,那些事情我又不會,就很無聊啊。」
所以說,一家人,肯定會想互相分享自己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事,但其實彼此只有在家裡的時間才是共同生活圈,不同生活圈的事因為不熟悉、不了解、不相關,多少會覺得無聊、不好玩、沒有辦法產生共鳴。我很喜歡你們分享你們的生活圈,我針對的是分享、不是事情本身,我有精神的時候當然會盡量認真聽、給反饋,但有時候很累,就有點懶了。
「雖然有點誠意,但還是在狡辯。」翧斜眼看我,似乎在考慮是否接受這個狡辯。
那所以你剛剛到底講啥?
「反正就是.....」
他哇啦哇啦地分享了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我還是覺得很無聊,但我聽完了也反饋了,我不確定他是否滿意,所以決定開始分享我在公司發生的事,得到了他非常誠實的反饋:「我不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