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6.28
**近期市場動態與操作觀察。
*興櫃市場近期大爆發,出現多檔短線大漲40%、10%以上的個股,這波興櫃行情自一個月前已有跡象,近一週全面噴發。*整體市場走勢為強勢多頭,法人資金部位幾乎打滿,若不加碼容易績效落後,呈現類似FOMO補部位現象。
**法人結帳與作帳時間分析。
*法人結帳主要集中在6月與11月,6月結帳前夕資金積極作帳推升行情。
*市場共識形成:此時績效不好者會加碼,導致整體市場普遍做多。
**EPS估值切換與台幣影響。
*市場估值逐漸從今年EPS切換至明年EPS,特別是6月已過半年,投資人樂於反映明年獲利成長。
*台幣持續升值,影響以美元收入為主的電子、半導體企業EPS預測,未來恐面臨全面下修。
*目前預估下半年EPS不易,市場已開始以明年獲利為主要定價依據。
**操作觀察與關鍵時間點。
*七月初將是關鍵觀察期,若指數不再突破、轉為橫盤或修正,加上川普關稅政策落地,若盤面下跌、區間跌破,須警覺風險。
*若市場維持橫盤或震盪向上,需關注FOMC會議是否宣布降息,若降息連續啟動,有望中和EPS下修、匯率、關稅等利空。
**利率對風險資產影響。
*降息可視為市場地心引力減弱,資金被迫撤出定存,轉向股市、風險資產,推升估值。
*即便基本面有EPS下修、成本增加問題,若降息幅度夠大,仍可能撐住或推升股價。
**市場氛圍與反向思考。
*市場主流看法高度一致,可能兩種情境:一是與贏家同站穩健布局,二是市場過度擁擠,反而高估風險、預留反彈空間。
*目前法人與大戶普遍手握現金,後續如果風險事件沒有發生,這批大資金回補市場,股價可能再噴發。
**個人操作策略與資金配置。
*如果要回補部位,傾向低基期、落後補漲族群,像消費性電子、車用相關,而非追高AI硬體或AI軟體。
*AI硬體視為長線配置,短期已減碼至低水位;AI軟體持股比重高,短期不補。
*消費電子、車用族群因基期低,若補部位,風險與成本壓力較小,可提升整體曝險水位。
*補部位偏向策略性布局,避免盲目追高強勢股,保持操作彈性與風險控管。
**Tesla Robotaxi現況與市場觀察。
*Tesla在美國Austin推出Robotaxi已經一週,目前多為正面評價,但部分用戶反映路口判斷遲疑或逆向等小問題。
*自駕表現相比台灣有明顯差異,美國版功能完整,台灣版本因政策封鎖平面道路且高速公路功能受限。
*體驗FSD後,對Tesla未來技術充滿信心,Robotaxi商業化值得期待。
*市場預期後續一定會有Robotaxi事故發生,媒體與社群將放大檢討,類似AI或電動車早期遇到的輿論循環。
*自駕車只需證明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即可,無需追求零失誤。
**事件型Dip的投資觀點。
*Robotaxi若出現失誤或致死事件,預期Tesla股價會出現股價下跌的Dip,但這不代表技術不可行,反而是逢低布局機會。
*類似過往AI、電動車發展初期,輿論與恐懼總會伴隨誇大報導。
*飛機事故亦有類似狀況,雖然整體航空比地面交通更安全,但單一事故仍被無限放大。
**Tesla供應鏈與加單現象。
*近兩三週市場已觀察到Tesla針對功率半導體、車用零件加單,當時Robotaxi尚未正式上線,市場推測原因不明。
*目前判斷加單與Robotaxi布局相關,可能為Robotaxi專用小車或增加Model Y產量。
*台灣零組件廠因Tesla營收佔比低,加單效應有限,投資上不會選擇零組件供應鏈,直接布局Tesla本體更有效率。
**車用市場與經濟循環。
*整體車市與消費電子相似,仍處在需求疲弱循環,預期需等美國正式啟動降息,降低車貸利率後,車市才會復甦。
*工業與工控領域開始微幅復甦,車用零組件反彈時間點可能略晚。
**過去Model 3因空間不足,換成Model X Plaid版本,認為Tesla在駕駛輔助、養護便利性與加速體驗上表現優異。
*然而主要缺點包括:
-FSD更新後常出現幻影煞車(誤判前方危險自動煞停)。
-幻影雨刷問題,部分路段自動雨刷誤動作影響駕駛視線。
-左後車門異音問題維修困難,影響對品牌滿意度。
*認為Tesla對於成本控制與極端技術選擇有強烈執念,如堅持全面視覺方案、早期取消前鏡頭,後續又改回加裝。
*部分死忠特粉過度護航,實際消費體驗與品牌行銷存在落差。
**Tesla品牌觀察與未來布局。
Tesla市佔持續擴張,Model Y銷量全球化,代表產品已獲廣泛接受。
*自駕系統與Robotaxi仍處發展早期,未來事故放大報導與投資情緒波動將反覆上演。
*供應鏈動態、訂單趨勢、Robotaxi實際上路里程累積將是觀察重點。
*雖仍肯定Tesla產品整體競爭力,但小毛病與客服問題使部分忠實用戶流失,未來是否持續購買存在觀望空間。
**對Tesla長線科技趨勢持正面看法,Robotaxi商業化進程具觀察價值。
*短期輿論與事件造成的Dip為布局機會,但需理性評估是否為結構性風險。
*消費者端小缺陷與服務體系仍待改善,品牌忠誠度受到挑戰。
*投資上若具信仰者建議選擇Tesla本體而非間接布局零組件廠,避免營收佔比偏低影響效益。
**AWS在Computex期間邀請無人機、低軌衛星、AI晶片與機器人領域專家來台,強調這些新興科技與AWS的密切結合。
*亞馬遜目前已有75萬台機器人投入物流工作,透過AWS數據與機器學習平台進行建置、部署與管理。
*無人機不僅重視飛行能力,更仰賴AWS平台即時處理大量數據,進行地面與空域的動態辨識,Prime Air送貨無人機即為代表。
*亞馬遜的低軌衛星計畫同樣透過AWS加速網路布建與業務運營。
*AWS的自研ASIC AI晶片是企業關鍵基礎設施,Computex期間台積電、高通、廣達、緯穎、智邦、佳世達等台灣電子大廠高層出席活動,凸顯AWS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
*AWS台灣區域資料中心正式啟用,亞馬遜投入50億美元(約1500億台幣),大幅降低台灣企業使用AWS服務的延遲至毫秒等級。
*當地資料中心符合金融、醫療、政府對資料主權與合規性的嚴格要求,提升台灣本地企業資料安全性。
**AWS供應鏈與台灣角色。
*亞馬遜Annapurna Labs設計AI晶片,台積電負責晶圓生產與封裝,台灣CCL、PCB廠商協助製成完整電路板,最終形成完整機櫃系統(Full Rack Solution),顯示AWS科技產品深度依賴台灣供應鏈。
*Annapurna Labs與AWS在AI硬體領域居於全球領先地位,扮演技術創新的先鋒角色。
**遊戲產業趨勢與未來展望。
*電影與遊戲的界線日益模糊,許多熱門電影IP轉化為遊戲,遊戲也朝電影質感邁進。
*代表人物如小島秀夫,將電影導演理念結合遊戲開發,使用真實演員進行角色建模,提升沉浸體驗。
*遊戲被視為最終的娛樂形式,未來隨著AR、VR、輕量化穿戴裝置普及,玩家不再需要控制器,僅靠肢體動作即可互動,娛樂體驗進一步革新。
*過去認為遊戲市場為存量市場,實際上隨著科技導入,仍有增量潛力,市場將從手遊課金、博弈型遊戲,逐步回歸大型、深度作品。
*近期熱門遊戲如 33號遠征隊、黑悟空、Death Stranding 2、巫師4 代表市場對高品質內容的重新重視。
*AI生成技術應用於NPC對話,未來遊戲內互動更加個人化,模擬世界的真實感提升,虛實邊界逐漸模糊。
*預期10至20年間,虛擬世界可能成為與現實世界同等重要的存在,並帶動科技、娛樂、社會價值觀的劇烈變化。
*科技樂觀派對此抱持期待,認為虛擬世界的發展將是人類娛樂與感知革命的重要方向。
**QA部分。台指期槓桿與美股選擇權操作。
*台指期波段槓桿依策略不同,自己若做無限轉倉,習慣放2倍水位,且可彈性降低。
*短波段操作,常見槓桿達5~6倍以上。
*沒有絕對答案,需依個人資金與風險習慣調整。
*美股選擇權個人主要做價差策略,偏好單純透過選擇權放大槓桿,不涉及複雜套利組合。
**輝達操作觀點。
*自2024年中以來,判斷AI硬體進入高原期,市場氛圍逐漸轉變。
*過去2023~2024年,AI硬體與晶片為市場主軸;但2025年YTD最強為軟體族群。
*個人策略會降低硬體持股比重,資金轉向軟體,強調交易需順應市場主流。
*雖輝達短線成長不如以往,仍具良好基本面,適合長期持有,遇股災或閃崩仍可考慮低接。
*現階段硬體不再是進攻首選,但公司本質優秀,調整持股僅為資金效率考量,非看壞基本面。
**報價概念股操作邏輯。
*報價策略僅進場時參考報價趨勢是否趨緩或上升,出場則改看股價K線。
*股價通常提前反應甚至超漲,報價漲幅與股價漲幅不對稱,超漲時報價參考價值下降。
*例如海運、記憶體等,報價趨緩股價卻可能因軋空續漲,出場重視技術面多於基本面數據。
**投資生活結合實例。
*喜歡的產品品牌可考慮投資相關股票,當作強迫理財且具體回饋感受。
*個人實例:投資Shake Shack、Roblox、Costco、Lululemon等,皆帶來不錯零用錢收入。
*只要選擇眼光不差,這類投資方式通常能打敗通膨,兼具消費與投資雙重滿足。
*對Shake Shack特別有感,韓國地區餐點表現佳,常去韓國旅遊順道品嚐與回憶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