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上網購物、報名活動、或去醫院看病時,其實我們都會提供很多自己的「個人資料」?
為了保護我們的隱私不被胡亂使用,台灣有一部法律叫做 《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就是專門用來規範:「別人怎麼收集、處理和使用你的資料」。
個資是什麼?包含哪些東西?
個人資料是指可以用來辨識你這個「人(限定於自然人)」的資訊,像是:
🔹 基本資料(又叫屬性資料)
- 用來識別個人身份的基本資訊。這類資料本身不一定很私密,但一旦外洩,可能會讓別人知道你是誰。
🔹 敏感資料(又叫行為資料)
- 與個人隱私、生活、健康、價值觀或法律紀錄有關的資訊,外洩會對當事人造成高度影響或傷害。這些資料特別敏感,一般禁止蒐集、處理與利用,除非有法律依據或當事人書面同意。

這些資料只要被濫用,就可能讓你的隱私曝光,甚至人格權受損!
法律怎麼保護我們的個資?
根據《個資法》,政府/公司在「收集、處理、使用」你的個資時,都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 ✅ 不能強迫你放棄自己的資料權利
你有權決定要不要給對方資料,不能預先就被寫死成「自動同意」。 - ✅ 一定要有特定目的才能收集你的資料
例如:申請信用卡、報名會員,不能無目的亂收。 - ✅ 必須清楚告訴你這些資訊:
- 為什麼要收資料(用途)
- 收集什麼資料(類別)
- 用在哪裡(使用範圍)
- 從哪裡來(資料來源)
- ✅ 目的達成後要刪除你的資料
例如:活動結束、帳號註銷,就不能繼續保存你的個資。
情境故事
小美參加抽獎活動時輸入了姓名與電話,但網站沒說明用途,後來她天天接到陌生行銷電話,這就是典型的「違反個資法」的狀況!
小提醒!
✔️ 下次如果有人要你填寫資料,記得問清楚他們會怎麼使用!
✔️ 你有權要求查詢、更正,甚至刪除自己的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