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一個巧克力控,看到「Elle Gourmet 2025年5月號」中的巧克力蛋糕專題「カカオ愛の極みを味わう 最高のチョコレートケーキ」,是日本甜點職人們對於巧克力愛到極致所製作出來的最棒的巧克力蛋糕。也不知道是我抵抗力太弱還是攝影師太會拍,每一個蛋糕都讓我心癢直呼好想吃。所以說什麼都覺得應該要留下這篇的筆記。通篇一共介紹七間店的甜點,有巧克力塔、層次繁複的法式甜點,也有外觀質樸的年輪蛋糕。為避免文章落落長,以下就挑三間做介紹。
首先是「La Base de Chez Lui」的「タルトショコラ」(巧克力塔)。之前曾介紹過在日劇「我的姐姐」中女主角千晴曾造訪過的甜點店「Chez Lui」,當時在文末曾經稍微提過這家「La Base de Chez Lui」,是一間主打「Bean to Bar」模式的巧克力專賣店,沒想到在這篇又再度與它相逢。(P.S.該舊文尚未貼到方格子,日後會補)
根據文中的介紹,「La Base de Chez Lui」的巧克力塔內餡從最底層往上依序是:巧克力酥粒(crumble)、巧克力蛋糕、濃厚的巧克力奶油霜、輕盈的巧克力慕斯,並以巧克力鏡面包覆整體餡料,最後塔殼邊緣再綴以可可豆碎粒,據說這可可豆碎粒有達到畫龍點睛之妙。這款甜點使用的是具有花香與紅色果實風味的秘魯巧克力,而且奶油霜和慕斯分別使用不同可可含量的巧克力原料:奶油霜使用的是70%的巧克力,而慕斯則是使用40%的,讓客人可以充分享受到該款可可豆的香氣酸味等濃厚豐富的滋味。
接下來是「ブノワ・ニアン」(BENOIT NIHANT)的「カボス」。「BENOIT NIHANT」是比利時的巧克力品牌,其創辦人原本是工程師,2005年才轉職成為巧克力職人,走訪世界各地的巧克力農園,其店裡每一款巧克力都是單一農園單一品種,可以吃出個別的特色。該品牌於2023年底首次進軍日本,在銀座開設旗艦店及咖啡廳。目前日本有兩家店(銀座和虎之門之丘),其他五間全部位於比利時,其實還滿好奇該品牌怎麼會如此獨鍾日本的。
回到這次雜誌介紹的甜點:「カボス」,對這個單字很陌生,所以稍微查了一下。原本以為是大分縣特產的那種叫做カボス的柑橘類(臭橙),但整個甜點中都沒有用到臭橙,再查下去才發現原來這個名稱是來自法文的可可豆:cabosse,因為該甜點的外型就是可可豆的造型。
「カボス」使用的是來自宏都拉斯名為「マヤン レッド」(MAYAN RED)的可可豆,據官網說是馬雅文明的遺產,2006年才在宏都拉斯Copán的一個小農園裡被發現並重新得到重視。這款甜點最底層是巧克力蛋糕,然後是帶著榛果、葡萄乾、焦糖和咖啡的香氣的巧克力慕斯包覆檸檬奶霜和杏仁帕林內,最後再以鏡面巧克力披覆,再點綴以可可豆碎粒。檸檬口味的內餡可以充分引發該款巧克力的果香,感受其獨特的個性。
最後想介紹我的愛店「Minimal」於2023年9月開的甜點店:「パティスリー ミニマル」(Patisserie Minimal )的「チョコレートケーキ」(巧克力蛋糕)。看起來非常樸實無華的名字,但其實應該可以算得上是該店的招牌之作,是「Minimal」Bean to Bar精華的展現。從該店部落格文章給這款蛋糕下的標題就可以看得出來其份量:只有巧克力專門店才做得出來的巧克力蛋糕。
這個蛋糕用了三種不同的巧克力交織而成:擔任主軸的是以坦薩尼亞產果香濃郁的巧克力製成的慕斯,蛋糕層和鏡面則是將迦納巧克力與海地巧克力混合後使用,充滿堅果風味。比較特別的是,這個蛋糕裡還夾有用可可豆果肉製成的果凍和白巧克力法式奶凍,再加上最底下用法式薄餅製成的基底,層層疊疊一共七層(製法的關係慕斯分兩次疊上),讓這個蛋糕口味豐富多元,說是招牌應是當之無愧。
這次專輯比較不一樣的是,每一款甜點都會標明所使用巧克力的產地、烘焙手法(因為都是Bean to Bar)、可可含量、香氣、風味以及喜歡的原因,算是提供非常詳細的資訊,讓大家品嚐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偏好,是很用心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