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的聲東擊西?川普的出生公民權之戰,為何判決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2025年,一紙由川普總統簽署的第14160號行政命令,直接挑戰了美國超過150年的法律基石——源自內戰後《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這項權利保障了幾乎所有在美國領土上出生的人都能自動獲得公民身份,但川普的命令卻試圖重新定義「受美國管轄」的範圍,將非法移民或持臨時簽證者在美所生的子女,排除在公民之外。

這項命令無疑是一場政治豪賭,立刻點燃了全國的怒火。以移民權利組織 CASA, Inc. 和華盛頓州、紐澤西州為首的數十個團體與州政府,迅速湧入各地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控訴這項命令公然違憲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司法體系上,等待法官對這場攸關國家認同的憲法大戰,做出歷史性的裁決。

當所有人都以為聯邦最高法院將正面對決「出生公民權是否能由總統修改」這個核心議題時,判決結果卻讓許多人驚訝不已。

當聯邦地方法院紛紛以「違憲可能性極高」為由,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凍結這項命令時,許多人認為這場仗的結局已經明朗。然而,當案件最終上訴到最高法院,判決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最高法院的判決書,幾乎通篇沒談「出生公民權」到底合不合憲!

他們避開了這個最核心的政治議題,反而聚焦在一個看似乏味的技術問題上:「一個地方法院法官,有權力命令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停止一項政策嗎?」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院這種避開核心政治議題的「聲東擊西」操作,並非首見,反而是他們近年來一種常見的司法策略。例如,在2024年涉及墮胎藥的 FDA v. Alliance for Hippocratic Medicine 案中,他們避談墮胎權,只裁定原告「沒資格告」;在2019年處理「傑利蠑螈」選區劃分的 Rucho v. Common Cause 案中,他們也避談是否公平,只說這是法院管不了的「政治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可以去網路上搜尋資料,會發現這些操作與本案如出一轍。

回到我們的主題,最高法院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社區問題:

假設社區裡有一間工廠,天天製造噪音。住戶A受不了,告上法院。法官如果發布「針對性禁制令」,就只會要求工廠「在住戶A在家時保持安靜」。但如果法官發布的是「全國性禁制令」(在本案的語境下),就等於命令工廠「從此24小時全面停工」,保護了整個社區的所有人,無論他們有沒有提告。

在本案中,下級法院的法官就採取了後者,直接命令川普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停止執行該命令」。

然而,最高法院的多數大法官認為,這種做法可能「越權」了。他們回溯了美國建國初期的《1789年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 ,指出法院的傳統權力,是為前來提告的原告提供「完全的救濟」(complete relief),而不是為沒有參與訴訟的廣大公眾。因此,最高法院裁定,下級法院發布的禁制令範圍太廣,可能超出了司法權的界線,應將其發回,作出更精確的裁定。

所以,最高法院為什麼要玩這場「聲東擊西」的遊戲?他們是不敢碰觸公民權的敏感議題嗎?

這背後其實體現了深刻的「司法策略」。在法律世界裡,案件的勝負不只在於「對與錯」的實體問題 (Substantive Issue),更在於「法院能做什麼」和「該怎麼做」的程序與救濟問題 (Procedural & Remedial Issue)。

透過專注於「禁制令的範圍」這個技術性問題,最高法院巧妙地迴避了立即捲入一場可能撕裂全國的政治風暴。他們沒有說行政命令一定對或一定錯,而是先為這場官司劃定了「戰場的邊界」。他們傳達的訊息是:就算政府的政策有問題,法院出手的方式也必須受到嚴格的限制。

總而言之,這個判決表面上是關於聯邦最高法院的技術性操作,但它的影響卻遠不止於此。這起案件就像一顆投入水中的石頭,激起的漣漪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觀察:

第一層漣漪:對「普通公民」的意義

這個判決告訴我們,未來挑戰政府的爭議政策時,「單打獨鬥」可能只夠保護自己。若想讓政策對所有人失效,可能更需要透過「集體訴訟」,或仰賴公民組織、地方政府等具有更廣泛代表性的團體來採取法律行動。

第二層漣漪:對「國家體制」的衝擊

這起判決是聯邦最高法院對司法權力的一次「自我約束」。它避免了單一地方法院法官的裁決輕易癱瘓全國性政策的局面,體現了對行政、司法權力分立的尊重。但反過來說,這也可能讓行政部門在未來更容易利用法律的空隙,推行爭議政策。

第三層漣漪:給我們的「法律啟示」

這場官司完美地展示了,法律世界中,「怎麼告」有時比「告什麼」更關鍵。川普政府巧妙地將戰場從必敗的「實體戰」(公民權合憲性)轉移到有機會贏的「程序戰」(禁制令範圍),最終在聯邦最高法院取得了一次程序上的勝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澄清一個非常容易出現的誤解。

判決出爐後,你可能會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標題:「最高法院挺川普!判決結果對行政部門是一大勝利!」

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而且是比較不重要的一半。這就像一場足球賽,裁判看到一方球員越位,於是判定「進球無效」。這項判決對被進球方是個好消息,但這完全不代表裁判認為他們「踢得比較好」。

最高法院這次就是扮演了這樣的裁判角色。他們裁定下級法院的「禁制令」用法(程序)有瑕疵,所以將其發回修正,這在程序上對川普政府有利。但對於最核心的「實體問題」——也就是那份行政命令本身到底合不合憲——最高法院是避而不談、隻字未提的。

因此,最精確的解讀是:最高法院並未對川普的出生公民權政策表達任何支持或反對。他們只是重申了對司法權力範圍的保守立場,要求下級法院未來必須更加謹慎。至於那份行政命令本身究竟能不能執行?這場最重要的戰役,其實還沒真正開打。

這個判決告訴我們,法律遠比新聞標題來得複雜。下次當我們關注重大案件時,除了關心最終的判決結果,或許更可以觀察:法院是選擇與行政權正面對決,還是像本案一樣,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技術角度,重新定義了整場賽局的遊戲規則?除了關心最終的「誰輸誰贏」,或許更該學會看懂他們是「怎麼贏、怎麼輸」的

因為,真正的權力遊戲與司法智慧,往往就藏在這些看似乏味的程序細節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6會員
30內容數
一個專為企業經營者、高階主管、以及渴望突破的法律專業人士所寫的專欄。
2025/07/27
本文探討七法案引發的爭議,從法律經濟學觀點出發,深入分析權利本質、市場失靈、競爭定義及救濟方式等議題,並藉由Harvey、Thomson Reuters v. Ross Intelligence等案例,闡述如何透過更細緻的價值權衡,建立促進創新與社會福祉的法律框架。
Thumbnail
2025/07/27
本文探討七法案引發的爭議,從法律經濟學觀點出發,深入分析權利本質、市場失靈、競爭定義及救濟方式等議題,並藉由Harvey、Thomson Reuters v. Ross Intelligence等案例,闡述如何透過更細緻的價值權衡,建立促進創新與社會福祉的法律框架。
Thumbnail
2025/07/25
本文彙整了作者先前文章所引發的法律界、產業界迴響與提問,針對公共標案、私法財產權框架、制度性問題三個核心議題,進行深入的思辨與探討,並呼籲更宏觀的司法視野與制度改革,以應對公私界線模糊的數位時代爭議。
Thumbnail
2025/07/25
本文彙整了作者先前文章所引發的法律界、產業界迴響與提問,針對公共標案、私法財產權框架、制度性問題三個核心議題,進行深入的思辨與探討,並呼籲更宏觀的司法視野與制度改革,以應對公私界線模糊的數位時代爭議。
Thumbnail
2025/07/23
本文探討如何將法務策略從被動的風險控管提升到主動的商業模式設計,協助科技公司在複雜的法規環境中創造商業機會,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透過完善的公司架構設計,同時開拓商業及國防市場。
Thumbnail
2025/07/23
本文探討如何將法務策略從被動的風險控管提升到主動的商業模式設計,協助科技公司在複雜的法規環境中創造商業機會,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透過完善的公司架構設計,同時開拓商業及國防市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前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在2024年7月13日一次於賓州的公開演講中遭到槍手攻擊。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全球關注,特別是對於即將於11月5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更是增添了一層複雜的色彩。對許多台灣民眾而言,可能難以區分拜登與川普之間的政策差異,也不太了解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不同,但這次選舉的結果對全球局勢
Thumbnail
前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在2024年7月13日一次於賓州的公開演講中遭到槍手攻擊。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全球關注,特別是對於即將於11月5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更是增添了一層複雜的色彩。對許多台灣民眾而言,可能難以區分拜登與川普之間的政策差異,也不太了解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不同,但這次選舉的結果對全球局勢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重大進展:前總統唐納·川普正式獲共和黨提名,對決現任總統喬·拜登。川普的提名為國家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時刻,預計將展開激烈的白宮之爭。川普對中國政策以及與拜登的關鍵差異也成為焦點。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重大進展:前總統唐納·川普正式獲共和黨提名,對決現任總統喬·拜登。川普的提名為國家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時刻,預計將展開激烈的白宮之爭。川普對中國政策以及與拜登的關鍵差異也成為焦點。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後,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辯論表現不佳,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與對手川普的差距拉大。這引發了全球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不確定性和憂慮。企業界尤其擔心川普再次執政帶來的政策不穩定性。因為在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間,川普的政策變化曾增加企業風險。
Thumbnail
上週美國總統辯論由民主黨的拜登(Joe Biden)與共和黨的川普(Donald Trump)進行,這篇文章整理了辯論的一些重點,包括辯論內容、兩位候選人的政策立場和領導風格,以及辯論結束後的活動安排。
Thumbnail
上週美國總統辯論由民主黨的拜登(Joe Biden)與共和黨的川普(Donald Trump)進行,這篇文章整理了辯論的一些重點,包括辯論內容、兩位候選人的政策立場和領導風格,以及辯論結束後的活動安排。
Thumbnail
美國大選仍在進行初選階段。民主黨已無競爭對手,但共和黨有川普和海莉相互競爭。川普面臨刑事指控可能失去競選資格,而海莉緊咬不放,仍相信獲勝的可能性。法院對川普的判決可能影響大選結果。本文分析了川普和海莉在大選中的形勢。
Thumbnail
美國大選仍在進行初選階段。民主黨已無競爭對手,但共和黨有川普和海莉相互競爭。川普面臨刑事指控可能失去競選資格,而海莉緊咬不放,仍相信獲勝的可能性。法院對川普的判決可能影響大選結果。本文分析了川普和海莉在大選中的形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