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投資重金廣設錄音室是否能幫助他們贏得串流戰爭?】#葉郎每日讀報

有趣的是,Apple 一方面正在透過投資院線電影努力擠身成為好萊塢重要片廠之一的同時,另一方面他們另一個串流業務 Apple Music 似乎也在悄悄地跨過同一條線。
正在慶祝十週年的 Apple Music 日前宣布將在洛杉磯投資設立一個佔地高達1.5萬平方英尺的 Apple Music Studio,並稱其為該公司「歷來最具雄心的創意專案」,旨在對創作者賦權、促進音訊創新和加深粉絲互動。 這個 studio 預計成為整個 Apple Music 全球創意網絡(包含設在紐約、東京、柏林和納許維爾的創意中心)的旗艦,而未來還預計在倫敦和紐約增設類似的 studio。
將 studio 譯作「錄音室」顯然會狹隘化其真正的服務機能。即將啟用的第一個 Apple Music Studio,涵蓋了這些適用於音樂人、攝影師、影音創作者的多重機能:
- 兩間配備空間音訊(Spatial Audio)的先進廣播錄音室,可靈活調整以進行現場訪談、輕鬆對談或即興演出。
- 一個 4,000 平方英尺的表演舞台,用於現場表演、多機位拍攝、粉絲活動和放映。
- 一間配備 9.2.4 PMC 揚聲器系統的空間音訊混音室,用於頂級聲音製作。
- 一間攝影與社群媒體實驗室 (Photo and Social Media Lab),裡頭配備剪輯室和綠幕室,支援即時內容創作。
- 私人隔音間 (Private Isolation Booths),適合歌曲創作、錄製 Podcast 和一對一訪談。
從這些規格,我們至少可以知道這家音樂串流平台的兩個長期策略——
首先,Apple Music 正在透過投資更符合空間音訊製作規格的錄音室和混音室,繼續強化他們對於空間音訊規格的承諾(和賭注)。
即便不少樂迷和音樂人對於空間音訊的混音效果頗有微詞,即便空間音訊(和無損音訊)從來沒有幫助 Apple Music 接近(沒有空間音訊也沒有無損音訊的)市場領頭羊 Spotify 的領先地位,擇善固執的 Apple Music 仍打算繼續押寶空間音訊,將更多創作者和樂迷捲進來他們的革命裡頭(過去針對空間音訊的最高10%版稅加碼也是策略其中之一)。
其次,是 Apple Music 正在扮演過去原本唱片公司扮演的角色,積極介入粉絲關係,幫助創作者經營粉絲。
從硬體線索來看,新的表演舞台可舉辦現場表演和粉絲活動,直接促進創作者與分散的互動;攝影與社群媒體實驗室、剪輯室和綠幕室等設施,使得創作者能夠即時製作幕後花絮、訪談和社群媒體內容,豐富粉絲體驗。
硬體之外,原本就存在的創作者資源包還包括「Up Next」新秀計畫、「Apple Music Sessions」現場錄音(包含空間音訊和音樂影片) 和「Apple Music Live」演唱會系列。此外旨在為弱勢年輕創意人才提供指導、專業培訓和資源的全球性計畫「Today at Apple Creative Studios」,在這家 Apple Music Studio 所在的城市洛杉磯也更加側重於音樂人才的培養。
種種跡象顯示 Apple Music 正從單純的音樂串流平台轉變為積極參與內容創作和建立完整產業機制的類實體唱片公司。
不過始終不疾不徐(包含完全不急於實現高音質承諾)的 Spotify 對於這些創作者關係介入的策略完全不陌生。多年前,音樂串流巨頭 Spotify 曾為了試圖切斷吸走最多奶水的唱片公司臍帶,而建立了跳過唱片公司直接與藝人簽約合作甚至投資其創作的嘗試。該計畫不僅很快就觸怒臍帶另一頭的唱片公司,實際上也從來沒有產出真正有意義的新藝人和新音樂。最終整個計畫默默地人間蒸發,不再被 Spotify 的任何人提起。
創造明星藝人和明星音樂產品有非常難以量化預測的人的因素,和花錢從零打造一台平板電腦、VR裝置或是汽車不太一樣(雖然 Apple 的汽車也從未臨盆)。已經投入好萊塢電影投資多年的 Apple 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門檻。
或許另一個可能是 Apple 並無意取代或跳過唱片公司,只是透過新服務機能、新硬體設備、新音樂技術的介入,代替失能的唱片公司帶領創作者前進。如果坐著苦等唱片公司反應過來,那些 Apple Music 打算用來贏得音樂串流戰爭的先進武器(比如空間音樂、無損音訊)可能都會成為生鏽的廢鐵。
┌ 你的電影院讀本 ┐
《從前,有個奇麗馬》
└ 葉郎的第二本書 ┘
https://lihistatus.com/qgIkx