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學期的管樂合奏課在學期演出落幕時就結束了,送指揮老師去車站搭車時小聊了一下,未來也許有機會衝衛武營音樂廳演出,不過可能會有些難度,衛武營音樂廳演出單位需要經過審核,前一年度需要有售票演出,光是售票演出這一點我們可能就卡關了,一個偏遠地區大學管樂團,如何有機會售票演出,除非是巡迴時在異地售票演出,但票房也要有一定水準,雖然我們也曾經在很多地方的縣市演藝廳演出,但大多是嗨歌大合奏或是「芭樂歌」同樂會,沒有特別的曲風,在野台雖然嗨歌和芭樂歌很好用,要上衛武營就不能用這些,除了安可曲,必須像去年去濟州島參加國際管樂節帶一些能代表台灣的曲目那樣,或是純商業考量全部用當紅動漫曲來跑來售票,只能說知名度不高,做什麼都很困難...
之前不論在社區管樂團還是大學管樂團,舉辦音樂會時由於巡迴演出或參加各地各單位邀約,跑了很多地方,也在很多場館演出過,那麼,音樂會在不同的場地舉行,比如說專業的音樂廳、體育館、演講堂、階梯教室、戶外司令台、演唱會舞台上、普通教室、活動中心內,會有什麼差別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音樂會場地的不同,會對表演的音響效果、觀眾體驗、演出形式、技術需求等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我想,有經驗的帶團指揮老師應該都知道針對不同場地的樂器配置和站位該如何調整。第一個是專業音樂廳(Concert Hall),這個對古典樂大團包括管樂團、管弦樂團來說是最理想的場地了,首先是音響效果最理想,有專業的聲學設計(牆面反射、吸音板、天花板結構等),聲音自然、均衡地傳到觀眾席各個位置,雖然還是有每個人自己喜歡聆聽的位置;舞台設備與硬體一應俱全,像是舞台燈光、音響、反響板、譜架、指揮台等一應俱全,極度適合古典音樂、管絃樂團、室內樂、合唱團等需要細膩音色和細節的演出,舞台上指揮和演出者容易掌控聲音輸出,演奏細節容易被聽見,觀眾視野與聲音舒適度高,沉浸感強。不過我也碰過雖然音場完美但場地整體太小,聲音太過轟炸的場地,老師要求每個分部的音量降低1/3...

演藝廳果然是經過設計,適合音樂演出的好場地
偏鄉地區巡迴演出是我們的強項,但大部分偏遠地區的學校大多只有綜合體育館,頭頂上還是鐵皮,就算有天花板,這樣的演出空間音場並不好,由於空間大、天花板高,容易產生回音與混響,音樂會變得模糊、共鳴過度,觀眾對於表演細節會整個糊成一團,唯一比較適合的就是獨奏,對獨奏者來說,額外多了回音,音色飽滿就像開啟了天然Reverb和Delay,再不然就是熱音,但熱音需要更多PA設備來壓過殘響和回音的問題。

聲音超爆炸混濁的體育館
也有幾次是在學校立面的演講堂或階梯教室演出,這類的場館是為語言清晰度而設計,場地吸音效果一流,聲音乾到爆炸,其實不利音樂的豐富共鳴。如果是室內重奏或獨奏之類的音樂演出是蠻適合的,但需要共鳴的大型管樂團或管弦樂團可能就音色略顯乾澀,再來場地如果不夠大,整個聲音輸出又要降低...

聲音乾澀的階梯教室
比階梯教室、講堂更慘的是大型一般教室和村里活動中心,水泥牆壁加上少許挑高輕鋼架天花板,聲音反射紊亂,如果使用PA設備收音擴音又嫌音量太大,除了接下NTSO在偏鄉推廣室內樂「必須」在此類場地演出之外,自辦音樂會通常不會列入考量。
戶外場地(如司令台、廣場、公園)也是必演場地之一,然而在戶外比定要做的就是音響收音擴音,要不然聲音必定無法集中,整個向外擴散,記得去蘭嶼巡迴演出的時候兩場都是直接在戶外沒有收音,效果當然很慘,再加上戶外場地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和干擾,像是風吹譜飛、垃圾車經過、大人罵小孩這些,天氣冷或下雨天更慘,記得某一年到后里參加台灣燈會演出,演出時的戶外溫度只有攝氏9度...所以,戶外演出高度仰賴好天氣和PA音響擴音,電力與PA音控技術人員不可或缺,帳篷、舞台、音響的考量都必須額外經費支出,不過戶外演出極適合在節慶或活動演出節慶樂曲、進行曲、嘉年華式演出和主題曲目演出等,不管是什麼樣的組合,大團管樂也好、室內重奏也罷,只要有PA設備收音擴音,都能搞定。

台灣燈會戶外舞台
戶外場地比較特別的是在演唱會大舞台上做熱場演出,場地方面有專業的音響公司和音控團隊負責,即便只是30分鐘的熱場演出,我們都得在歌手彩排時段的的空檔進行彩排,記得有一次是中午12點,7月頂著大太陽在演唱會舞台上彩排,PA大哥們還是細心的在適當的位置放置麥克風收音,並一再微調與確認,進退場的順序和方向也一再確認,大型商演果然是不馬虎的。

演唱會熱場演出
最特殊的是「混合型的室內舞台」像是原住民文化館或客家文化會館的表演廳這類空間,雖然是室內,但本質上通常是為戲劇、舞蹈而設計的,這類場館(或類似的多功能舞台)通常具備這些特性:空間寬敞,有舞台可以容納樂團或合奏團體,舞台燈光設備通常齊全,演出氣氛可以營造得不錯,觀眾席通常像大型劇場一樣有階梯式設計,有助於視野清晰,有基本的音響系統,通常是為了舞蹈和戲劇設計,至少會有麥克風與基本擴音設備。雖然看起來也不錯,也不全然沒有缺點,首先是綜合性場館非針對音樂表演設計,要嘛空間挑高,聲音整個發散,雖然不像體育館般聲音混濁不堪,卻也無法集中,抑或是根本就沒有音場可言,像超大型的一般教室;不一定有譜架、反響版或指揮台等配備,樂團、室內樂演出需自備設備。

原住民文化館,適合舞蹈戲劇
當然,音樂會的規畫若強調音樂的聲響細節與質感,音樂廳是首選,若目的是表演氣氛、娛樂、互動性,戶外演出非常適合,若遷就於場地難覓,那就只能將就囉~

最難忘的一次,蘭嶼椰油國小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