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引發的網紅商業合作議題
前陣子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導台灣KOL拒絕拼多多商業合作,還公開對外宣稱自己堅定的台獨立場,連帶引起很多KOL、KOC、團主表態自己的立場,甚至有人說這是統戰的一部分,但在KOL、KOC社群我看到了很有趣的「真相」。

部分網紅表態
根據自由時報在2025年6月20日以及其他類似的報導,拼多多近日積極擴展台灣市場,沒想到有多名台灣網紅直接拒絕,還非常直接的表態「我台獨」引起多方討論。合作過網紅說出的實話
在那之後政治相關的社團分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持,也有人覺得這些網紅拒絕就算了,幹嘛要提台獨?他們覺得這樣的行為很野蠻是1450、綠共,但在KOL、KOC的社群討論有人問起,大家也是理性回覆,大部分的人答覆都是:「拒絕了,因為懷疑是假的」,不過卻有以前合作過的網紅丟出了讓大家意外的答覆。
「它其實只是要你花錢買東西,然後分享到社群。」
合作不代表有錢/好處拿
有不少曾經跟拼多多、淘寶合作過的網紅表示,對方其實沒有保證過會給你錢或什麼好處,只是想要讓你去花錢購物,然後分享到社群,而且整個合作會拖得很長,與其說是「邀請合作」不如說是「邀請消費」。
還有很多中國相關的公司合作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假合作真推銷」是很多中小型網紅的真實經歷,很多還是有台灣窗口、經銷商的企業,當然也不一定都是中國廠商,所以提醒有在經營自媒體的朋友,在接下"商業合作"之前,務必留意合作的內容是否有疑慮。
總結1:很多商業合作實際上是推銷
不論是中國的廠商邀約還是台灣的品牌、店家邀約,很多所謂的「商業合作」、「網紅合作」、「網紅免費體驗」實際上是推銷的手法,對方根本不把你當成合作對象,而是想要打著合作名義推銷而已,從購物平台、食品到照相館,哪怕是對方主動找你,也不見得是正常的合作。
如果是真的合作,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的合作需要留意重點。
與中國廠商合作需留意5大重點:
1.違約金
很多中國廠商在跟台灣網紅合作的時候,會盡量以輕鬆的方式去談,合約也不會與歐美日韓的廠商相差甚遠。但有一些廠商會談到不合理的違約金,尤其當你的合作有跨足中國市場的時候,這部分能夠避免就避免,萬一哪天你辱華或者說了對中國來說"政治不正確"的話,比如替被濫殺的貓狗抱不平、替被迫害的女性發聲、為失蹤的兒童發聲等等均為敏感詞,千萬不要誤以為「只要不談政治就沒事」,不信大家可以看看那些在中國發展很好的網紅、明星、藝人社群,他們幾乎不敢碰這些話題。
因此在與中國廠商談合作時,如果有看到類似「乙方需要維持自身形象,不涉及違法言論,否則甲方有權力無條件解約,並求償OO萬人民幣違約金」且違約金非常高昂最好再三考慮。
不要覺得對方無法怎麼樣,過去有很多在中國貸款跑回台灣的人,後來都發生離奇的事故意外,即便合約再怎麼奇怪,只要簽下去就要遵守。
2.可接受公差值
在過去一些網紅的商品中,偶爾會出現嚴重瑕疵的產品。事實上部分中國廠商在與台灣品牌合作時,都會提供一份可接受公差範圍表,這是專門給台灣人的。反而對於歐美日韓的要求,他們的服從性、認真度會比較高,這也是歐美日韓會跟中國廠商做生意的原因。如果你收到這樣的表,最好先看清楚,因為在我知道的窗口中有收到過「只要公差不超過1mm均為可接受情況」。
3.內容含糊帶過
比如前面提到的拼多多合作"誤解",其實很多合作問題起因都是對方只提供含糊不清的內容,之後等問題出現了就會以「並沒有事前提到」、「可接受」為由當作沒這回事,舉個具體的例子:
狀況一 法令未確認
A:「最近中國有對日本、韓國祭出這些法令,那我要批這些______到日本、韓國會受影響嗎?OK嗎?」
B:「OK,沒問題。」
等到期限時,貨物還沒到,一直被壓著。
A打電話過去問才知道,果然出現問題了,B也只會擺出一副被壓著就被壓著啊,不然你想怎樣的態度。
狀況二 回答不明確
C:「這個轉接頭iPhone 15可以用嗎?」
D:「可以的,親。」
等收到之後,發現不能用。
C:「我的手機不能用欸。」
D回一堆之後說:「不能用就不能用。」
狀況三 不明確保證
雖然不鼓勵這樣做,但這是真實案例。
E:「我想要買Tiktok的追蹤1000個。」
F:「OK,沒問題」
幾天後流量上去,但又馬上跌下來。
E:「我的追蹤很快跌下來欸」
F:「這不影響的」
狀況四 日期不明確
G是品牌方跟廣東的H廠商談好一批產品包裝的訂單,談好日期壓在7月,接著G開放顧客預購,發貨日期訂在8月,結果到了9月才拿到貨,不論有沒有拿到違約金,這都造成G的顧客有非常不良的印象。
以上只是少部分的例子,都是沒有得到具體答覆就支付現金、合作,尤其是商業合作案任何問題中國人都會先答應,告訴你沒有問題,之後還是出問題。
如果相信中國人懂中國的法律、法令,相信對方說的OK,真的會出問題!
因此有問題提前想到務必要具體問出來,並且得到對方具體回答。
4.先斬後湊
有時候中國的廠商不會等到逐一確認了才生產正貨,在打樣途中就開始生產正貨,過程有NG不OK的地方,也會一直告訴你「這不明顯」、「這都是正常的」、「這是可接受的」而且防不勝防,遇到的時候一定要拿出魄力告訴對方「這麼誇張的品質,你跟我說OK?這我不接受!如果你不修正,我們就是終止合約!」溝通過程中有時候會讓你有一種「乾脆聘請個翻譯跟越南廠談比較快!」的衝動。
5.亂回答類型
不要以為花錢就是大爺,有時候花錢買到了垃圾,跟對方要求修正,拿出了你要的範本,對方會當作沒看到你傳的範本,繼續傳一些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合作,對方還給你亂回答,很多答應的事情辦不到,真的會讓人很生氣,我會建議拿出十二萬分的魄力,或者如果有預算乾脆請窗口業務負責,對身心健康有益。
總結2:合作需謹慎,花錢不是大爺
以上5個是我知道的台商、跟中國合作的品牌方曾經跟我抱怨過的真實案例,當然也有好的廠商,只是普遍來講這樣的情況都是大家沒想到的,所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