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開始,我下定決心開始退母奶了。
身為二寶媽,這三年來,我花了一半的時間,懷孕生下兩個孩子,然後花了另一半時間,每天不間斷餵母奶,大寶喝了8個月,二寶也邁入第11個月,想想自己還真偉大!
餵母奶帶來的成就感很直接,身體產製出來的奶水,竟能哺餵一個生命逐漸長大,看著他從軟綿綿的嬰兒,逐漸會抬頭、會翻身、甚至會站,實在不可思議。
為了讓奶水更加營養,我開始注重自身飲食,將原本以蔬菜為主的飲食習慣,轉變為攝取更多優質蛋白質,這種為了孩子努力照顧自己,將愛化作母奶傳遞給孩子的日常,都讓我備感幸福。
不過,為了穩定產出母奶,生活中還是有種種不變,例如每次出門前,我腦中第一個想法是「會不會卡到哺乳時間?那邊有哺乳室嗎?要帶哪些哺乳用具出門?」以至於在哺乳期間,我每次出門都是大包小包,也很難安排太遠的行程。
更別提每次擠奶都得花上半小時,再加上清洗擠奶器的時間,餵母奶這檔事占據我生活中好大一塊時間。
此外,我也已經三年沒有喝酒,每次講起跟朋友喝酒發生的荒唐事,都像在講上輩子的事。前陣子整理家裡,意外找到還沒懷孕時自釀的梅酒,當時原本打算半年後就開喝,沒想到這一放就是三年,不禁莞爾一笑。
在我的哺乳生涯中,可以說這兩股情緒不斷在拔河,我一方面享受媽媽與寶寶獨特的連結,一方面又因為受限制的生活而感到疲倦。隨著孩子開始吃副食品,對母奶不那麼感興趣,我告訴自己,是時候開始退奶了。
所謂退奶,生理層面上就是慢慢減少奶水產出的過程。我採取溫和退奶的方式—拉長擠奶間隔時間,讓大腦接收到「不需要製造這麼多奶水」的訊號。
舉例來說,原本我每天固定6小時擠一次奶,每次約130cc;開始退奶後,就改成每8小時擠一次,雖然奶量一樣130cc,但整天的總奶量自然下降。接著逐步拉長擠奶間隔,從12小時、15小時….直到不需要擠奶,胸部也不會不舒服,就是自然退奶完成。
作法不難,反倒是心理層面的依依不捨,讓退奶的過程充滿挑戰。想到這或許是人生最後一次產製母奶,未來也不再有合法偷閒的擠奶時光,內心就好捨不得,忍不住懷疑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再撐久一點?要不要再多餵幾個月呢?
幸好,體貼的同事幫助我斬斷三心二意,大夥兒約好8/1一起去酒吧,慶祝我睽違三年終於開葷喝酒。於是,我有了明確的退奶時間表。
在這天到來之前,我將有足夠的時間,好好跟母奶說再見。因為奶水充盈而變得鬆弛的肌膚,因為頻繁擠奶而痠痛的肩頸,都是這段旅程最勇敢的印記。
生小孩之前,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堅持餵母奶這麼久,如今終點將近,我感激自己的身體,為孩子源源不絕付出這麼長一段期間,也釋懷於隨著孩子長大,每個階段的親子關係都會有所轉變。
接下來,我將迎接另一段旅程的起點,從哺乳媽媽,回到更自由、更完整的自己,用不同的方式繼續陪伴孩子長大。
想到這裡,不禁有點期待呢!
後記:這篇文章六月底就已完成,等了近三個月,等到我都已經開葷喝酒好多次,終於在9/16被自由副刊刊登出來了!好開心!
我的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被保母兒虐,因而有了一輩子無法復原的腦傷。這段與眾不同的育兒經歷,讓我流了不只一公升的眼淚,也灌溉出「後莎琳 陪腦傷兒飛翔」這個秘密花園。
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在痛苦中的人們一些勇氣,如果有問題想詢問我,或是單純想給我支持和鼓勵,都歡迎與我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