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屏東的阿今每天都是凌晨四點半起床做家務做運動,結束後簡單喝個麥片粥,隨即戴頭巾戴口罩,跨上摩托車出門做資源回收。再晚一點,阿今的先生阿土伯就起床了,簡單吃過早餐接著準備自己中午要吃的飯糰、水煮蛋和一包花生,一會兒就拎著農事包出門了。
阿土伯十八歲受雇到船上當總鋪師,負責船員漁工的伙食,從十八歲做到六十六歲才上岸。回到岸上的阿土伯開始種地瓜、種粉薑,客人稱讚阿土伯的地瓜很有口感,甜份又足,阿土伯越種越有成就感。有人問阿土伯一個人種兩分地,會不會太辛苦,「不會啦,老人工,慢慢做就好了,我太太以前會幫我,後來膝蓋不能蹲,我就叫她不要來了,專心做志工就好。」阿土伯說,太太原本腰椎無力,膝蓋容易痠軟,做資源回收之後就很少聽她唉唉叫,才會鼓勵她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
有問人阿土伯,既然做志工這麼好,為什麼不一起做?阿土伯表示,家裡的農事要有人做,不做整片田就荒蕪了,一人顧一樣,阿今顧眾人事,他顧自家事。老智者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阿公吃飯,阿嬤不會飽,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是自修自得,做一分得一分,利益社會服務人群的功德,盜不走、搶不走,也讓不得,將會如影子般永生隨著我們。
有百年土地,沒有百年主人,再多的錢財、房子、土地,一樣都帶不走,唯一能帶走的是我們在世間的善行。放下是一門功課,世間財對年輕人來說也許迷人,但對老人家來說反而是負擔,有捨才有得,若是放不下、看不開,將來要回去什麼都沒得帶,因為所有的金錢、房子、土地都會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與我們不再有關係。
#執著
#自修自得
#萬般帶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