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海潮拍打上沙灘,沙灘上的腳印為之拂去,不留痕跡。
攜手步在岸上的身影,拾著貝殼時的談笑,歷歷如繪,不曾抹滅──

簡介
《貓與海的彼端》是由陳巧蓉老師為故事原案,星期一回收日老師創作漫畫的作品,故事講述內向的邊緣人吳筱榕,與校園風雲人物童可蔚,本應不會有交集的兩人,因為筱榕情不自禁觸碰了可蔚的馬尾,以此為契機成為知心好友。豈知總是相依在側畫著漫畫、傾訴著「貓貓語」的少女們,在一次校外教學後,可蔚筆下的作品《海之聲》成了無人知曉的故事──
筱榕如何面對這一切,而滿盈的思念化為執著,又如何得以宣洩?記憶、情感、淚水與夢境交織,本作以最動人的節奏,引領讀者循著青春成長的腳步,抵達海之彼端的答案。
讀完本作,不由地感到一陣鼻酸,也認為這是部發人深省、值得深入探討的作品。其之所以扣人心弦,不僅因以細膩筆調描繪出純真溫暖的日常互動,更以各種想像、象徵詮釋主角內心的變化與成長。簡單寫實,卻非常深刻動人,故作此文,抒發個人的心得感想。文章會提及故事內容,請斟酌閱讀。
心得
我好怕我會忘記她。
這部作品的主旨,我想便是「如何面對重要之人的逝去」這項人生課題。方理解到此人已從生活中消失時,多數人是難以立刻接受的。而本作中的筱榕,之所以升起要為可蔚完成《海之聲》的執念,原因正在於害怕這位曾經充滿了她國小的回憶之人,最後什麼也沒能留在世界上,遭到遺忘,彷彿不曾存在過。然而,非得製造出實體的存在「證明」不可嗎?倘若一味執著於此,痛苦與悔恨的深淵會將我們吞沒,從而忽略真正重要的事。
一起經歷過的點滴,或甜、或酸、或苦......,當它們成為永恆的記憶瑰寶時,這位重要的人,是否也存在其中呢?不需要任何外在證明,正因為是最好的朋友──和那個人共享這些獨一無二回憶的朋友,所以他/她能夠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此外,相處過程中的經歷與收穫,也終將成為我們的養分。當只剩下自己一人時,反而更能夠感受到自身這些年來的成長與改變。而這相偕成長的足跡,不正是一種證明嗎?
這是屬於妳自己的故事。
「我想要有自己的畫風。」可蔚在這句話中,展現了她想創作出能代表自己的作品的決心,《海之聲》便是由這個夢想誕生的,而筱榕卻一度將思念轉化而成的執念強加在這個作品上。現實中,我們是否也任由悲傷心緒束縛他人的「創作」呢?將其當作抒發思念的出口,扭曲捏造,用滿溢的負面情緒,抹煞了對方,亦使自己深陷痛苦。這種看不見終點的方式,實是為了填補內心因失去而形成的缺口,傷卻不會因此癒合,反而愈陷愈深。
縱使多麼了解對方,也無法擅自代為完成別人的人生。因此,與其執著於他人的「未完成」,不妨專注在自己的未來畫布上,盡情揮灑,筆下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並且相信在另一個世界的那個人,也終有一天,會完成自己的創作與人生旅程。這麼想來,為那個人留下空白,或許正是最好的回應。
還好我有休息一下,電話就通了呢!
即使發生了重大變故,時間依然不留情地飛逝,迎來學校、職場等新生活。在解答遍尋不著的迷惘中,不妨坦然接受新生活帶來的刺激,從中探索自身的定位。這種暫時從過往傷痛中抽離的過程,並非逃避,反而是藉由停下腳步,重新回顧審視,拾回沉浸於憂愁、執著時沒能察覺的事物。那個人仍然會在回憶裡相伴著、在心中存在著,於往後的人生道路與我們並肩前行──這件事唯有「休息」過後,才得以領悟。而當心靈經過這番成長,也正是再次邁步向前的時刻。

「海」的意涵
從封面標題、可蔚的漫畫、筱榕下筆的瞬間,以及故事終章的舞台,海於本作中是難以忽視的存在。而正如海有著不同特質,它在故事的不同階段也被予以各種象徵。
《海之聲》封面的清新哀愁,不僅是能夠代表可蔚的創作,更暗示著二人的未來,也對筱榕帶來重大影響;筱榕試圖創作《海之聲》卻無法動筆時,自責、懊悔、怒意充斥著胸腔,咆嘯著翻騰而來的的黑暗海浪令人窒息,筱榕在其中掙扎著,負面情感一波波打擊她,正反映著她那段時期的灰暗與絕望心境;故事尾聲,捎來的和風是如此溫柔,海潮之聲回響於耳畔,在眼簾前延展的蔚藍無邊無際,空闊而祥和,詮釋出筱榕歷經一番波瀾後豁然開朗的心......既像是將兩人分隔的存在,又是人物心情的寫照,更是獨屬少女們這段青春的蔚藍。而海之彼端,正如筱榕走過一連串的成長歷程後,心靈抵達的終點,以及那份思念得以傳達的所在。縱使相隔遙遠,少女們也於海的彼端連繫著彼此,完成名為人生的創作。
另外除了漫畫,《貓與海的彼端》也出版了由陳巧蓉老師創作的小說版。主軸故事一致,不過針對兩位少女的互動有更豐富──無論是具體事件或是內心戲──的描寫,可以一窺獨屬感情要好的朋友之間的甜蜜與矛盾,生動的敘述讓人物們躍然紙上,彷彿這個故事就真實發生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總而言之,漫畫本身的劇情架構已是相當完整,小說增添的內容則有了錦上添花的效果。
總結
重要之人的逝去,也像是拋來一項項謎題,面臨的我們,勢必經歷度過悲傷與追尋解答的過程。逝去之人往往從自身帶走許多事物,卻也留下一部份的他/她給我們。這段失去,又帶來了什麼?歷經時間探索,於淚水風乾之際,我們才能明白海浪退去時遺留在沙灘上的為何物。
朋友之間,既不是彼此的替代品,更不是光與影,而是能將對方永銘於心,賦予其另一種「生命」的存在。該以何種心態追憶,何種姿態道別?無常往往降臨地措手不及,事實的發生無力挽回。然而,秉持的態度與想法卻是操之在己,隨著看待方法的改變,或許內心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風景──《貓與海的彼端》正是一部帶給我這些啟發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