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7.02
**幸福的家庭條件類似,不幸各有不同,投資亦然。
*成功的長期投資人條件相似,須同時具備耐心、風險分散、長期持有。*失敗可能來自任何單一錯誤,如追高、忽略基本面、資金控管鬆散、情緒交易等。
*很多人自認投資,實際上是投機,甚至已變成賭博。
*長期投資關鍵在於多項因素同時兼顧。影響20~30年資產變化的指標,須整體關注。
*很多人前3年賺錢後自以為賭神,第4年才被庫存循環打醒。
**美股現況與政策觀察。
*美股昨漲跌互見,道瓊連4日強彈,出現落後補漲跡象。
*參議院驚險通過川普大而美法案,眾議院後續修改,1~2週內高機率過關。
*7/9最後關稅談判期限將至,各國積極磋商,美日談判不順,美歐進展良好。
**美國製造業與經濟數據。
*今年標普500已5次創歷史新高,市場樂觀但伴隨懷疑情緒有利股價上漲。
*6月美國製造業PMI升至52.9,創3年新高,優於預期。
*ISM製造業指數從48.5升至49,創2025年2月新高,雖仍緊縮但改善中。
*耐久財訂單因波音帶動大增16.4%,其中運輸設備+48%、商用飛機+230%。
*卡達曾向川普下單150台飛機,顯示地緣政治紅利推升耐久財表現。
**全球PMI與庫存風險。
*美國PMI走強,台、日、韓PMI下滑甚至緊縮,恐因提前備貨導致下半年庫存壓力。
**關稅談判博弈與各方立場。
*7/9關稅大限前避險情緒應提升,美日因稻米問題僵局,日本99%稻米自給率牽涉70萬農戶,政界強硬。
*歐盟讓步換取美國汽車、鋼鋁稅務配額與豁免,整體談判進度超越日本。
*歐盟接受10%基礎關稅,藥品、酒類、半導體、飛機成爭取重點,歐方以降低競爭對手稅率為策略核心。
*川普關稅政策形成美國漁翁得利局面,各國接受10%稅率前提下爭取自身優惠。
**美歐潛在矛盾與旅遊現象。
*美歐表面和緩,內部矛盾未解。
*美國旅客湧入歐洲創新高,歐洲人赴美比例下降,受簽證限制、移民政策影響。
*歐洲過度旅遊問題加劇,本地居民反彈,美國富人行為被視為負擔。
**川普政策方向與市場影響。
*關稅政策可能延後或釋出豁免,未明顯衝擊美股、債市。
*川普已實質取得關稅收入,市場短期相對穩定,惟需留意庫存與全球貿易變數。
**美國下半年財政刺激與貧富差距議題。
*美國參議院通過川普版財政刺激法案,主軸為削減4.5兆美元稅收,主要透過減少Medicare、糧食券等社福支出抵銷。
*法案將導致低收入戶稅後所得減少2.3%,最富有的1%家庭財富增加約2.1%。
*耶魯大學預估,2026~2034年,最富有0.1%族群年收入增12萬美元,前1%增3萬美元,80%中低階層幾乎無改善,甚至因補助削減實質財富萎縮。
**川普減稅結構與軍事擴張。
*川普政策以GDP增長沖銷債務,認為國際強國債務上升合理,重點在經濟增速勝過債務成長。
*稅收減少資金主要投入減稅、造艦(276億美元)、彈藥及工業基礎(238億)、空防飛彈(232億)、軍事整備(155億)、核武力量(142億),強化亞太軍事部署,並要求亞洲盟國分擔費用。
**川普政策推動與司法環境變化。
*川普6個月內政策推行快速,藉由最高法院裁定削弱聯邦法官禁制令效果。
*政策訴訟抵抗力提升,聯邦法官無法輕易阻擋,須等待最高法院判決。
*近期涉及簽證、預算、醫療、移民、選舉規則的禁制令紛紛取消,行政權持續擴大。
**移民政策收緊與勞動市場變化。
*川普全面縮緊移民政策,商用駕照審查加嚴,要求卡車司機會英文,打擊非法移民司機群體。
*美國大型卡車致命事故逐年攀升,川普歸因非法移民不懂英文、無駕照、規則不熟。
*非法移民因怕被抓,隱匿不工作,導致職位空缺數激增至740萬,底層勞動力稀缺推高薪資。
**H1B政策改革與仲介亂象。
*H1B工作簽證遭仲介濫用,金融、電信業透過外包壓低成本,違背吸引頂尖科技人才初衷。
*科技巨頭Amazon、Google、Apple仍以直接聘用為主,金融業花旗、AT&T等仰賴仲介比例高。
*仲介公司透過重複註冊大量獲取H1B名額,類似台灣4+3僑生工作模式,形成灰色經濟鏈。
*川普為抑制漏洞,縮減H1B核發量,提升科技移民難度,預期科技業感受簽證收緊壓力。
**結構性改革影響通膨與利率預期。
*短期經濟未必立即轉差,但薪資通膨持續發酵,影響聯準會降息進程。
*非法移民隱匿、底層勞動力不足,加劇薪資上漲壓力。
*儘管市場降息預期高漲,實質因素仍存不確定,特別是薪資通膨未解決前,聯準會態度偏鷹。
**聯準會博弈與政策暗示。
*川普可能提前釋出偏鴿派主席人選名單,強化市場降息預期,壓低長債殖利率。
*市場關注白宮與聯準會互動,未來降息節奏取決於關稅通膨、經濟數據與政策博弈發展。
**全球貿易、關稅與通膨觀察。
*WTO公布的美國貨物貿易晴雨表顯示,全球商品貿易近期強勁增長,短期有助抑制美國通膨失控。
*美國企業上半年大量備貨,延緩關稅全面傳導至物價,爭取了時間。
*川普藉由囤貨爭取談判籌碼,結合AI科技生產力,試圖降低關稅衝擊。
**科技進步與通縮結構。
*長期而言,科技派傾向通縮論。
*企業為迎合消費者心中價值,透過AI、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
*科技產品迭代效應顯著,雖表面價格提升,但實際效能與性價比提升,帶來結構性通縮。
**川普政策與AI週期對抗通膨邏輯。
*川普透過上半年囤貨爭取談判空間,推高短期通膨預期。
*AI生產力週期有助科技產品通縮,長期緩解物價壓力。
*手機、電子產品表面價格上升,但綜合使用價值與效能顯示實質便宜。
**馬斯克、川普政治衝突對市場影響。
*特斯拉股價近期低迷,與馬斯克與川普矛盾升溫有關。
*馬斯克批評共和黨推動的 大而美法案,甚至喊話成立美國另類黨。
*政治關係再度破裂,影響特斯拉市場信心,衝擊股價。
*市場建議馬斯克應務實面對現實,避免情緒化反應,維持企業與政策良性互動,保障特斯拉與SpaceX在美國的命脈。
**台灣股市與產業結構觀察。
*6月台灣中經院PMI跌破50至49.6,顯示製造業景氣收縮。
*六大產業中有四大產業進入收縮,台灣經濟高度依賴ICT產業撐盤。
*標普PMI顯示台灣47.2,明顯弱化,南韓48.7、歐元區49.5、日本50.1持平,反映台灣經濟結構不均衡,景氣下行風險升溫。
**台灣房地產市場矛盾與供應鏈動態。
*出口表現持續強勁,但內需動能疲弱,ETF交易量、房地產市場均明顯縮減。
*6月房市移轉棟數年減幅達兩成至三成,傳出寶佳建案降價15–20%,但尚未獲官方證實。
*寶佳內部要求供應商建材價格下調5–10%,反映房市成本壓力擴大。
*大型建商普遍選擇撐價、送家電、送裝潢,避免鬆動售價,意圖守住未來AI榮景帶來的房價紅利。
*過去五年七大都會區房價平均上漲200萬,新竹市房價漲幅最誇張,單價飆升近900萬。
* 自備款門檻大幅上升,年輕族群購屋焦慮加劇,反映結構性住房問題。
**短期美股持續創高,但上半年強勁表現後,需提防下半年政策、庫存週期、產業結構帶來的副作用。
*台灣出口表現良好,但內需疲弱、房地產鬆動需持續追蹤。
*PMI數據下滑、景氣末段訊號浮現,但資本市場短期仍可能衝高,投資人需留意矛盾環境下的風險與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